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带来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税收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给予法律规制,在立法与征管两方面存在着新问题。域外经验显示,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坚持了多样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法律进路,但是基本趋势是在征税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对于个体网上交易开征税收。就我国而言,C2C电子商务税收的立法思路应当在支持对C2C电子商务的扶植政策与维护税法基本原则之间寻求可税性和政策性的平衡,同时在程序立法上以征管技术为导向予以补正。

  • 标签: 电子商务 税法 可税性 互联网税收
  • 简介: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不但没有扭转传统购物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且它使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更加悬殊,致使网络交易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消费者权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保护,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网络环境 B2C 消费者权益
  • 简介:目的建立高度残碎下颌骨性别判定的判别方程.方法对国内8个省市的已知确切性别的160具尸骨(男108例,女52例,年龄范围18~75岁)的下颌骨进行研究,测量了下颌骨左侧颌体(PM1~M2)段的24项测量指标,经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对测量数据分析,筛选出性别差异显著的指标.结果得到残碎下颌骨性别判别方程共计14组.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为78.7%,女性为76.9%,综合为73.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碎尸、火灾、飞机失事等案事件以及考古中的高度残碎后牙段下颌骨的性别判别.

  • 标签: 下颌骨 性别判别 左侧 后牙 男性 年龄
  • 简介: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活动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而管辖权作为法院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其本身也被打上了网络空间的烙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B2C合同管辖权领域,各国都在探索适当的管辖权模式,以达到兼顾消费者保护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国际私法角度对B2C合同的管辖权问题进行探讨,展现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立场和实践的前沿动态,深入分析欧盟的立法和美国的相关案例,通过分析比较,结合我国在实践中的做法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的司法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 标签: 电子商务 B2C合同 管辖权
  • 简介:实施"互联网+"是目前政府对我国产业升级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下的改革热点,然而"互联网+"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如何实施?目前产业界对此还有很多研讨和争论。B2C电商行业与传统企业结合是最广泛的,对于互联网工具的整合能力也是最强的,通过对B2C电商盈利模式的分析,认为B2C电商盈利最核心的要点在于对大数据的挖掘能力,从而以此为入手点提出了提高B2C电商行业盈利能力的策略,并对B2C电商盈利模式对"互联网+"变革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电子商务 盈利模式 互联网+
  • 简介:对于不断增长的B2C电子商务活动来说,一个合理的、简便易行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线仲裁制度以其便捷、高效、预见性强的特点。迎合了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线仲裁作为一个新事物,在解决B2C模式下电子商务纠纷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作扩大性解释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发挥互联网的自律功能加以克服。

  • 标签: B2C模式 在线仲裁 电子商务 纠纷解决机制 仲裁制度
  • 简介:“赵C案”是一个典型的影响性诉讼案件,对公民维护自身姓名权具有标志性意义,此案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为它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也会让影响性诉讼更深入人心。

  • 标签: 诉讼案件 教育意义 影响性 标志性 姓名权
  • 简介: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是新时期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保障,契合不同市场主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是当前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为当前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过程中,如何处理微商行业这个独特电商行业软环境建设问题,是网络软环境建设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微商从业者的法律保护问题,是新时期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建设中需要有效应对和认真解决的新型电商法律问题。

  • 标签: 营商法治环境 微商 权益 保护
  • 简介:现今法律制度对于c证律师执业地域范围是否应受限制尚不明确,由此引发的争议不断,这不仅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也影响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整体利益。究其根由,一方面是因为关于C证律师执业地域的上下级法律规定间相互冲突,另一方面是因为c证律师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现实考虑所致。对此,出于公正原则及立法目的的考量,可以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10条进行适当缩小解释以消除法律冲突。同时,通过保障经济收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彰显社会价值等方式,鼓励持C证律师在农村地区执业。

  • 标签: C证律师 执业地域 限制
  • 简介:笔者观察了从1976年以来本研究室保存的抗M、抗N抗血清效价及特异性变化情况,以液体及冻干两种保存方式进行比较并检测,发现虽然有的效价、特异性发生了变化,但在同一条件下有些抗血清并不因保存年限的长短和保存方式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甚至有的抗血清经20年保存其效价、特异性不变,实验方法及过程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1976年以来冰箱冷藏保存、不同年份研制的抗M、抗N抗血清;人新鲜1%OM1、ON红血球指示细胞;凹玻板.

