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98年至2003年,国际法院陆续审理了三个与违反《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的案件,其中以1999年的案最为典型。案牵涉到若干重大国际问题,国际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判决从国际的角度看是前所未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际法院在该案中的判决不仅对国际,而且对国际实践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国际法院 拉格朗案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 简介:早在门罗·比尔兹利(MonroeBeardsley)之前,法学学者约翰·亨利·威摩尔(JohnHenryWigmore)就已发明运用树状图表以表现论证(进程—译者注)的型式(scheme)^[1],旨在益助审判中对事实证明(theproofoffacts)的分析。我于文中描述了威摩尔的“图表”并追述了其发源及影响。私以为威摩尔在两条路径上对当代理论卓有助力。第一,他在图表研究中的修辞学面向,为关于推理、前提正当及论辩义务(dialecticalobligations)等理论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第二,他对法庭对抗(meetingobjections)中论证强度的展示,为论证质量的评估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 标签: 威格摩尔 西季威克 树状图 修辞学 推理 论证
  • 简介:美国审查专利主题适性时采用两步检测:第一步,确定权利要求是否指向方法、机器、产品或组合物这四类法定主题范畴。如果不符合这四类,则权利要求主题不适;如果符合这四类,就继续审查专利适性,进入第二步。在第二步中,首先需要确定涉诉权利要求是否指向自然法则、自然现象或抽象概念这些不具有专利适性的基本工具本身。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权利要求主题适,应继续审查可专利性的其他实质要件及程序要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是否远不止这些司法例外本身,即附加的其他元素是否对这些基本工具进行了有意义的应用限制。

  • 标签: 专利主题 适格性 两步检测法
  • 简介:西方自然思想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发展阶段。虽然自然传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从17世纪开始,近代自然思想家相较于古代和中世纪,更为强调自然是事物自然理性的反映,更加突出人类的自利本性和自然权利论,并自觉运用理性主义方法论建构自然法体系。这些转折都显示出近代自然与古代、中世纪的自然具有根本区别,这是我们认清西方自然思想脉络的基本前提。虽然理论界对劳秀斯作为近代自然的转折点还有质疑,但劳秀斯开始将法律与数学进行类比,对于古典自然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劳秀斯之后却成为自然法理论建构的常态。在中世纪到近代自然的思想转型过程中,劳秀斯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标签: 格劳秀斯 自然法 自然权利 理性主义
  • 简介:<正>案情摘要本案中,不被允许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楼前散发传单的两公民对防止他们这种活动的法条提出异议(challenged)。他们辩称该法条违背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即"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为了决定本案中讨论的法条的合宪性,联邦上诉法院不得不

  • 标签: 联邦最高法院 宪法第一修正案 公共场所 上诉人 表达自由 政府利益
  • 简介:环境问题凸显,环境公益诉讼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屡屡出现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席,引发了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争论。2011年民诉修改草案再一次将这一争论引向高潮。本文依据尼尔·麦考密克关于二次证明的内容,就后果主义原则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考察,发现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利于环境公益之实现、公平正义之实现,与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相一致;从协调性原则角度考察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其法律监督地位和现行法律以及私权的自由处分均无冲突。因此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一项规则或法律依据应当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中立法协调中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建议,认为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属非诉讼监督的法律监督,其身份属于公诉人身份,而反诉制度理论上可以适用但实际上却缺乏适用的条,裁判的既判力应当区别对待以及调解或者和解可以适用等。

  • 标签: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后果 协调性
  • 简介:唐代不会存在并行不悖的两部规范宗教群体的法律,《道僧》与《祠部》之间应该是一种因唐篇目嬗变而导致的继承关系,其中《道僧》可能作为《贞观》、《永徽留本司行》、《永徽留本司行中本》的一篇而存在,此后因道僧立位不分先后之诏的颁布及唐卷数的变化,“道僧”之名无法存在,且唐的篇目渐次向以尚书省二十四司为名转变,《道僧》最终为《祠部》所取代。自近代以降,中日两国学者孜孜不倦地对早已佚失的《道僧》进行复原,这些复原成果亦可为新的研究成果或新文献带来的新知所补正。至于《天圣令·狱官令》中的“僧道法”,应该包括《道僧》与宗教内律。

