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上市公司在突发环境事件时.要依据证券法律的规定发布重大事件的临时报告。然而.我国现行证券法律中的重大事件并没有明确涵盖到突发环境事件,而且以价格敏感性作为衡量突发环境事件重大性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常陷入困境。因此,必须考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概念与分类引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重大性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强化证监会与环保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作监管.

  • 标签: 突发环境事件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重大性
  • 简介:法学杂志自2009年7月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以来,广大读者纷纷通过邮寄或网络在线投票。我们在汇总读者投票评选的基础上,听取了专家意见,并在一定范围进行了投票,从公布的21件法治事件中,评选、确定了10件最具有影响力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重大法治事件,分别是:(原顺序号)

  • 标签: 评选活动 新中国成立 杂志社 事件 法治 法学
  • 简介:《民法总则》第147条虽具有完全性法条的外形,团“重大误解”一词本身为不确定概念,故含有授权补充的漏洞。适用该法条,应将评价因素具体化。法律行为已成立乃是当然的前提,误解的重大性只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此外,还应补充相对人对于误解的参与以及消极要件。通过类比第三入欺诈场合的立法价值判断,并参考比较法,上述要点理应吸收进入第147条的解释论。重大误解固然可以发生撤销权,有些场合变更合同更符合实际需要。考虑相对人对于误解方误解的参与因素,损害赔偿一般不是误解方赔偿相对方,而是相对方赔偿误解方;此种赔偿是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关于重大误解的解释论,应实现从二元论向一元论、从意思主义向表示主义的理论转型。

  • 标签: 重大误解 错误 表示主义 法律错误 共同错误
  • 简介:修订刑法的重大意义高西江(全国人大法工委顾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于1997年3月14日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的重要步骤。我国原来的刑法,是1979年7月1日制定的,自1...

  • 标签: 修订刑法 依法治国 重大意义 法定刑 建设社会主义 刑法的适用范围
  • 简介: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做好人大新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我们的党情国情省情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于我们人大工作来说,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对人大新宣传的认识,有三点值得关注:

  • 标签: 新闻宣传工作 人大工作 报刊工作 座谈会 人大新闻宣传 机遇和挑战
  • 简介:2017年12月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正式出台,明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措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等十一类重大事项,须经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此前一天,已经施行十多年的"浙江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也进入了修法一审程序。这些立法行动标志着,如何进一步激活、兑现重大事项决定权,已成为当下人大制度改革的焦点所在。

  • 标签: 重大事项决定权 人大常委会 重大建设项目 城市总体规划 民主法治建设 一审程序
  • 简介:“快三年了,弟弟终于可以瞑目了,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2007年5月中旬,当李金花拿到判决书时,她含着泪喃喃自语。对李金花而言,弟弟李胜利的死亡情景是那样的清晰可见。

  • 标签: 杀人事件 警察 周口 判决书 死亡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巴迪欧的事件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命题,以此揭示事件哲学的理论基础。巴迪欧认为,事件主要存在于事件场所,事件场所部分处于情境中。海德格尔追求的存在之真理及其场域是普遍的、稳定的和常规的,而与之相对立的是特殊的、不稳定的和非常规的,巴迪欧将这种非常规的多元称为事件场所。巴迪欧将集合(情境)与幂集(情境状态)之间的差异,融入对存在的理解中,并根据存在在情境与情境状态中的表现与再现的形式不同,将其分为常态、赘生物与奇点三种类型。奇点反对赘生物和常态,它可以被表现却不能被再现,它属于情境,是一种元素,而作为子集不能被再现于情境状态中。它是历史存在的本质属性,尤其是事件场所的本质属性。事件场所与情境中的奇点,即独特的多元密不可分。但不是所有的情境中都能够有事件场所,巴迪欧将情境分为自然情境、中立情境和历史情境三种类型,只有在不稳定的历史情境中,事件才有可能显现。事件由其所在的事件场所与自身共同构成,它是不可在情境中显现的元素,但又超越了情境中的运算方式,虽不能被计为一,但也不能归为零,它呈现出一种“超一”的姿态,与情境相关却超越了情境,而这一切构成了具有独特性质的事件事件是真理的起点。真理是情境的无穷子集,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踪迹。真理是难以察觉的,它在知识里凿洞。巴迪欧借助保罗·科恩的数学概念“脱殊”,说明真理是被假设完整的脱殊忠诚程序所积极调查的那些项的再集合。真理不符合语法规则,正如事件不符合情境规则一样。他还借用科恩的“力迫”证明法,证明真理的存在。他将真理的生成绘成一幅复杂的“存在的十字架”图式,以此描述真理生成的脱殊途径。这是一幅真

