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自2000以来,法国刑事诉讼便进入一段前所未有的动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乌特罗案件将法国审前程序改革推向台前,并直接导致了200735日《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颁布。从内容上看,改革主要围绕三大主轴,即以保障自由为主轴先行羁押制度改革、以发现真实为主轴预审程序改革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轴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法国立法者初衷是在刑事诉讼中建构某种“平衡”,这大抵也反映了法国近十余年来(从1993起)立法改革发展脉络。但“平衡”却未必是刑事程序改革最佳逻辑起点。

  • 标签: 法国 审前程序 《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
  • 简介:故意杀人罪是最为严重暴力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多发罪。本文故意杀人罪总样本数493,犯罪人493人,平均每案例造成1.1人死亡,平均宣告刑量23.75。在493样本中,有120样本属于“基本故意杀人罪”,平均刑量27.08。在总样本中,杀死人偿命者仅占49%;杀死两人或以上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则高达85.2%。累犯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高达81.6%;犯罪后自首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22.6%;被害人有重大过错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10%。

  • 标签: 故意杀人 实证研究 宣告刑量 死刑立即执行
  • 简介: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2009审理一审案件和二审案件司法统计数据表明:没收财产刑配置于重罪,司法适用率也比较高;轻罪则很少适用没收财产刑,而较多地适用罚金刑;没收部分财产比例高于没收全部财产比例,主要集中罪名在职务犯罪和毒品犯罪。没收财产刑有其自身独特优势,简单地以罚金刑优势和“私权神圣”意识形态来否定没收财产刑是不可取。应当通过建立刑事被告人财产申报制度、明确没收部分财产数额标准、建立刑事执行庭统一负责执行没收财产刑和特别没收、完善民事债权优先制度来改革与完善没收财产刑。

  • 标签: 没收财产刑 司法统计 改革 完善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进入刑事诉讼法典以来给刑事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适用困境与理论迷茫。通过对东南地区某法院关于该规则适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相关法律规范操作性不强,司法机关难以相互制约,重实体轻程序传统司法观念,行政倾向性较强畸形考核体系是其适用现实障碍;非法取证方法理解,刑讯逼供行为界定,瑕疵证据得以补正标准是其适用范围上困境之处;办案说明与侦查人员出庭审判选择,重复自白效力的如何认定,诉权启动程序中辩方证明责任以及证据合法性证明标准是其适用程序及裁判标准上桎梏症结。对之进行适时调研分析和总结概括,找出适用瓶颈,探寻改进路径,方能达致设定该规则良善之初衷。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审判适用 适用范围 适用程序 证明标准
  • 简介:法官自由裁量权往往会屈从于地方权力要求,司法实践一直有扩张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冲动,加之法官素质区域差异,还未形成理念一致法律共同体,会加剧同案不同司法割据状态,有违公平正义。所以,希翼通过法官解释限制非法经营罪路径不可取。以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深度解读历年相关司法解释,总结并尊重司法解释在长期演进历程中形成审慎传统,不允许法官解释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统一交由司法解释做出解释,有利于司法统一和司法独立。

  • 标签: 非法经营罪 兜底条款 司法解释 法官解释
  • 简介:“皮革喷雾剂案”是德国刑法上处理不法集体决策问题重要转折点。传统理论在区分被告入行为基础上分别予以归责方法,在联邦最高法院那里转变为双层次“结合公司考察方式”,因为与个人决策不同,不法集体决策归因和归责与组织体内部分工密切联系在一起。“皮革喷雾剂案”在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问题,探讨该案对我国追究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中不法集体决策刑事责任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不法集体决策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皮革喷雾剂案
  • 简介: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一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20068,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第一次详细明确了逮捕质量问题认定标准,规定逮捕质量问题包括逮捕错案、逮捕质量有缺陷和办案程序有瑕疵。其中“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符合本标准规定,没有逮捕必要犯罪嫌疑人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已发生法律效力”属于逮捕质量有缺陷。为准确适用审查逮捕质量标准,避免逮捕质量有缺陷,并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办案实际相结合,就我院2003—2007批准、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最终处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

  • 标签: 审查逮捕 质量标准 缺陷 最高人民检察院 鹤壁市 犯罪嫌疑人
  • 简介:刑事抗诉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期以来,刑事抗诉普遍存在抗诉数量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现象。通过对抗诉案例实证分析发现,抗诉质量不高主要原因表现为:抗诉理由阐述不充分、案件分歧焦点抓不准、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以及审判机关内部请示制度影响,等等。提高抗诉质量,增强抗诉效果,应当强化监督意识,完善刑事立法,准确界定抗诉理由以及普遍适用量刑建议等。

