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政附款行为是对行政行为的处理内容所进行的限制,附款的行政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其效力也具有特别之处,体现在生效、有效、无效及效力消灭等方面。行政附款行为生效探讨应当考虑到行政行为及其效力内容的过程性、阶段性和时序性。在权衡标准及效力意义不同的情形下,行政附款行为的生效不等于其有效。行政附款行为的无效面对着附款无效与所附行政行为整体无效的关系问题。行政附款行为的效力消灭也具有不同于一般行政行为的特殊性。

  • 标签: 行政附款 行政行为 行为效力
  • 简介:意定代理中授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一个被前人发现的客观事实,授权行为的独立性问题是探讨授权内无因性的前提。授权行为究竟应是单方行为,还是法律行为,此已被我国法律所确定。为了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平衡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利益,并且使得授权行为独立性避免受到授权行为有因性的干扰,应当采取授权行为的相对无因说。

  • 标签: 授权行为 独立性 单方行为 无因性
  • 简介:绑架罪是典型的短缩的二行为犯,是目的犯的表现形式,是单数行为行为,继而探讨绑架罪的停止形态,应以完成实力控制为既遂标准。

  • 标签: 绑架罪 行为 单复数
  • 简介:作为竞争的天敌,垄断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世界各国均将其纳入到法律视野,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及造成损害的大小,分别设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为规制垄断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垄断行为加以犯罪化,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有效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垄断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在借鉴相关海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也应构建合理的垄断行为犯罪化制度。

  • 标签: 垄断行为 垄断犯罪 刑事责任 犯罪化
  • 简介:被害人的虚假同意是指被害人在受暴力、威胁或其他强制手段等情况下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的心口不一的同意,虚假同意不能产生真实的同意行为的法律效果。判断被害人的虚假同意可结合行为人的行为手段、被害人事后的反应及其他情况。同意行为中的认识错误包括被害人、行为人的认识错误,主要由误传、误解和欺诈等所致,动机错误不影响同意行为的成立。同意的范围既包括行为人的行为也包括行为的结果,后者仅指必然结果,只有经事先特别说明并得到被害人同意才包括风险结果。行为行为实施完毕前,被害人改变或撤销同意的,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实施后改变或撤销的,之前的行为仍然有效。

  • 标签: 被害人同意行为 虚假同意 认识错误 同意范围 对象和内容 刑法效果
  • 简介:<正>目次一、我国行使财产权行为刑法评价的概况二、我国行使财产权行为刑法评价状况的检讨三、我国刑法评价标准的重构和适用所谓行使财产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某种客观原因认为自己有取得对方占有之财产的权利,因而采用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非法手段取得了财产的行为。由于其手段与一些财产犯罪行为相同,故往往被纳入到刑法视野中,从而产生了刑法评价的问题。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屡屡

  • 标签: 自助行为 财产犯罪 财产权制度 本权说 犯罪目的 法益
  • 简介:当前,委托理财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方式,一些以“委托理财”名义实施的犯罪活动屡屡发生,这些案件往往具有主体复杂、手法多样、数额特别巨大、危害特别严重等特征。委托理财法律性质的界定,是区分真假委托理财行为的关键,可以从委托方式、帐户设置、客户对象、服务方式及风险收益分配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 标签: 委托理财 法律性质 表现形式 刑法评析
  • 简介:原因自由行为是刑法学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的争议集中在是否将行为人在限定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的行为包括在内,本文采取了广义说的观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对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根据,本文认为应该把原因自由行为看作一个整体,运用刑法的机能的观点来解释处罚的根据,本文还指出了原因自由行为与一些刑法的基本理论不相容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而对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所作的规定作一个检讨。

  • 标签: 原因自由行为 根据 类型 启示
  • 简介:田某某于2003年至2006年间,以个人投资生意、入股他人公司等名义,以借款的方式,或以投资获利后进行分红.或以2分至4分等不同利率回报为承诺,向20余人(户)吸收存款4300余万元。上述20余人(户)多人与其有亲属或朋友关系。田某某获取款项后基本转以高利借与他人.从中赚取利息差。至案发时尚有859万余元资金未能归还。

