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一、问题意识自《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责任”这一章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是否保留这一中国特色,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又成为焦点。赞成民事责任立法者提出不规定上请求权,将之并入侵权法,在侵权责任编专节规定侵权责任形式,其中规定一条: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不以侵害人有过错为要件。该学者认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有自动承担、请求承担和强制承担三种方式。以权利、义务、责任为主线观察和处理法律问题的方法,早已为我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官员所熟悉;而且,上请求权制度存有缺点,比如,妨害排除请求权与侵权法上恢复原状请求权区别不明晰、妨害与损害很难区分等。

  • 标签: 物上请求权 物权法 恢复原状请求权 妨害排除请求权 民事责任 诉权
  • 简介:国家享有以及行使国家所有权,均表现其作为公权栽体的性质而非作为私权载体(法人)的性质。不论是农村“集体”还是城镇“集体”,在物权法上都没有其主体地位。法人应为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非法人团体不具有独立财产,不得享有财产所有权和他权。物权法上的权主体应为自然人与法人,国家作为具有公权性质的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上具有不同于自然人与法人的特殊主体地位,而集体与非法人组织,均非权主体。

  • 标签: 物权 主体 所有权
  • 简介:权制度价值论许建中权制度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权制度是对人们赖以生存之有限物资享有权的法律认可。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对人们赖以生存之有限物资享有权在法律上给予肯定和确认,即通过所有权以确认之归属,通过他...

  • 标签: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制度价值 物权制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市民社会 他物权
  • 简介:本文对一之上存在数项担保权而发生权利冲突的现象及其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谓此现象为担保权的竞存,舍弃了常用的并存、竞合之称。文章认为,对重复抵押等现象,法律应予允许;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及其相互之间,均可能发生竞存现象,而除转质的情况外,动产质权不能发生竞存;担保权竞存的类型与样态不同,其顺位排序及效力规则也有不同

  • 标签: 担保 担保物权 竞存 重复抵押
  • 简介:侵占罪扣盗窃罪在遗忘这个对象上,形成一个微妙的交叉点。遗忘所在的空间属性关系到第二控制的形成与否,进而关系到行为人的行为定性。遗忘在公共空间的,第二控制人必须有明确的支配意识才能形成第二控制;而在非公共空间,则只需要概括的支配意识就形成第二控制。第二控制的形成还存在两种例外情形:即存在第一控制的情况和基于对利益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信任而阻却第二控制的情况。只有区分以上不同情形。才能对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或盗窃罪作出准确的定性。

  • 标签: 侵占遗忘物行为 盗窃遗忘物行为 侵占罪 盗窃罪 法定刑 刑法
  • 简介:<正>丁某开一辆装满仪器的东风车,从广州驰往武汉。1997年10月18日晚,在105国道线将车停在祥和饭店住宿、吃饭。进门碰见已办好住宿、正在吃饭的初中同学杨某及刘某和刘某的女朋友王某。杨某知道丁既做生意,又开车,想诈他的钱财,与刘某、王某商量,“请丁某吃饭、喝酒,把丁某及押车人劝醉,窃他们车上的物品”。三人在丁某房间喝酒时,轮流对丁某及押车人劝酒。丁某

  • 标签: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门碰 仪器 抢劫行为 构成盗窃罪
  • 简介:机动车权登记制度的确立,一方面是对既有的权公示制度的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传统权理论与现行法律制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为确保该项制度的正常运行,应着力处理好机动车权登记与机动车行政管理登记、登记机动车与非登记机动车、机动车登记与机动车占有以及机动车登记与不动产登记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 标签: 机动车 物权登记制度 物权公示制度 物权理论
  • 简介:上请求权是权人享有的、请求妨害人或法院排除妨害,恢复对正常支配的权利.上请求权来源于权,但却独立于权;因上请求权特殊的行使条件、目的、方式而与债权请求权相异.从督促权利人维护权利及整个社会经济有效率的发展和进步等因素考虑,上请求权的行使应有时效的限制.权利人在行使上请求权时如果发生与其他权利的竟合,上请求权应有优先的效力.

