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公诉范围日益扩大而自诉却日益缩小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主流。我国法律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两种:一是国家追诉,二是公民自诉。而且与世界主流趋势不同,我国允许被害人进行自诉的案件范围呈明显扩大趋势。我国1996年修改的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三类自诉案件,囊括了六十多项罪名。进一步强化了刑事自诉案件的比重,使得刑事自诉制度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但在现实情况下,该制度没有发挥出本身独有的优势。本文针对国外刑事自诉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我国自诉制度的合理性、存在不足漏洞及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见解。

  • 标签: 自诉制度 问题完善
  • 简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监督职责、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时,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它为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的制作与适用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甘肃省白银市两级检察院2012年至2014检察建议的制作、适用情况,对相关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对检察建议工作完善提出几点思考。

  • 标签: 检察建议 监督职责 检察机关 治理创新 监督方式 司法行为
  • 简介:近年来,在部分缺席判决的案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我国现有的缺陷入手,综合借鉴两大法系中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旨在丰富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理论,完善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法条,重构整个缺席审判制度,使之更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缺席审判 制度完善 民事
  • 简介:由于个案实体公正缺乏充分保障,个案程序功能无法全面实现,个案救济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导致疑罪从无案件难以直接解决被害人损失补偿和被追诉人所受损害的国家赔偿问题,难以保障当事人行使参与权与知情权,难以实现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吸收不满功能,难以实现新证据出现后的个案救济公正。鉴于此,应健全国家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被害人损害补偿机制,以及比例赔偿与定额赔偿相结合的被追诉人国家赔偿制度;应完善程序参与及程序公开制度,全面实现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多重功能;应坚持利益平衡原则,细化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再审启动标准,设立相对独立的疑罪从无案件处理后再审程序,在兼顾真实与安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再审程序。

  • 标签: 疑罪从无 个案公正 司法裁量 国家义务
  • 简介:随着构建新型检律关系工作的深入,律师执业“三难”得到进一步解决,检察人员法治意识不断强化,检律双方沟通协作成效明显。但是仍存在对律师执业“三权”保障不充分,与律师沟通协作内容相对抽象,检律双方监督制约机制的功能发挥停留于形式等问题。要以新型检律关系理念为指导,提高检察司法活动法治化水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律师“三权”保障实现全面化,以积极有效的探索促进检律沟通合作迈向具体化,以完善健全的配套机制确保监督制约功能实质化。

  • 标签: 检律关系 律师 检察机关
  • 简介:刑法司法解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有少部分刑法司法解释存在着侵犯立法权、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等问题。刑法司法解释的特征有:超然性特征、综合性特征、有效性特征。刑法司法解释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合目的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司法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存在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少数刑法司法解释侵犯立法权、少数刑法司法解释内容不协调等应该区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刑法立法解释的完善、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刑事法律案件,建立法官解释适用的机制、适用于进一步完善刑法的解释等。

  • 标签: 刑法解释 刑法司法解释 立法解释 冲突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出专门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一国家治理法治化阶段。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法治国问题 国家治理 历史阶段
  • 简介:司法是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其机制是通过诉讼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但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中,司法在意志方面和人、财、物方面对行政都具有从属性,因而不能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尤其在意志方面,基于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在裁判案件时要适用行政法规和参照适用规章而无审查之权,司法机关实际成了行政意志的执行者而非政府与其他主体纠纷之间的裁判者。这种情形与宪法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的要求相悖。我国司法对行政的从属性有其历史的成因和特定的历史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计划经济时期都发挥过特殊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特别是国家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和法治政府目标的提出,司法对政府的监督制度的完善也就势在必行。

  • 标签: 司法 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 行政诉讼 司法监督
  • 简介:在现代社会,公司机会对于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机会除了会被外部人员窃取外,还有可能被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篡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篡夺公司机会的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因此更需要受到重视。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规定了公司机会制度,这对于我国的商业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公司机会规则起源于国外,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太长,学者目前对它的研究也不是太深入,使得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机会规则的规定还不是太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司机会制度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标签: 公司法 公司机会 篡夺 完善
  • 简介:为了应对网络技术给著作权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国际立法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日益加强。反窥我国刑事立法第217条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设置对著作权的保护仍局限于传统情况,在网络背景下滞后性显著。为此,建议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归责条件、扩大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完善定罪情节的规定、对法定刑进行修改与完善,使网络背景下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 标签: 网络著作权 刑法保护 第217条 完善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关于完善我国司法改革进行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以此为背景进一步探究我国的死刑存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死刑 刑罚 犯罪
  • 简介:民事诉讼法已明确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经过对司法实践中的民事执行监督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在新民事诉讼法实施的背景下,民事执行监督应将抗诉、检察建议、查处职务犯罪作为主要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执行 启动方式
  • 简介:本文从厘清民事诉讼中的"缺席判决""对席判决""两造辩论判决""一造辩论判决"等相关概念入手,梳理了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判决案件的类型,全面总结了现行缺席判决制度存在的缺失及不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的完善建议。

  • 标签: 缺席判决 后果 完善
  • 简介:随着股权众筹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然而股权众筹运行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使其在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内的发展受到阻碍,法律在证券范围、公司组织形式、股权转让以及公开发行方面的规定,以及股权众筹现实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均影响了股权众筹运行的法制化进程。因此,股权众筹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就要分析股权众筹的本质特性,并结合国外股权众筹法律制度的立法经验,通过建立投资者准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来降低股权众筹运行中的风险;通过完善项目发起人制度与小额发行豁免制度,为股权众筹的证券发行提供发展空间,从而促进股权众筹的发展。

  • 标签: 股权众筹 制度障碍 企业形式 公开发行 信息披露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在宪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来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不断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同时,要注意整合纠纷解决的本土资源和域外经验,处理好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关系;加强相关社会组织的建设,以提高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公信力;培养社会自治能力,发扬自主、协商精神,形成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基础。

  • 标签: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依法治国 诉讼 非诉讼
  • 简介: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关键手段。本文从证据法原理出发,分析了我国众多证据规定中存在的的错误.包括质证规则的虚化、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虚设、迷信直接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被告人亲属庭外取证的问题等。作者认为从司法实践的需要来看,由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制定一部适用于三大诉讼的证据规定,实现“三证合一”,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证据法律体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 标签: 质证规则 证人出庭作证 直接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庭外取证
  • 简介: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制度既体现了法律惩罚罪犯、改造罪犯、关怀罪犯的刑罚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又符合刑罚社会化和行刑经济性的国际行刑趋势。但由于刑罚执行在我国整个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及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特殊性,其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其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此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对其进行完善

  • 标签: 暂予监外执行 问题 完善
  • 简介:司法实践中,当前公职律师的试点工作存在缺乏权威部门的统一协调推进、公职律师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公职律师的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公职律师的职责行使不扎实等问题。对此,立法机关应当通过适时修改《律师法》,明确公职律师法律地位;总结试点经验,加强公职律师体制建设;完善管理模式,推动公职律师管理制度创新;推行垂直管理,保障公职律师法定职责行使等措施,推动公职律师制度的发展完善

  • 标签: 公职律师 试点调查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外部监督,积极回应“监督者由谁来监督”的质疑之声,自2003年9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开始试点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这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司法性制度虽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是一项“新鲜事物”,尤其是此项制度中关于监督程序完善的问题成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热议的问题之一。

  • 标签: 人民监督员制度 程序完善 最高人民检察院 职务犯罪案件 外部监督 检察机关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①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

  • 标签: 法治素质 领导干部 工作实绩 指标体系 公众满意度 法治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