  • 标签: 问题界定 存款 吸收 行为 公众 变相
  • 简介:2014年12月12日-14日,由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主办、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承办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合同效力的类型”顺利举行,国内在这一领域学有所成的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将讨论的话题集中在合同行为的效力认定上。如是安排,意在申明:必须认真对待合同行为的效力问题。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就合同行为的效力认定所进行的规则设计,直接反映着立法者对合同自由及其限制的态度;而且在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大多数合同纠纷的处理都是从妥善认定合同行为的效力入手,也是以对合同行为的效力做出妥当认定而终结的。

  • 标签: 合同行为 合同效力 效力认定 学术研讨会 法学研究 苏州大学
  • 简介:<正>一、区分宪政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必要性本人始终认为,作为法律部门的宪法和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部门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是法典、是各部门法的根本渊源。这在大陆法系国家,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在设置行政法院、建立行政诉讼机制的同时,几乎都设置了宪法法院(或者宪法保障机构),建立了宪政诉讼机制。法国著名公法学家狄骥也明确指出,公法有三个部门,即宪法、行政法和诉讼法。他说,公法的第一个部门是宪法,"所包括的规则决定统治者的活动范围,统治者各种势力的代表方式,以及他们代理人的地位,他们

  • 标签: 抽象行政行为 宪政权 行政法院 参与行为 利益关系 诉讼机制
  • 简介:<正>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定价权是法律赋予经营者的自主权,然而,现实中存在不少经营者滥用自主定价权,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其真实意图是为了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从而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减少或消除竞争。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会给同类竞争者带来损害或损害威胁,而同类竞争者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也会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试图改变自己不利的市场处境和地位。一旦低价销售的

  • 标签: 销售行为 排挤竞争对手 反不正当竞争法 自主定价权 挤出市场 市场竞争秩序
  • 简介: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条件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或然性.我国理论界对条件的或然性存在客观说和主观说的对立.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既成事实是否可以作为条件.附条件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将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外在化,故应从当事人意思自治角度探讨既成事实条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意思自治为基础的既成事实条件,只有在当事人双方均不欲从事约定的法律行为时,才丧失其条件的法律意义.

  • 标签: 附条件法律行为 或然性 意思自治 既成事实条件
  • 简介:一、国内外学术分歧评述对于侵占封缄物(包装物)的行为(以下简称该种行为)定性,在日本,理论上大致有以下几类主张:(1)受托者占有说;(2)委托者占有说;(3)区别说;(4)修正区别说。此外,还有辅助占有说。

  • 标签: 行为定性 侵占 区别说 国内外 包装物 委托者
  • 简介:1998年6月,A商店法定代表人B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有多年业务关系的C个人借款。C借款24200元给B,B出具亲笔书写、签名且盖有A商店业务专业章的借条一张。后A商店法定代表人变更,C多次找A商店索款未果,遂以A商店为被告起诉到法院。在审理过程中,A商店以借条上的业务专用章不是其单位公章、B的借款行为系个行为为由,要求驳回C的起诉。

  • 标签: 起诉 借条 法定代表人 职务行为 审理过程 借款行为
  • 简介:职务侵占罪的标准提高到6万元以上,与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存在着5万多元的差额,对6万元以下的职务侵占行为入罪处理具有正当性。传统路径将利用职务之便与利用工作之便区分开来解决入罪问题,可操作性不强。在当前尚无新的规范性文件提供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在坚持职务侵占罪犯罪构成的前提下,仅对达到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数额标准的6万元以下职务侵占行为,以侵占罪、盗窃罪或诈骗罪定罪处罚。

  • 标签: 职务侵占 正当性 入罪路径
  • 简介:自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公布的22号指导性案例开始,法院受理的先行行政行为案件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该指导性案例成为各级法院司法审查先行行政行为案件的判例指导,但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只以"形而上学"的角度去看待行政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没有以辩证法的眼光关注于"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实践中后续行政行为与先行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特殊,而以对典型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基础构建的"吸收说",有利于对先行行政行为的性质认定以及法官裁判的同一性。

  • 标签: 后续行政行为 先行行政行为 多阶段行政行为
  • 简介:燃气的普遍应用给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各类盗窃燃气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发生。目前,盗窃燃气行为司法处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加强立法,加大司法执行力度等多方面进行预防和遏制。

  • 标签: 盗窃燃气 法律适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