  • 标签: 物上请求权 权利人 行使条件 物权人 竟合 债权请求权
  • 简介:作者结合我国权的立法实践,综合分析国外的有关立法,指出完全否定或全部接收权行为理论之不当,而应根据我国实际借鉴也予以吸收其合理成分。

  • 标签: 民法 物权行为理论 中国
  • 简介:基于权的自由属性,现代国家无不对权提供全面的保护。而权的社会化,突破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公法与私法的二元分析框架,其突出表现是行政权大量入侵权领域,具体包括保护与规制两个层面。因此,权立法应当立足于私产保护,以社会为本位,把权置于全部社会关系之中,在规定权的私法规则的同时,确立权与行政权的基本关系准则:限制行政征收征用;对合法财产不得处以没收处罚;权在行政法上的义务应随权消灭而终止;同时,灵活规定权登记不作为的权效果,权的发展和保护应当向行政法开放,以限制不合理的行政规制,并激活行政法的权保护功能。

  • 标签: 物权 社会本位 行政法保护 行政法规制 基本关系准则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民法学界对于权变动制度的讨论和研究投入了许多精力和热情,其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权变动的"抽象原则"问题上,即我国的权变动是否要像德国那样,采用权行为无因性原则.起初,还有主张和反对两种对立观点平分秋色的学术论辩,但近一段时间,权行为无因性或抽象原则被渲染得如此热闹,以至于言权必称抽象原则;更有甚者,在有些学者眼中,它似乎已然成为我国法律实践中的一种真实存在.正是在这种法学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领导的物权法草案起草小组提出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1]第7条,才拟就了貌似折衷,实则自相矛盾的"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的规定.[2]鉴于权变动制度在整个物权法律关系调整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亦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隐喻着当前我国法律界在立法、法学等方面的一些意味深长的问题,本文在此尝试从法理源流、法律事实及思想方法三个方面,对权抽象原则问题作一基本探讨.

  • 标签: 物权法 物权变动制度 物权抽象原则 抽象物权行为 民法 或然性
  • 简介:<正>实际履行,就是要求签约双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合同,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以合同以外的东西来代替。实际履行属于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使合同中规定的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能真正落实。如果违反这一原则,就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经济核算,影响国家计划的完成。因此,对经济合同的实际履行,不仅是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问题,而且是双方对国家应

  • 标签: 实际履行 经济合同纠纷 重要原则 经济合同法 权利义务 商品交换
  • 简介:我国权立法正在艰难的推进之中,其中权登记如何规定成为当前立法的一大难点。本文立意在于,指出权立法中权登记的部分难点和应注意之处,行文或点出问题所在,或对现行各草案规定做出评论,最终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期望笔者的思考能为立法机关所关注,进而完善我国正在进行的权立法。权登记立法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物权立法 物权登记 内容与形式 立法机关
  • 简介:抵押转让涉及多方当事人的利益,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立法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形成了有关抵押转让的不同立法模式。涤除制度是大陆法系尤其是法国法系担保法中处理抵押转让问题的传统的法律制度。在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立法中也存在抵押权涤除制度;也有学者认为,我国虽然不存在抵押权涤除制度,但是,我国在修订《担保法》或制定物权法或民法典时应当补充规定涤除制度。实际上,我国现行立法中不仅没有严格意义的涤除制度,而且也没有必要建立此项制度。

  • 标签: 抵押 抵押权 抵押物 涤除
  • 简介:权请求权与占有保护请求权在权利基础、权利主体、行使目的、举证责任、诉讼程序以及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目的与功能、权利基础、损害的要求、归责原则、责任方式以及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权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上述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权人选择于其有利的一种加以行使.在一定条件下,权请求权会发生向损害赔偿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转化.

  • 标签: 占有保护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物权保护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