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月19日上午,兴宾区院召开2014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检察长王斌报告了2014年检察工作情况,并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大会对7个先进集体、16名先进个人、2名优秀公诉人、2名优秀侦查员、4名办案能手和5名辅助人员进行了表彰。

  • 标签: 年度工作 表彰 检察工作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检察长
  • 简介:近年来,"调解复兴"成为中国民事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向。为回应包括"诉讼爆炸"在内的挑战,中国民事司法逐步进化为以ADR为主要解纷机制的"重和轻判"样态,以寻求在当事人合意与法官利益平衡之间的低风险审判模式再造。在这一改革浪潮中,多元调解方式展现出灵活司法、柔性司法的特性。部分法官囿于对进入司法场域的纠纷属性认知不足和选用匹配解纷程序装置的审判技能缺乏,加上司法考评带来的行政绩效压力,异化为一味响应"司法指标"指挥棒的政策追随者。这样一来,不但使得由上而下的司法政策实施被错置,司法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解纷 调解方式 数据分析 利益平衡 审判模式
  • 简介:在审判实践中,行政机关提交的证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人民法院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从而自发形成了一项非正式制度。它在运行中呈现四个特点,即证据存在问题的案件比率高、适用补救的案件数量多、问题补救以法院动仪居多、以补救程序性问题为主。这一非正式制度之所以在实践中大行其道,主要是这一机制符合社会的需求、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符合比例原则、符合一般法律精神。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一非正式制度存在认定标准混乱、补救依据缺失、补救程序不一、补救效果模糊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我国应当在坚持社会接受、诉讼经济、程序底线、明确统一四个原则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明确问题证据的认定标准、问题证据的外延、问题补救时间、问题补救动仪主体、补救方式以及补救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 标签: 行政诉讼 瑕疵证据 补救规则
  • 简介:我国《票据法》本身没有明文规定支付密码、单纯交付以及票据流通性,对此三者须基于法教义学原理准确理解和适用现行法。但以“2013年上海金融商事案例7”为代表的有关法院判决与理论见解对于支付密码、单纯交付、票据流通性的认识,存在诸多偏差和相互矛盾之处。在我国现行法体系中,支付密码的经济及法律功能不容否认,它是绝对必须记载的特别法定事项,支付密码欠缺或错误会造成票据效力的瑕疵;而单纯交付不具有合法性,单纯交付支付密码欠缺或错误的支票不能设定或转移票据权利;较之于持票人利益及票据的流通性,出票人利益及票据的安全性应居于优先地位。

  • 标签: 法教义学 支付密码 单纯交付 票据流通性 票据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