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我国《专利法》第5条,违反法律、公序良俗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该条款违反了TRIPs协定第27条第2款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不能仅因为此种利用为其法律所禁止。尽管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0条规定《专利法》第5条所称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不包括仅其实施为法律所禁止的发明创造,但这规定与《专利法》第5条相矛盾,并不能改变我国《专利法》第5条与TRIPs协定第27条的违规。中国应借鉴外国的相关立法,修改我国《专利法》第5条中不符合TRIPs协定的内容。

  • 标签: 专利法 专利权 TRIPS协定 公序良俗 公共利益
  • 简介:公诉权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权能,公诉权从诞生开始,其先天具有的法律监督性质便与公诉人的角色定位具有,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维护审判权威也具有,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则具有协调性,由此可知,将我国检察机关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而非公诉机关具有宪政的必然和中国的现实合理性。

  • 标签: 公诉 法律监督 一致
  • 简介:违法概念在整个法领域应当统理解,还是在不同法领域可以分别加以理解,是个极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围绕这争论,主张违法判断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理解的违法元论倾向于违法的统;与此相反,主张刑法中的违法是以是否值得处罚为前提,因此,刑法中的违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中的违法的违法多元论则倾向于违法的相对。违法在其根本上,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理解,但是,其形式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轻重阶段。个行为作为犯罪而受到处罚,定要具备相应的"质"和"量",应当具备可罚的违法

  • 标签: 违法判断 相对性 可罚的违法性 紧急避险
  • 简介:保证作为债担保的种形式,在我国民法教材中均被认为是合同行为。但是在不同的教材中对于该行为的当事人却有不同的表述。有人主张,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和主合同的债权人①,有人主张保证合同至少有三方当事人参加。保证合同关系是保证人与被保证(债务人)、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的三个方面当事人参与的合同关系“。这就产生了双方合同说和三方合同说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后种观点值得商榷。在实际生活中,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合同关系,债务人与保证人之间也时常存在着合同关系。但是否就可据此认为保证合同是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合同和债务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合同的结合呢。首先,保证合同是旨在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

  • 标签: 主债权人 合同无效 主债务人 保证合同 保证行为 保证责任
  • 简介:<正>共同犯罪中,只有多个被告人多次稳定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实,能否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司法实践中,各地由于认识不,执法偏差较大,有的认为:虽有多个被告人多次稳定的供述,但归根到底还只是“被告人供述”,没有相应的证人

  • 标签: 被告人供述 共同犯罪 同案 运用证据 司法机关 定罪量刑
  • 简介:传统合同法理论侧重于从合同的相对上来把握和理解违约救济问题,这不仅因为合同相对原则是体现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私法精神的缩影,而且它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的确能够充分保护合同关系当事人权利。但随着民事关系日益复杂,合同相对原则对合同债权在受到合同关系外部原因侵害的特定情形下的保护越来越显得不足。所以,我国立法必须对传统的合同法所确认的合同相对原则进行适当的修正、冲击和突破,使合同的相对原则能够阻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使其承担侵权责任。

  • 标签: 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法 合同关系 违约救济 私法精神 第三人侵害债权
  • 简介: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曲飙相对无效民事行为,即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属于欠缺有效要件的民事行为之。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具...

  • 标签: 民事行为 撤销权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 相对无效 表意人 返还财产
  • 简介:从垄断与竞争的相对看反垄断法的职能王先林,唐大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构成市场经济的重要机制和本质特征。没有竞争,市场就没有活力,生产经营者没有动力,消费者没有选择,国民经济将停滞不前。然而,竟争不是无条件地展开和维持的,它也需要得到培育、促进...

  • 标签: 垄断法 垄断与竞争 反垄断 相对性 垄断状态 垄断行为
  • 简介:有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及无效制度仅仅是合同法上的合同效力评价规则,不妨碍其他民事规则、行政法规则、甚至刑法规则同时适用。合同无效有时可以更好地惩戒不法当事人,但有时却使得不法当事人逃离合同约束,从其非法行为中获利,甚至还会损害合同善意相对人以及和合同相关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合同相对无效和绝对无效的区分,能有效保护善意相对人和善意第三人,有力地回应现代商事交易安全的需要。