  • 标签: 巴迪欧 事件哲学 理论基础 存在类型 情境类型 真理程序步骤
  • 简介:侵权责任法不应规定“新闻侵权”或“媒体侵权”。依文义分析看,支持“新闻(媒体)侵权”者,既未能明确协调好“新闻(媒体)侵权”与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等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又未能解决好“新闻(媒体)侵权”的特殊性问题;从比较法上看,无论是大陆法系的老法典、新法典,还是比较注重实用和实践经验的美国法,都没有承认“新闻(媒体)侵权”;我国的立法与司法解释也从未规定过“新闻(媒体)侵权”。“新闻(媒体)侵权”之所以不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根本原因在于,它与近现代民法的基本技术方法背道而驰。

  • 标签: 新闻侵权 媒体侵权 否认说 立法建议
  • 简介:<正>1989年2月2日,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该中心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立法座谈会。该中心的部分顾问、正、副研究员共五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就新闻立法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呼吁加快新闻立法,保障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 标签: 新闻法制 新闻自由 研究中心 立法座谈会 新闻立法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 简介:近几年来,各类重大责任事故频发,使得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国外刑法中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以及我国刑法理论界学说争议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现行刑法中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间接故意、复合罪过都不宜成为该罪的罪过形式的观点。罪过形式之争的根源在于我国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理论自身的缺陷,导致的罪过交叉现象——罪过“模糊”。最后,根据对危害结果的“认识标准”和“关系类型”,对该罪过失类型进行了分类。

  • 标签: 重大责任事故罪 罪过形式 罪过模糊 监督过失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刑事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修订。在充分肯定本次修订的成果和意义的同时,有必要从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证据种类、证明责任、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使之更臻完善。

  • 标签: 证据种类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 简介: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际海上救助法的基本原则.而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例外原则却引起了海运界和贸易界的极大关注,并对许多国家的海商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就海上救助公约的重大发展、海上救助公约对中英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制度等的重要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论述,以便我们充分理解和正确适用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上救助法.

  • 标签: 海上救助公约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国际海上救助法 救助标的 补偿标准
  • 简介:台湾学者邱联恭教授提出了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理论,家事事件程序交错适用诉讼法理和非讼法理是必要的和可能的,通常有三种情形。家事诉讼与非讼的集中交错以裁量权和对审权为中心。家事审判职权主义的特征使它与非讼程序有着某些相统点,因此家事诉讼事件可以一定程度的非讼化。

  • 标签: 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 家事事件程序法理 非讼化
  • 简介:《土地管理法》将作重大修改万其刚雷晓霞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是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1988年12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对《土地管理法》作了修订。该法施行10年来,虽然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已不...

  • 标签: 《土地管理法》 建设用地 人大常委 土地违法行为 保护耕地 国有土地资产
  • 简介:<正>自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对公民的精神损害可以适用赔偿损失条款以后,公民因自己荣誉权被侵犯而发生的纠纷向法庭进行投诉的案件日益增多,特别是有关新闻报道、文学创作中发生的荣誉侵权纠纷,致使法院接待处门庭若市,法官应接不暇。同时,最近全国报刊中有关批评报道的稿件也直线下跌。就上海一地来说,据统计,记者因写新闻报道而以被告身份在法庭上应诉已达30起之多。上海三家主要报纸,解放日报、文汇

  • 标签: 道德规范 表现形式 现实生活 法律手段 侵权行为 新闻报道
  • 简介:新闻监督司法在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监督形式,但在我国,新闻监督特别是对司法的新闻监督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发挥的能量也非常微弱。近几年来,随着实现司法公正的呼声日益强烈,加强司法监督、完善监督机制的任务提上了日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监督与审判公开、司法独立的关系之探讨,揭示新闻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的功能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新闻监督的几点建议。一新闻监督与审判公开新闻监督与审判公开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到其中一个就不能不涉及到另一个。著名的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

  • 标签: 新闻监督 司法独立 审判公开 司法公正 新闻媒体 新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