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由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狄小华博士撰写的专著,21世纪法律心理学系列丛书之一的《罪犯心理矫治导论》一书,已经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心理矫治 矫治导论 罪犯心理
  • 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组织的协调下,在确定的法定刑罚执行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基本特点是立足于社区、依赖于社区,强调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从而使罪犯在不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其再社会化。

  • 标签: 非监禁刑 社区矫治 现状 缺陷 建议
  • 简介:由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主办的“罪犯矫治的社会参与研讨会暨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于2002年4月1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监狱学会回归专业委员会、司法部犯罪预防研究所、江苏省检察院、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江苏省监狱学会、南京监狱、江苏省少管所和香港监狱团契、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及实际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中国 “罪犯矫治的社会参与”研讨会综述 社会力量 犯罪预防 矫治工作
  • 简介:在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正视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性,保护其正当权利。这是当代司法制度存在的一个重大本身难题。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推动的“复和司法”运动,提出了“复和司法”和“耻感重建”理论,强调给犯事者和受害者调和的机制,双方及其他支持者在协调者的协助下,找出一个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青少年罪犯在被尊重的环境下,明白其行为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和对受害人的伤害,让犯人有机会向受害者作出补偿。这种方法提供给犯罪者以改遏自斯的机会,让犯罪者反省悔过,避免再次犯罪,而被害人的宽恕给犯罪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树立信心的机会。

  • 标签: 复和司法 青少年犯罪 耻感重建 宽恕
  • 简介:众多研究指出,刑罚观念及其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问越来越趋于保守(这一趋势很可能会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刑罚政策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它仅仅是发生在更深层次的对刑事程序认知改变的表征。这一对刑罚的新认知,体现在新论述、新目标和新技术[的产生]中。这三项内容的出现有着数个相互独立的根源,并且这些根源都很难被简单归结到任何一个特定原因下(例如,将其根源归结为刑罚的严厉化)。然而,

  • 标签: 刑罚观 矫治策略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 刑罚政策
  • 简介: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如罪犯心理矫治的难点问题、工作保障问题、督导问题、工作中的侵权问题、发展趋势问题等等,本文对此做了一些前瞻性思考,提出个人观点并予以论证。以期促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罪犯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工作 前瞻性思考 侵权问题 发展趋势 个人观点
  • 简介:为进一步探索女性轻刑犯教育矫治模式,本所课题组从收押的女性轻刑犯中随机抽取265人,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心理测试等方式,从执行刑罚直接管理者的角度对女性轻刑犯的构成状况、心理特征、犯罪成因、矫治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升女性轻刑犯教育改造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轻刑犯 教育矫治 抽样问卷调查 改造质量 执行刑罚 我国刑事法律
  • 简介:未成年犯罪是犯罪群体中特殊的一类。随着未成年犯罪的日益突出,对犯罪少年的矫治已显得非常重要。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规定:“应使主管当局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使其具有灵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监禁”,我国的刑事法律也有类似规定。

  • 标签: 未成年犯罪 罪犯 少年司法 刑事法律 联合国 犯罪少年
  • 简介:检视我国当下如火如荼的大学章程制定活动,可以看出其自身存在运动化、庸俗化和空洞化的困局。大学章程制定中的“三化”现象,曲解了大学章程的法律属性,淡化了大学章程的应有品格,不利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为了有效矫治大学章程制定中的“三化”现象,必须回归法学立场,通过法律解释技术的运用,重点解决大学章程制定权的来源、大学章程的功能定位、大学章程的生成路径等三个基本问题,促进大学章程质量的提升,使其成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大学章程 运动化 庸俗化 空洞化 法律矫治
  • 简介:<正>少年犯一般是指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未成年人。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加上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少年犯罪的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其他社会规范所不具备的强制性,因此具有严厉性和剥夺性的刑事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消极的地位,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专门适用少年犯罪的刑事法律规范,只是在刑法中比照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刑罚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自由刑及财产刑。少年本身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但在处以刑罚过程中却

  • 标签: 成年人犯罪 免除处罚 财产刑 自由刑 刑罚方式 暂缓判决
  • 简介:矫治罪犯要以尊重罪犯为前提。矫治工作者既要遵循平等交友、为来访罪犯保守秘密等原则,又要善于运用关注、倾听、支持等技术,还要真正做到耐心、细心和诚心。

  • 标签: 罪犯心理矫治 行刑理念 引进 工作者 平等 遵循
  • 简介: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改革是当前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改革的现实状态为实践基础,探讨合议制办案责任制改革的应然逻辑,指出司法实践中三种合议庭改革方案所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而从案件分配、审判模式设置、合议庭成员职责划分以及合议庭权力的制约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优化路径,以期让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改革能够少走弯路,早日实现'让合议庭裁判,由合议庭负责'的改革目标。改革应促进合议制应有功能的发挥,应杜绝行政化模式的使用,应同时兼顾合议庭的专业化和非固定化。而落实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的关键在于改革的路径设计是否符合其应然逻辑和当前的司法环境,为此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案件分配机制,合理化设置合议庭审判模式,合理划分合议庭成员的职责,实施案件流程标准化管理,真正实现'还权于合议庭'和'让合议庭负责'的改革目标。

  • 标签: 合议庭 裁判 办案 责任制 改革误区
  • 简介: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正面临一次重大变革,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了劳动教养制度转变为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关键点——用人格矫治替代强制劳动,说明了心理学在此次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心理学在劳教人员分类、违法行为矫治及教育矫治质量评估涔系中的应用。

  • 标签: 劳动教养制度 心理学角度 行为矫治 违法 人格矫治 制度转变
  • 简介:近年来,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如何矫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工作中负有充分发挥检察业务职能,积极矫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历史使命。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检察机关 矫治 社会不稳定因素 刑事犯罪活动 法律监督机关
  • 简介:第三部门是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集合与统称。第三部门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在国家公共权力与个人自治权利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使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良性互动。但在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出现了功能异化的倾向,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和客观中立性,同时,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也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相关立法,重构第三部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内部民主化,建立第三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来予以矫治

  • 标签: 第三部门 功能异化 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