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不久前,又一宗“被协调的冤案”浮出水面。1996年因强奸杀人罪被判处死缓的王本余,在服刑18年后,因为真凶落网,得以走出囚牢。像以往多宗冤案一样,据媒体报道,这宗冤案背后也闪现着政法案件协调会的影子。尽管疑点重重,但当年包头市政法为此案定调:“仍按强奸杀人罪起诉,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决。”

  • 标签: 政法委 协调 变革 媒体报道 杀人罪 冤案
  • 简介:宪法实施的概念和路径争议,关键原因在于我们对宪法发挥效力的逻辑基础的理解有分歧。宪法是民主制度化的产物,又要通过民主制度和权利体现人民的地位,由此产生了宪法的种逻辑,分别是民主逻辑和法治逻辑。它们为宪法发挥效力提供基础,形成种效力,分别是在过程中的效力和校正性效力。宪法建立民主形式并控制民主过程,首先是对行为的约束,作为规则、程序和动力机制引导和激励政治活动参与者,然后才是对行为的评价,作为规范校正政治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宪法之内也形成了类规范,即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前者体现为与政治活动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后者依赖司宪者的适用。宪法通过种逻辑、类规范、重效力控制民主,它体现了宪法实施的任务与形式。

  • 标签: 民主宪法 宪法工程 行为规范 控制民主 宪法实施
  • 简介:本文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种范式即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公司制进行比较分析,从权分离的理论基础、权分离的实质、权分离的法制模式三方面入手论证了种模式的本质差异,认为公司制的权分离模式将在更大程度上取代承包制模式。

  • 标签: 两权分离 承包责任制 公司制
  • 简介:监察留置权是我国法律创建的一项新型权力,具有本土化的原生因素,对其界定必须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并遵循法治规律.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权结构形式,简单套用西方“三权分立理论”对监察留置进行定性分析显然充分性不足.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进程中,监察留置作为一项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必须遵循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以及比例原则.通过规范分析和实然考察的方法对监察留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后,笔者指出:可通过明确检察官刑事强制措施审查期间、引入检察官提前介入调查机制、组建专业化审查起诉团队和构建诉讼化的审查起诉听证机制等方法,促使监察留置与审查起诉的有效衔接.

  • 标签: 权力属性 运行原则 司法审查 专业对接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和广东省委关于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有关精神,经省领导同意和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省法学会管理体制由省司法厅代管调整为省委政法管理。5月17日,调整省法学会管理体制会议在省委隆重召开,省委常委、省委政法书记梁伟发同志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 标签: 政法委书记 省委常委 领导管理 法学会 广东省 管理体制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以下简称为"官法")于今年2月28日颁布,7月1日施行,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以下简称"院组织法")作为"院"组织机构的基本法律,由于立法

  • 标签: 组织法 市人民检察院 中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级人民法院 两院
  • 简介:<正>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种“企业群体”、“行业集团”、“经济联合体”等经济组织的涌现,伴随着对经济联合的法律调整,把一个在法学中前所未闻的法学新概念——“级法人”,提到了法学工作者们的面前。亟待我们来解决。国营企业法人地位的确认,生产、流通和科技领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的蓬勃发展,势必要求我们从法律上确认和保障经济联合组织的合法权益,自然而然

  • 标签: 经济组织 法律特征 法人地位 管理机构 法律调整 法学
  • 简介:<正>在企业横向经济联合中,个以上的企业发起成立一个企业集团(公司),并赋予它以法人的地位,发起成立企业集团(公司)的各个企业仍然保留原有的法人资格,但在新设的企业集团(公司)和原有企业之间确立一种稳固的纵向关系。企业是企业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集团(公司)对成员的人财物、供产销等各方面,拥有不同程度的支配权利。这即所谓级法人的模式。级法人概念最初出现曾受到法学界的责难,但近几年来大有既成事实之势。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成果之一。本文认为,级法人的模式并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果,而是法人制度发展中的病变。

  • 标签: 两级法人 企业集团 一级法人 二级法人 经济体制改革 法人地位
  • 简介:去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开展“换”这一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近一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实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置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破解土地及社会保障政策和法律的制约及多方利益冲突的均衡化问题。本文通过专题调研.在进行实地座谈和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提出见解,期望通过对“换”制度的研究与总结,为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实践机制。

