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的写作已经成为今天知识分子的一种徽章,它能将个人的才华性格体现其间.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浸弥之下,文章本身的这种精神取向和价值取向被严重地模糊了,一种公式化、模式化的运作,以及矫情而又夸饰的文风四处弥散,甚至影响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精神取向和高校的文科教育,其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人着人们的道德、审美和行为方式及社会价值感受.本文以作文的开头为话题,重新提出文章写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美学要求……自然,以此倡导一种健康的作文之风,从而试图树立起一种高雅的作文及文化的审美观念.

  • 标签: 自然 开头 平淡 矫情 审美观念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关注诉讼模式转换问题。经过诉讼模式概念界定论、诉讼模式划分的研讨,本世纪以来的民事诉讼模式争鸣主要体现在当事人主义与协同主义的论争。当前民事司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就更需对提供改革方向指引的诉讼模式问题有清晰认识。提交本次论坛的两篇论文,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问题提出了各自看法,笔者谨

  • 标签: 文章评议 紫荆论坛 论坛文章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法学家茶座》,然后就到书店买了贵刊第四辑。读完贵刊后,耳目为之一新。我觉得贵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法学知识和人生百态,这种以微言大义又紧跟时代鼓点的传法方式,打破了法学论文枯涩乏味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讲为法学由神秘化向大众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活泼 大众化 书店 治学 读者 论文
  • 简介:调研是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从理论角度讲,调研分四个环节:一是课题的确定;二是材料的收集;三是归纳与分析;四是理论的构成、修正和应用。由此可见,调查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感性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逻辑归纳过程。检察机关调研文章的写作也是如此,具体而言,也分四个部分。

  • 标签: 调研文章 写作技巧 社会研究 感性认识 思维具体 感性抽象
  • 简介:昌图县人民法院宝力人民法庭位于铁岭市西北部,那里有五个钟爱这片黑土地的人民法官,他们不辱使命,励精图治,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面对审判人员少,发案率高,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等诸多不利因素,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审判工作任务。该法庭先后被省、市、县三级人民法院连年授予“优秀人民法庭”的称号,2000年又被共青团铁岭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先进单位。在全省规范化法庭达标评比中,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报表彰。

  • 标签: 辽宁 昌图县 宝力人民法庭 制度建设 廉政教育 人民法官
  • 简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正式动工兴建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神州第一开发区”的美誉。该区现有人口20余万,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高科技和现代化的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东芝、三菱、富士、松下、大宇、现代等国际大财团、大公司在此落户,有40多个国家的1384个项目在此投产。该区自1984年建设以来,GDP

  • 标签: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民法院 诉讼主体 诉讼效果 人文关怀
  • 简介:1959年10月,为纪念建国十周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锡五发表了《换了人间》的纪念文章,其中写道:“中国人民经过了十年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英勇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国泰民安,繁荣兴旺,不但反革命残余已基本肃清,而且刑事犯罪案件也已经大大减少……抚今追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幸福。”

  • 标签: 纪念文章 马锡五 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犯罪案件 社会主义 1959年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把司法权的属性概括为:"源于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就是人民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只能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 标签: 人民法院 “民生” 文章 法院院长 人民监督 司法权
  • 简介: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只能依靠“综合治理”的对策来解决。“综合”的表现:一是各种社会力量的最广泛动员和充分参与;二是党政军各部门和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密切配合,协同行动;三是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

  • 标签: 司法行政工作 社会治安问题 协同行动 社会矛盾 法制宣传 解教
  • 简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法律创造、法律解释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只是个法律解释者;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就是立法者,有时候甚至还需要裁判政治案件。因而,两种法系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便也不同。所谓"法律人"和"法匠"的区分,不是职业品德的贵贱优劣的问题,而只是因具体语境而要求不同罢了。最重要的是,法律人才要能够承担得起解释规范与输送正义的功能。我国是大陆法系传统国家,应该培养法学工匠。