  • 标签: 道僧格 祠部格 僧道法
  • 简介:藁城市都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藁城市机场路温州卤制品工业园区内,创建于I993年,在藁城市委、市政府及各届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现占地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拥有职工260多人,专业生产产品有:鸡翅、鸡腿、鸡爪、鸡排、吉祥蛋、乡吧佬鸡蛋、茶叶蛋、泡爪等2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卤制食品行业发展的标兵,并获得藁城市2004年度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

  • 标签: 食品行业 农业产业化 藁城市 工业园区 占地面积 专业生产
  • 简介:本文首先回顾了1870年之前美国的法律教育模式,并简评了其特点。第二部分详述道尔独特的人生阅历、个性,及他的求学、执业经历。这一点可谓理解道尔之所以能成功创立现代美国法律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讲述从旧法律教育模式到新教育模式转型的具体过程,及道尔革命的影响。文章的最后结语部分简单评述了道尔革命对当今中国徘徊不前的法学院教育改革的可能启示。

  • 标签: 朗道尔 美国法律教育 革命 案例教学法 哈佛模式
  • 简介:教皇弗西斯一世是1000多年来第一位来自欧洲之外的教皇,也是首位执掌天主教会最高权力的耶稣会土。人们说他的最大特点是亲民,不过他和他的前任一样是个保守主义者,他能否主导教会的改革还是个未知数。他很可能并非欧洲人想象中的教皇,在他当上教皇还不到五分钟,就拒绝了传统教皇登基时的更衣礼仪。

  • 标签: 弗朗西斯 天主教会 保守主义 欧洲人 教皇 耶稣会
  • 简介:为推动全国检察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荣昌区院民行科科长潘代表重庆市检察机关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选为模范践行“三严三实”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和其他4名成员一道以自身模范践行“三严三实”先进事迹到全国巡回宣讲。

  • 标签: 先进事迹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教育活动 重庆市 成员
  • 简介:目前,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荣昌区院民行科科长潘同志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进京领奖。潘同志是全市获此殊荣的8名模范之一,也是全国检察系统获此殊荣的2名模范之一。

  • 标签: 道德模范 提名奖 检察系统 座谈会 同志
  • 简介:桑花,生于藏地、长于长夏。关于它有诸多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桑花或象征着幸福、或象征着生命力,或象征着忠贞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所承载的,是藏族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歌唱、歌颂。

  • 标签: 格桑 象征 藏族人 传说
  • 简介:德国、日本和法国都坚持司法权严守于解决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救济当事人权利的界限内。在坚持司法权界限的前提下,德国和日本将行政诉讼纳入其司法权范围之内并统一于诉讼的本质上,以救济权利为其根本任务,行政诉讼主要呈现出主观诉讼性质;法国在司法权范围之外建立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机关,行政诉讼主要呈现出客观诉讼性质。三个国家的行政诉讼都是以一种性质为主导,再通过立法政策以类型化的方式增加特定诉讼种类,以达到主客观兼顾的双重目的。

  • 标签: 主观诉讼 客观诉讼 司法权的界限
  • 简介:《四川审判》今年第2期刊登的张学英诉蒋伦芳交付遗产案,是因为遗赠人的婚外同居者向遗赠人配偶索要受赠遗产引发的纠纷,正是由于“婚外同居者”与“配偶”这一对比鲜明的词语,无形中将人们引入“道德”与“公序良俗”的思考与评判。结论一开始就有。细读本案,原两级法院均以与本案无关的事实作为判决的直接根据,即以“婚外同居”否认遗赠效力。

  • 标签: 遗赠人 同居 遗产 公序良俗 判决 审判
  • 简介:一个有雨的夜晚,突然想见一枝花儿,在静静的幽香里倾听花语。那晚,八月就要落幕,我坐在窗边,听淅沥沥的小雨,暮色弥漫天地间的虚无。

  • 标签: 插花 茶道 花儿
  • 简介:■陈良宇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判决生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11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案宣告一审判决,认定陈良宇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按照法律规定,

  • 标签: 有期徒刑 中级人民法院 个人财产 被告人 滥用职权罪 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