  • 标签: 刑事抗诉 抗诉效果 实证分析 完善建议
  • 简介: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得到了检察机关话语层面的认可。调查发现,讯问并没有达到话语层面的强制性要求,是否讯问以及如何讯问受很多因素影响;具体讯问侧重于获取有罪供述,但也兼顾核实案件事实与证据疑点;整个讯问过程权力化色彩浓厚。此种状况有其内在原因,难以作出否定性评价。未来应该从权力正当性角度关注讯问制度意义,并由此进行相关制度改革。

  • 标签: 审查逮捕 讯问 权力正当 制度建设
  • 简介:我国2010五机关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虽然在适用程序上进行了系统规定,但在裁判程序独立性、诉讼效率、二审程序救济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模式主要有审前证据禁止动议、审判之中审判、声明异议和庭前听证几种,其形式虽然各异,但背后所蕴含价值考量却具有极大相似性。针对我国目前立法及司法现实,应借鉴国外规定,建立以庭前排除核心,以审中、审后救济为辅助多层次程序结构,排除非法证据提供有效操作平台。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适用程序 庭审程序
  • 简介:法定证据不仅仅包括形式法定证据和积极法定证据,实质法定证据和消极法定证据也是其当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提高,在证据评价中,把越来越多经验法则上升为证据规则已成为可能.法定证据有其存在合理性,它与自由心证区分是相对,具有开放性、可反驳性和普遍认知性等特点.

  • 标签: 证据评价 法定证据 证明力
  • 简介:沿用“鉴定意见”法律称谓“两证据规定”规制鉴定意见证据能力,体现实体真实和程序公正价值取向。相比于两大法系司法鉴定(专家证言)证据能力规则体系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决定》,“两证据规定”运用逆向方法,通过鉴定证据排除规则初步构建了我国鉴定意见证据能力规则体系,对作为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进行系统规制。而要实现司法鉴定应然价值,就必须依据现有的规则体系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以阻断冤假错案发生。

  • 标签: 两个证据规定 司法鉴定 证据能力 司法审查
  • 简介:<正>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农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给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和生机。检察机关经济建设服务,农村是一主战场。本文结合江苏情况,仅就检察机关农村经济服务对象、核心及其路子作一探讨。

  • 标签: 检察机关 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 经济服务 乡镇企业 农业生产力
  • 简介: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可及早诊断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类型,从而及早干预和矫治。本研究选取北美应用广泛、信效度俱佳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工具,以北京和郑州两地未成年犯管教机构105名未成年犯样本进行未成年人危险评估研究,提出了两研究假设,最后均得以证明成立,并最终提出了对YLS/CMI修订意见。从本研究可看出,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是可以借助科学制定评估工具予以评估和预测,我们可以设计此类工具开展人身危险性评估研究,此类研究更适合通过追踪研究予以完善。

  • 标签: 未成年犯 危险评估 犯罪防控 刑事司法 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
  • 简介:"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要件中地位问题,向来引起学界和实务部门颇多争议,然而,对这一问题合理设置不但与法条可操作性关系密切,而且与法律能否抗制复杂多变且愈演愈烈受贿犯罪直接相关.本文结合司法实务及国外相关立法例,从受贿犯罪本质上,对当前理论中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入反思.

  • 标签: 为他人 谋取利益 受贿 定性 定量
  • 简介:刑法分则为协助组织卖淫行为规定单独法定刑,其原因是该行为在组织犯罪中常态化,这样规定并不完全排除刑法总则关于从犯处罚原则适用,组织卖淫罪和协助组织卖淫罪在共同犯罪场合仍然需要结合刑法总则规定区分主犯和从犯。相关司法解释将协助组织卖淫确定为一罪名并无不当。为了合理解释帮助行为单独定罪立法现象,需要正确理解刑法理论、刑法规范以及司法实践三者关系。

  • 标签: 组织卖淫 帮助行为 罪名确定 司法解释
  • 简介:检验轻刑化趋势和犯罪态势之间关系,应当准确把握j巳罪态势内部构造。当前数据显示犯罪态势特点是犯罪率有明显增长,犯罪率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犯罪、财产犯罪和过失犯罪等犯罪呈上升趋势,但是同时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呈下降趋势、重刑率和监禁刑率也呈下降趋势,总刑罚量得到适度控制,这意味着轻刑化趋势与犯罪态势是内在平衡

  • 标签: 轻刑化 犯罪态势 内在平衡
  • 简介: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大小因犯罪青少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缺失”。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刑罚 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