  • 标签: 抗血清 特异性 不同期 保存方式 抗N 抗M
  • 简介:*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油墨捺印不清的指掌印卡片,而且已不可能重新捺印。为了不致影响对指印的比对检验,可在捺印不清的指印卡片上轻轻撒上一层黑色静电显现粉,摇匀,然后用毛刷轻轻掸去粉末,可使原来捺印不清的指掌印变得清晰。

  • 标签: 捺印 比对检验 指掌 摇匀
  • 简介:在法医实践中,螺丝刀形成的损伤十分少见,现将笔者所见2例报道如下,并就其损伤的特征、鉴定予以剖析.1案例资料案例11994年11月11日,某港埠公司货场运煤火车箱内发现一具无名男尸,系他人用重量不大、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的砖石类钝性物体多次打击头部,致使颅脑损伤,脑疝形成而死亡.该尸头颅右颞部有一长方形创口,大小为0.7cm×0.3cm,创缘较整齐,创周镶边状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宽0.1cm,其下颅前窝颞岩底部

  • 标签: 螺丝刀 损伤 特征 鉴定 法医学
  • 简介:在刑事技术指纹检验工作中,现场指纹受到压力、承痕体等客观条件影响,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指纹显现后因中心、三角重叠或错位,碰巧重叠部分拼接纹线又比较流畅,如果简单的从表象分析,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下总结两起变形指纹的检验经验,希望能给同行以借鉴.

  • 标签: 变形指纹 检验鉴定
  • 简介:2017年,检察系统作者在法学C刊的发文选题在刑事检察和民事、行政检察领域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分布态势尽管传统的规范性研究仍占绝大比重,但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比例已接近五分之一从作者单位分布来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占比较大,而省级、市级、区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差别较小从作者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东部地区仍占绝对优势.有必要加强对中西部检察人员从事研究的倾斜性支持,以减少区域学术资源不均衡造成的地区差异.

  • 标签: 检察研究 检察作者 发表论文 统计分析
  • 简介:近年来,法学专业案例教学广泛开展,特别是专门的案例教学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寓案例于相关课程教学之中的不足,克服了过去案例主要用于对法条诠释的不足,使案例教学朝职业训练方向发展。本文拟以'赵C姓名权'案为例,对案例教学作些探讨,特别是探讨如何将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职业能力、实践工作衔接起来,在强调实践教学、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保持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传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功效。

  • 标签: 案例教学 学术思维 职业训练
  • 简介:《战狼2》是继《战狼1》之后,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又一部动作军事电影,影片上映四天便成华语电影史上票房"破10亿"最快的电影。究其原因,不仅有着吴京敢打敢拼的热血劲头,亦有着一腔爱国忠贞,最为重要的,该影片响应了祖国强大、国民海外利益得以维护的热切盼望。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还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高达24.33万亿元,加之铁矿石、原油、

  • 标签: 海外利益 电影史 维护机制 进出口 第一大 吴京
  • 简介:足迹检验鉴定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的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的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因分析 形象特征 磨损特征 形态特征 同一认定 检验技术
  • 简介:安徽巢湖巢湖政协原副主席受贿案维持原判巢湖市政协原副主席柳友伦受贿一案,一审宣判后,柳友伦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日前,该案经省高院审理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柳友伦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2010年8月,淮北市中院一审判处柳友伦有期徒刑14年6个月。

  • 标签: 要案 一审判决 终审判决 2010年 有期徒刑 副主席
  • 简介:涉诉信访工作已成为法院的日常事务之一,却缺少对此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的实证研究。我们在借用其他学者对信访研究的分类概念,将信访分为(涉诉)有理信访、(涉诉)无理信访和(涉诉)商谈型信访,以实证方法深入讨论涉诉无理信访问题。通过分析,法院中处理(涉诉)无理信访案件的两种程序均无法实质上终结案件,究其原因有三:中国人的权利观、诉讼观和纠纷解决观在转型时期的错位,信访人的基本特点,行政命令性的'维稳'政策。最后,我们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三条建议,即转变当前的'维稳'政策,加强公民教育和对无理信访案件的宣传,同时也应通过一种'仪式'方式回应已经在法律和(法院内部)程序上终结的信访案件。

  • 标签: 涉诉信访 无理信访 治理 法律程序 信访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