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当前,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学位管理规定的出台以及学生权利意识的高涨,高等教育学校的学位管理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因为学位纠纷频频被推上法庭: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田永起诉母校拒绝颁发毕业证、不授予学位;1999年7月北京大学96届博士毕业生刘燕文将母校北京大学告上法庭,起诉北京大学不颁发毕业证书、拒绝授予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襄樊三作弊考生状

  • 标签: 学生权利 刘燕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位制度 教育权 处分权
  • 简介:法学双学位教育制度实施以来成效显著,目前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积累了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学生随意缺勤,教师排斥教课,法学双学位课程成绩偏低,学生滋长"混"学位的投机心理,法学双学位制度的存在价值遭到质疑。然而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之下,在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法学双学位作为在校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熏陶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愈显重要。坚持课堂教学原则之下,适当利用慕课平台,引入过程性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对法学双学位学生的奖惩管理,给予任课教师特别补助等措施有助于化解该制度的现实困境。

  • 标签: 法学双学位 依法治国 卓越人才 慕课 过程性评价
  • 简介:<正>教育法学属于法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主要运用法学的视角分析教育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其研究既离不开法学的分析框架和工具,同时研究者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活动的独特性质和过程,因此与法学与教育学都具有紧密的联系。

  • 标签: 教育法学 教育权 教育法制 学位论文 教育法律 教育立法
  • 简介:<正>【基本案情】刘燕文系北京大学92级无线电电子学系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4年4月27日,刘燕文通过北京大学安排的笔试考试,又于当年5月10日通过了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成绩为良。之后,刘燕文进入博士论文答辩准备阶段。1995

  • 标签: 人民法院 博士学位论文 委员会 行政诉讼法 学位申请 评定
  • 简介:本文采用法制传统与传承的分析进路,遵循法制变革的逻辑思路,重点比较、梳理并分析了法、德、美、英、日、俄等西方国家学位法律制度与学位政策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健全我国学位法律制度提供域外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学位制度 法律视角 国际比较
  • 简介:<正>现就我国博士学位制度建设谈三点个人想法,只针对具体的制度建设,而不针对个案。一、法律手段解决教育行政纠纷的现状这一次的西北政法大学和陕西省学位办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西北政法大学作为专业的法律院校选择通过申请行政复议的方式来解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前,发生在高等院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纠纷,都是通过申诉、找领导反映、找各种关系去疏通等私下的方式去解决的。相信西北政法大学的决策层在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纠纷前,也曾经考虑甚至尝试了其他的方式,材料中就反映了有关抗议签名并由十多名师生向省政府递交声明材料的情节。但所有这些手段显然都无法维护

  • 标签: 行政复议 行政纠纷 西北政法大学 制度建设 教育法制 学位制度
  • 简介:<正>1999年岁末,随着刘燕文以一纸诉状将北京大学告上法庭,这桩后来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的诉讼拉开了序幕。在此后的两次开庭审理中,双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而经由这个案件引起的极其广泛而热烈的思考和讨论,则远远超出了这个案件本身,直接和深刻地触及了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方方面

  • 标签: 刘燕文 行政诉讼法 具体行政行为 学位制度 评定委员会 教育法制
  • 简介:<正>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总结安徽大学自1999年招收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年招收联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在校攻读该专业学位研究生620人,其中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44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73人。13年来,安徽大学针对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在管理体制的建设、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推进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标签: 专业学位研究生 法律硕士 安徽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教育改革
  • 简介:本文从组织结构与运行规则的角度,对我国现行学位与研究生制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若干缺陷进行了分析,试图对现实中出现的学位授予纠纷所涉及的一些突出矛盾,从制度缺陷的角度作出解释,并进而提出新的学位体制的制度框架,为正在进行的《学位条例》的修改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学位授予单位 教育法制 评定委员会 组织结构 学位证书 授权关系
  • 简介:“刘案”虽然过了近七年,但在我们这个历史上缺乏程序法治思想而现阶段正准备将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国度,再回头从程序的角度探讨该案件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行政法学,也不仅仅在于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后引发人们强烈要求改革我国现行的学位评审制度,更重要的是法院一审判决向我们宣示了这么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道理: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受程序的制约,程序必须有且正义。本文不是从实体上讨论刘案,笔者关注的是刘案给我们带来的程序方面的启发和思考。笔者集中认为,刘案的一审判决有助于实现程序正义。笔者最后扼要地提出高校在作出影响学生权益的决定时必须建立一套非正式审讯制度,而让被决定者充分地参与、申辩和对质,这应是非正式审讯制度的核心。