  • 标签: 土地流转 法律突破 利益均衡
  • 简介:将法律铭刻在金石之上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整体来看,汉代以前,法律的传布以铭金为主,春秋时期的铸刑书、刑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汉时期刻石布法开始兴起,取代铭金纪法成为法律传播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先秦时期,汉代金石纪法主体不再局限于中央政权,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也成为重要主体;传播的法律形式也不仅仅是朝廷立法,还有不少属于地方法制;就其内容来看,涵盖了田土买卖、税赋徭役、用水规章、禳盗等方面,形式上也更为翔实生动,显示了中国古代在法律传播方式上的进步与成熟。本文拟对汉代的金石纪法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 标签: 两汉时期 金石 法律传播 汉代以前 殷周时期 春秋时期
  • 简介:<正>郁红芹的前夫因病医治无效死亡,遗有一子徐春光,12岁。1998年4月22日,郁与徐汉明结婚,婚后携子与徐汉明共同生活。同年10月30日,郁骑自行车带徐春光外出遇交通事故。母子俩当场死亡。交警大队认定郁红芹、徐春光无责任,经调解,肇事方将郁红芹死亡的各项损失计人民币7.6万余元,徐春光死亡的各项损失计人民币3.4万余元,全部赔偿到位。死者亲属间为分割郁红芹的死亡补偿费50340元和徐春光的死亡补偿费25170元,产生矛盾涉讼。

  • 标签: 补偿费 第二顺序继承人 外祖父母 汉明 红芹 行分割
  • 简介:关于种起诉方式的比较郝银钟在刑事诉讼中,依据职能分工,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在决定对被告人提起公诉后,检察机关一般要制作起诉书及其他法律文件,然后移送到有管辖权的审判机关。这是世界各国公诉程序结构的一个通例。但是,将哪些法律文件移送到审判机关...

  • 标签: 起诉方式 诉讼结构 起诉书一本主义 职权主义 庭审结构 正当法律程序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一国制”,是中国政府为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海峡岸和平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已成功在香港和澳门付之实践。按照“一国制”的原则,香港、澳门地区原有的法律除与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 标签: “一国两制”原则 统一问题 两岸四地 私法 澳门地区 中国政府
  • 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和广东省法学会于2006年11月10日在广州珠岛宾馆联合召开了“广东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研讨会”。广东省委常委、省委政法书记梁国聚,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伟雄,广东省法学会会长王骏等领导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省委政法秘书长郑红主持,来自广东全省法学界、政法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共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省委常委 教育研讨会 法治理念 广东 法学会
  • 简介:<正>一、导言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律进行比较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为按照比较法大师们确立的规则,不联系社会背景和法律体系的整体,单纯地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法律规范有何差异是没有意义的。40余年来,大陆和台湾不仅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及法制发展道路,而且,法学界对经济法的理解和法律院系的经济法教育,在岸也不尽相同。加上经济法的内容十分庞杂丰富,它是对一个社会的整体经济制度和细节的全面反映,所以无论就学识还是就能

  • 标签: 经济法规 台湾 大陆法系 海峡两岸 两岸经济 经济制度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商品交易的安全,以股票质押设立担保物权用来担保债务履行和交易信用的情况将越来越多。本文依我国《担保法》,对股票质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股票 质押 登记
  • 简介:法律修辞对提升司法过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修辞具有微观和宏观种层次的含义:前者侧重于技巧或者技艺层面,后者则突出了方法论的因素。单纯技艺层面的法律修辞无法满足现代司法强调对话和协商的要求,法律修辞应当更加注重方法层面的含义。法律修辞的种层次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给我们的司法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法律修辞 法律方法论 新修辞学 司法过程 修辞转向
  • 简介:律师见证是指律师接受双方当事人的委托,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和监督的一项活动。它旨在实现法律正义,然而,笔者发现该制度在设计与实际运行中存在大悖论,即主观与客观的悖论和初衷与实效的悖论,致使该制度带有不客观、不公正的天性,并陡增处理民事官司的复杂性。因此,笔者认为封这一制度的期待应是“到此为止”。

  • 标签: 律师见证 悖论 律师 委托人 “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