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网上仲裁以其与生俱来的方便、快捷等优点,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网上仲裁虽冠有“仲裁”二字,但其与传统仲裁有明显不同。实践中,目前这种新生的争议解决方式受到争议当事人的冷落。其原因主要有:难以达成仲裁协议、受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执行困难、对网上仲裁公正性及权威性的怀疑等。但笔者认为,虽然网上仲裁的现状并非令人满意,但只要设计得当,这种网上争议解决机制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其未来的理想发展模式应是以全球性网上仲裁管理机构为核心、以信誉标记模式来运作的网上仲裁模式。

  • 标签: 信誉标记模式 全球性网上仲裁管理机构 网上仲裁 ODR 网上仲裁模式 网上争议解决机制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法院调解制度重新获得重视,有再度兴盛之势。法院调解制度是适应国家治理社会需要的产物。国家社会治理战略的调整必然影响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转型时期社会自我解纷能力低下和社会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法院调解制度将继续发挥社会整合与治理功能。而对法院调解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制度的“审判权本位”是影响其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提高法院调解的制度化程度,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是法院调解发展的未来走向。

  • 标签: 法院调解 社会转型 社会纠纷解决机制 制度化
  • 简介:<正>克罗曼(AnthonyKronman)(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到中国后,我与许多律师、法官和法学教师进行了对话。有意思的是,在每次对话中,总会谈到"依法治国"这个词。这个词的重复率很高,从而令我思考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以已公布的、完备的、运行良好的用以调节公众及个人行为的规范制度为核心内容。简言之,依法治国是指一系列法律规则以及一个复杂的体制,包括在执政、适用和解释法律方面健全的、运作良好的法律体制。如由独立、公正、负

  • 标签: 美国法学教育 法学院 依法治国 法律教育 学生实习 法律体制
  • 简介:刑事政策始终在我国刑事法治形成和发展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本文通过对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认为其正在发生三个转变:即从刑事法治不健全不完善阶段的台前主角逐渐向刑事法治健全完善阶段的幕后支配调节作用转变;从过去法制初期的替代法律向现代法制成熟期的指导法律角色转变;从重打击重定罪向预防、打击、改造并举方向转变。同时着重论述了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和未来走向等问题.

  • 标签: 刑事政策 内容体系 存在缺陷 未来走向
  • 简介:<正>报载:日本歧阜县海津镇镇长伊藤光好曾邀请县知事等人在高级饭店吃饭,每人花费22000多日元。当地居民提出了诉讼,法院判决伊藤将其支出公款的约29.5万日元如数偿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则消息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呢?众所周知,我们党历来倡导清廉,反对腐败,在大量的文件及各种场合下都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然而,三令不禁,五申不止,以致成了一个久治不愈的老大难症。君不见公款吃喝、公费旅游、送礼、经商、收受贿赂、

  • 标签: 政策型 高度重视 公款吃喝 收受贿赂 公费旅游 惩治腐败
  • 简介:我们学文的也讲"法",但是我们讲的是语法、文法,和刚才几位专家所谈到的不是一回事,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归你们口中的大法所管。刚才我都仔细听了几位教授的精彩发言,我很感动。各位专家的意见各有不同、各有差异,或者说是和而不同。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常难得的中国知识分子,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探索者 专家
  • 简介:<正>一、少年法院的历史发展少年法院是独特的少年审判制度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审判的少年审判在美国诞生的时候,不是一项法院改革,而是一项一般的监狱和教养制度的改革。在19世纪初,纽约的一些教友派教徒专为本市的少年犯建立了一个名为"收容所"的新机构,用以取代将少年犯和成年犯关押在一起的旧制度。第一个少年法院直到近一个世纪以后方才出现。几乎在整个19世纪,少年教养问题一直是司法发展的一个焦点。随教友派的改革者们的原始措施之后,又相

  • 标签: 少年法院 未成年人案件 少年犯罪 少年罪犯 刑事法院 世纪初
  • 简介:对于“中华文明的未来”这样的论题,一直以来,主要是研究中华文明,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在讨论。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需要有跨文化或跨文明的大视野和比较文明的研究,对中华文明的命运,需要站在中华文明之外对之进行反观和审视。

  • 标签: 中华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明 大视野 跨文明 跨文化
  • 简介:<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立,准备大批法学理论工作者、法学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这些各级各类的法学人才大军,应该符合新时代潮流和特点,“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为此,需要改革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的体制(包括对法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本文只着重讨论我国法学教育的个人目标的转变,即从培养“知识”法学人才转向“智力”法学人才的问题。应该培养“智力”法学人才