  • 标签: 程序正义 一审判决 学位证书 学位评定委员会 北京大学 刘燕文
  • 简介:<正>西北政法大学因为在陕西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评审中未能入选,而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为被申请人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提起行政复议,并被受理。此案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了法学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案可以说是公办高校与教育部门之间因利益冲突,试图通过正式法律救济渠道,需求解决的第一案。本案涉及的有关问题,对于探讨学位制度改革的原则、方向,进一步探讨高校与政府

  • 标签: 行政复议 学位委员会 西北政法大学 学位制度 救济渠道 案经
  • 简介:<正>西北政法大学"申博",不服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申报的评审结果,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并"被依法受理",被称为中国高等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提起行政复议的"第一案"。2009年7月18日,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教育法研究中心(筹)共同举办了学位制度建设——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法律分析研讨会。我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由此案引发了诸多思考。下面谈的几个问题就是这些思考中的部分内容。

  • 标签: 行政复议 西北政法大学 学位制度 教育法制 程序违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简介:<正>自1998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关于学位纠纷的申诉和诉讼案件越来越多,高等学校频频成为法庭上的被告,与初期学界惊呼“法院干涉学术自由”不同,如今更多的学者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司法对国家权力以外的公权力加以规范和制约,如何在教育领域尤其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事务上为公民提供法律救济。高校的使命是“要培养会思考、工作有效率以

  • 标签: 权力行使 教育法制 答辩委员会 学生合法权益 法规授权 处分权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相互承认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是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应该属于国际条约法的范畴,具有促进相关主体权益的保障、提供学位学历的法律保证、提高院校质量的可靠性、促进留学市场的规范性、增加中国教育的认可度、促进国际教育服务的自由化的法律效能。未来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协议内容更加细化、互认方法更加多元、互认协议更关注实施效果、互认协议与国内法的衔接更加完善等方面。

  • 标签: 学位学历互认协议 学位学历认证 国际高等教育合作
  • 简介:<正>在当代社会,考试作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衡量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其无以替代的功用。但是有考试,就极有可能伴随着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否,并非以人们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但是,众所周知,考试作弊行为是违反考试中最重要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理应受到遏制、惩戒。那么,对于考试作弊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对于各种各样考试中的国家教育考试应如何规范?对于国家考试中发生的违纪事件应当由什么样的机构或组织根据何种标准予以认定,对于那些被认定为考试违纪的人员又该作怎样的处理?当

  • 标签: 作弊行为 联考 考试工作 硕士学位 教育考试 考试作弊现象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在教育立法初期,立法理念还未能在法律中充分体现,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并不清晰。这部法律施行后,学位纠纷案不断出现,修改《学位条例》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家的重要立法任务之一。这部法律的修改,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厘清法律关系,制定学位标准,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学位法 法律关系 立法理念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学位证书是对被授予人专业资格或技能的认可,对于以舞弊作伪的方式取得的学位破坏了国家的学位制度,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必须予以撤销。学位撤销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像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容易自我扩张,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规制。本文根据有关的行政法原理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结合陈颖诉中山大学案件的分析,认为学位撤销权应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第一,撤销学位应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第二,撤销学位应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第三,撤销学位应符合法的安定性原则的要求;第四,撤销学位应符合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

  • 标签: 行政撤销 学位撤销权 信赖保护原则 法的安定性原则
  • 简介:<正>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0年出台《学位条例》起,现行的学位制度已经持续了约30年。在这个社会急速变迁、法律频繁修改的时代,《学位条例》算得上中国最"古老"的现行法律之一了。西北政法大学提起的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行政复议案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学位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与此前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件一样,它给了我们反思现行学位管理体制的一个良好机会。

  • 标签: 行政复议 刘燕文 西北政法大学 管理体制 评定委员会 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