  • 标签: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法律解释 法律人 法匠
  • 简介:2011年6月,《人民检察》杂志喜迎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人民检察杂志社与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了庆贺《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受到各级检察机关、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广大检察人员踊跃投稿,截至2011年10月底,共收到征文342篇。按照征文活动要求,经本刊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评出检察理论与实践征文优秀文章17篇、我与《人民检察》征文优秀文章17篇。

  • 标签: 《人民检察》 征文活动 文章 出版 创刊 评选
  • 简介:古海法和中世纪海法是调整航海贸易中发生的民事、行政、刑事关系的习惯法。自体性是海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其根基在于海法渊源上的习惯起源性和内容上的规范关联性,决定因素是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上活动的共通性。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将海法肢解纳入陆上各法律门类,导致理论和实践的缺位与误解。英美法系国家则通过以判例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辅以衡平法,有效地维系了海法的自体性特征,促进了国际海事法律的发展。当代海法自成独立体系具备自发秩序的理论基础,符合其超越陆法与国内法约束的系统特性,是中国在"海洋世纪"推进功能立法的战略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海法迫切需要创新。创新路径首先是立法创新,通过立法技术和立法组织方式创新促进海法独立体系的构建,以体系化的海法规范全面彰显海洋权益;其次是司法创新,扩大海事法院管辖范围,逐步实行"三审合一",设立高级海事法院;最后是创建独立的海法学学科,培养面向海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 标签: 海法 自体性 海法典 三审合一 海法学
  • 简介:提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但我国的提存制度还不够发达,学者对该项制度的研究也多有偏颇,有碍其发展.提存有两种类型:清偿提存和担保提存.我国需要尽快制定《提存法》,明确提存机关,确定提存的程序,明确提存后的法律责任.

  • 标签: 提存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 清偿 提存机关 罗马法 中国
  • 简介:西塞罗的《地方》产生于公元前44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是一个经典的法律文本,前承《十二表法》,后启盖尤斯《法学阶梯》和优士丁尼《市民法大全》,反映了共和时期的罗马法,而我们常用的优士丁尼罗马法属于帝政时期。由于《地方》的这一独特价值,它多次受到后人的专门研究,例如荷兰学者F.G.v.Lynden的《图留斯在〈地方〉中阐述的法理学解释》(InterpretatioIurisprudentiaeTulliannaeinTopicisExpositae,Lugd.Batav.1805)、法国学者GastonFrancoisMariedeCaqueray的《对包含在西塞罗作品中的私法段落的说明》(这本601页的书花了90页论述《地方》中的私法问题)、意大利学者GiulianoCrifò的《西塞罗〈地方〉的法律解读》。其次,它是一个修辞学—法学文本,保留了对产生于大希腊(现今的意大利南方)的法庭演说艺术的说明。修辞学即公开演讲之学,首先运用于法庭上的辩护和控告,后扩展运用于政治活动。西塞罗是把希腊的修辞学罗马化的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如《演说的分部》、《演说家》、《寻找》、《布鲁图》都致力于这一方面,《地方》对这些早期作品做了一个萃取,以短赢得其价值。但铺陈过少也导致其难解。最后,它是一个经典的逻辑学文本。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隔断与希腊的文化联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湮没之时,西塞罗的《地方》由于波埃修斯(480—524)写的《西塞罗〈地方〉评注》保留下来,成为当时的欧洲人获取亚里士多德的《地方》包括的逻辑学观念的工具,并得到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由于内容的多元,翻译这一短短的文本是极为困难的工作。对于既有的西文译本,大体上说是这样:文学者的译本法律方面漏洞百出,法学者的译本在修辞学和逻辑学方面又漏洞百出。我们的这个译�

  • 标签: 西塞罗 亚里士多德 方论 法律评论 十二表法 定义
  • 简介:<正>权利问题十分复杂。首先,在法律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权利,例如有公民的权利、法人的权利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的权利(职权);而公民又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人身权利和社会权利等等。其次,权利与法学的其他基本概念,如义务、职权和责任等有密切的关系,认识权利,往往要涉及到权利与它们的关系。再有,

  • 标签: 权利问题 法律规范 法律领域 法律制度 权利人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