  • 标签: 专业设置 教学过程 新技术革命 培养目标 知识型 社会经济发展
  • 简介: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的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我国在设计未来民法典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未来民法典中单独设立侵权行为编,是便权法重要地位的反映。我国未来侵权法应当践行无过错即无责任的一般归则原则,仅仅在行为人有过错时始责令行为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除非某种制定法要求行为人就自己的非过错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未来侵权法应当采取原则性规定与具体规定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对侵权法的一般原则、客观过错制度、就他人的行为所承担的侵权责任、严格责任以及侵权损害赔偿等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 标签: 民法典 侵权法 归则原则 结构模式
  • 简介:中国法学60年,以1978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就其指导思想即法学认识论和价值论而言,前30年主要是“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实用主义”。后30年的进步,主要是摒弃这“五个主义”的结果。经30年的努力,“五个主义”远未彻底摒弃,有些问题仍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中国法学如果要起到它指导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所应当起的作用,只有继续反对和彻底拼弃这“五个主义”。

  • 标签: 中国法学 法制建设 “五个主义”
  • 简介:英国国家养老金制度主要目标是防止老年贫穷,其历史大致上是一个关于非缴费制度的故事,不时会受到其大陆邻居们替代率较高的社会保险计划的诱惑,但又总是受到其成本的吓阻.[1]自英国《国民保险法》(NationalInsuranceActof1946)1948年引入国家养老金制度以来,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场革命;但从更重要的方面来看,是延续历史的自然发展,是一场英国式的革命".

  • 标签: 养老金制度 英国 历史 国家 社会保险计划 1948年
  • 简介: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近代民法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立法中规定有较为完备的优先权制度。而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立法中虽未设优先权制度,但从功能比较的角度考察,其立法中有禁止扣押、清偿顺序、法定质权等替代制度。相较于这些替代制度,优先权制度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特种债权优先受偿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强化对特种债权的保护;有利于立法的体系化及立法资源的节约;有利于灵活、有效地实现特定立法政策和目标。此外,优先权制度还可填补现行法之缺漏,并与我国现行法及法学思想兼容。因此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当建立完整的优先权制度。

  • 标签: 民法典 优先权 先取特权制度 扣押保护制度 禁止扣押制度 留置权
  • 简介:目前关于刑民交叉案件分类标准较为混乱,有必要提出新的分类模式,即从本质意义上划分为“竞合刑民交叉案件”和“牵连刑民交叉案件”;从理论意义上划分为“程序性刑民交叉案件”和“实体性刑民交叉案件”。程序性刑民交叉案件主要承载着人们程序处理上的期望;而实体性刑民交叉案件则主要承载着人们对刑民关系深入理论研究的期望。其中,对实体性刑民交叉案件的研究将影响着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刑民交叉案件 程序 实体 刑法 民法
  • 简介: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总体评价和未来走向●中山大学法律系李挚萍一、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起步晚,直到70年代末才受到一定的重视并逐步展开。面对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刚从文革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可...

  • 标签: 建设项目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 集中控制
  • 简介:刑事立法中的假想式立法以激情立法与案例立法为典型,其与刑事立法科学化的要求背道而驰。为保持基本的刑法理性,避免假想式立法,实现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刑事立法应植入立法事实的基因,提倡并发展立法事实论。立法事实是通过实证分析、价值判断、政策选择等过程而得以确认的,具有法益保护的真实性、必要性与价值性的规范性事实,有别于纯社会生活意义上的客观性事实。立法事实论有助于克服法益论的局限,立法事实可以为法益的确定提供客观的判断根据。刑事立法应重视立法中的实证分析;坚持只创设调整性规则,拒斥构成性规则;凡不具有法益保护的真实性、必要性、价值性的情况,都不具有立法事实根据,刑法不应将相关行为犯罪化。

  • 标签: 假想式立法 刑事立法科学化 立法事实论 法益论 立法事实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对于法治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的法治评估实践。伴随着法治评估的方兴未艾,中国法治评估的发展也面临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转型。当前学界对于法治评估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规范法治观,是一种理念上的建构和抽象的思辨,在思维方向上坚持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的二元分析框架。规范法治观始终困囿于“法治应该是什么”这一本体式的循环追问,影响了法治评估客观性难题的破解和创新。实践法治观的提出,能够避免理论上的独断与徘徊,着眼于法治的实际运行和存在形式,在保证法治评估的开放理论空间基础上,实现法治评估的未来转型即本土化建构道路。

  • 标签: 法治评估 规范法治观 实践法治观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 简介:当代中国法存在于一个实行着两种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内,三种法系风格兼备,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各有独立的法律体系,并在四个法域中分别适用各自的法律。中国四地不同的法律的未来,在全球地域化中,当是走向一种新的中国法圈,它既是民族国家的,又是“溢出国家”的地理性的,具有一元的现代法律理念,应透射出强烈的沟通理性。

  • 标签: 中国法圈 一国四法 法律文化
  • 简介:透视现已查处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案件,“家庭”共同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受贿犯罪的一个新动向,特别是在高级国家干部受贿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如成克杰、张德元等案件。“家庭”共同受贿犯罪由于犯罪主体关系的特殊性,它比普通的共同受贿犯罪更具复杂性,特别是在实践中对刑法有关条款的理解和对共同犯罪理论的具体应用尚存争议,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具有共同受贿行为和共同受贿故意,已成为当前困惑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对“家庭”共同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求有裨于司法实务。

  • 标签: 受贿犯罪 案件 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犯罪 司法实务 国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