  • 标签: 相对无效 绝对无效 善意相对人 技术化 效力评价
  • 简介:行政相对人基本程序权是指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与行政法治中的程序有关的权利,这个权利既不是般意义上的权利,也不是般意义上的程序权利,它是能够主宰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最为核心和系统的程序权利。行政相对人基本程序权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法治价值,可以"倒逼"行政正义实现、使行政法治与时俱进、使行政执法人性化、使行政相对人权利过程化。然而,在我国,基本程序权利概念尚未形成、基本程序权利体系尚未形成、基本程序权利尚未有内容构造、基本程序权利缺少程序制度支撑。如何在行政法治建设中建构行政相对人基本程序权需要诸多具体的路径,主要应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进行梳理、完善行政法上的程序制度、制定统的行政程序法、合理处理程序规则与实体规则的关系。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基本程序权利 法治价值
  • 简介:行政相对人义务有多种形态,除了直接的金钱给付义务外,还有诸多非以金钱形式出现的义务,如履行某种行为的义务,上交某种实物的义务等。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些行政相对人在非金钱给付义务履行困难的情况下,愿以金钱替换原义务,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范围内亦对此种义务的金钱替换持认同态度,故使行政相对人义务的金钱替换问题成了个重要的行政法问题。本文对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的构成要件、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的法律基础、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的类型、行政相对人义务金钱替换的法律约束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给付义务 履行 法实践 法定程序 行政主体
  • 简介:英国普通法的合同相对原则有两个层面:第,只有缔约双方能够起诉或被诉,第二,合同只约束缔约双方。合同相对原则给英国的海事司法实践造成严重困扰。1855年《提单法》、1992年《海上货物运输法》以及默示合同理论,通过赋予提单持有人诉权突破了合同相对的第层面。判例制度中发展出的托管理论、替代免责方法以及代理方法利用合同解释允许第三人依赖提单条款,1999年《第三人权利法案》以法定方式对此予以明确,突破了合同相对的第二层面。

  • 标签: 英国海商法 合同相对性
  • 简介: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的失衡在行政权行使实践中是存在的,它给行政相对人应当享有的法定权益造成极大损害.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实现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成为当今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理论的不可或缺的个补充.行政相对人权利平等保护的内涵有:行政相对人权利与法律规范的规定相统;行政相对人权利不因性质改变而易其量;行政相对人权利主体对同样权利有相同的权利实现预期;行政相对人在相同条件下有相同的权利获取机会.要实现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平等保护还必须与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结合起来.

  • 标签: 行政相对人权利 平等保护 权利实现 行使 行政权 行政行为
  • 简介:经有关部门批准,从本期起,本刊由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犯罪现象是人们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是国家级学会,致力于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犯罪学理论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需求不断扩大,犯罪学理论本身迅速

  • 标签: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研究 中国犯罪学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犯罪现象 社会需求
  • 简介:数额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财产犯罪的构成与否以及量刑轻重的依据。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量,提出了种新的方法─—用相对数(人均年收入为参数)确定犯罪数额标准,并对其优点及可行作了初步探讨。确定数额标准的重要数额是衡量财产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①从而成为这些犯罪定罪量刑的主要根据。在刑法中(如果不注明,本文所指是修订后的刑法),对数额规定采用四种形式。1.刑法条文直接使用“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等术语规定犯罪和刑罚。采用这种形式规定的在刑法中有四十五条,主要是侵犯财产罪和破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条文中没有数额的字眼,而是用“重大损失”、“特

  • 标签: 数额标准 财产犯罪 司法解释 经济发展状况 相对数 司法实践
  • 简介:<正>朱建华同志的《罪刑法定原则否定论》(见《法学杂志》85年第1期,以下简称朱文)文,列举理由对我国刑法实行“罪刑法定”进行否定。笔者认为,朱文仅仅能否定我国实行严格的(或者说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而实际在这个问题上,刑法学界除对我国刑法实行“罪刑法定”持否定观点的以外,另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实行以罪刑法定为基础,以类推为补充的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着重号系笔者加,下同)。朱文开头也是这样指出的,但在否定时,却忽略了“相对”二字。应该说,提实行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其本身,就已包含了否定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表明

  • 标签: 我国刑法 相对罪刑法定原则 基本原则 朱文 否定论 否定观
  • 简介:在我国选择"民商相对分立"立法模式的大背景下,在对现有流担保条款效力规则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应建立"区分规则",对目的偏重、价值偏好、价值内涵、主体情况显著不同的民事领域和商事领域做出有区别的规定。对于民事领域的流担保条款并不必然否定其效力,赋予双方无理由撤销权即可;对于商事领域的流担保条款,不存在效力瑕疵就认可其效力;对于混合领域的流担保条款,仅民事主体方享有无理由撤销权。"区分规则"契合"民商相对分立"的立法模式,抑制了非正义风险,具有最大的合理性。

  • 标签: 民商相对分立 流担保条款 效力规则
  • 简介:分时度假是结合分时与交换概念的新型旅游消费产品,有关分时度假权属性质的界定,理论界直颇有争议。传统大陆法系的绝对所有权观念,权主义和物权法定原则,使得运用大陆法系物权理论界定分时度假权属性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制约着分时度假在我国的发展。而英美财产法上的第四维时间分割理念、普通法Estate之共有权益和衡平法Estate之信托权益,则为分时度假在欧美各国的发展铺平了理论道路。为扫清分时度假权属界定的理论障碍,可尝试引入"相对所权"观念,来准确分析分时度假权益所具有的期限分割、绝对弱化、排他受限、用益交换体的法律特质。

  • 标签: 分时度假 权属性质 两大法系 相对所有权
  • 简介: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其中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 标签: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立法完善 刑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