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犯罪说成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和有责的行为。不过,我们仅凭这些定语还无法从内容上确定,犯罪行为究竟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所充当的是某种检验程序的角色,借助这一检验程序,能够回答,某人是否实施了可罚行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德国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检验程序 教义学
  • 简介:英法"扇贝之战"及我国东海执法演习引起了国内外对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关注。海军参与海上执法拥有国际法基础,《公海公约》和《海洋法公约》及多个国际法律文件都明确了军舰的执法地位。国际实践中,虽然美国早期曾禁止军队执法,但随着海上事务的多样化,现今无论其立法还是实施中海军都已深深地介入执法,而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更是以立法形式赋予海军人员执法权力。目前,虽然仍存在政治、外交及技术上的顾虑,但都不足以成为禁止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理由。

  • 标签: 海军 执法 国际法基础 国际实践
  • 简介: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很少有学者从法学角度进行研究。在对人民币的货币法律性质、国际化的法律基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人民币基础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修改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信托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以及《人民币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提供参考建议十分有意义。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
  • 简介: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作为一种政治策略的司法至上被构建、打压、重塑及至于如今被奉为"宪政本质"的盛衰起伏在根本上是植根于最高法院在特定政治架构中所能承担起的政治功能及其面临的各种政治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最高法院与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对手们共同塑造了当代美国的司法至上。

  • 标签: 人民主权 联邦制 最高法院 宪法解释 司法审查
  • 简介:在回答"何谓违宪"这个问题时,首要的是明确违宪主体的范围。然对公民是否具有违宪主体资格,我国学者尚未达成共识。我国《宪法》序言第13自然段第2句、第5条以及宪法基本义务条款并不能成为证立公民具有违宪主体资格的规范依据;至于在"第三人效力"理论中的"间接效力"场合下,公民亦不是违宪主体。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精神和功能以及宪法责任能力的缺失决定了公民不具有违宪主体资格。否定公民的违宪主体资格并不会危及宪法权威,更不是放纵公民肆意践踏宪法。

  • 标签: 公民 违宪主体 宪法基本义务 宪法功能 第三人效力 宪法责任能力
  • 简介:公共治理理论的授权、协商、多元共治的理念为软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软法的基本定义。当前,我国政府在教育法治中的缺位状态和民众对教育的认识,要求教育法的设计和实施必须重视其强制力的体现和完善,从而实现教育法制的软硬共治。

  • 标签: 教育 软法 公共治理
  • 简介:"刑法的人性基础这门课题,对于畏惧者来说,是一堵令人望而却步的墙;而对于勇敢者来说,却是一扇充满诱惑力的门。它对于我来说,既是一堵墙,又是一扇门。当我怯懦的时候,它是一堵墙;当我的自信战胜了怯懦的时候,它又成了一扇门。我轻轻打开这扇门,仍在门里徘徊,只不过是仅仅迈进门槛而已。既然入门,总不能空手而归。"——1995年陈兴良老师

  • 标签: 不能犯未遂 客观危险说 客观说 幻觉犯 陈兴良 法益
  • 简介:孙晓楼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他在《法律教育》一书中提供的有关法学和法律教育的素材和思想成果,不仅为我们认识20世纪30年代我国法学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对今天法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某种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法学教授兼职过多、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对学生提供法律道德训练不足的问题等.他关于法律基础科目、法律课程编制原则、法律学校必备的设施、法学教授的任职条件等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至今仍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 标签: 东吴法学院 法律学术 法律教育 民国时期 孙晓楼
  • 简介:人物档案1973年出生的刘希娅对自己的幼儿同生活印象深刻:枯燥、乏味;整个中小学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中一路走下来。她想让下一代孩子接受真正快乐的学前教育,中学毕业时报考了幼儿师范学校。19岁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重庆市荣昌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幼儿园。

  • 标签: 建言献策 教育改革 幼儿师范学校 乡镇幼儿园 人物档案 应试教育
  • 简介:1817年的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Dartmouthcollegev.Woodward),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第一案,不仅仅是因为其确系涉及高校治理的第一桩诉讼,更是因为其确保了大学的自主和自治,最终奠定了今天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格局。

  • 标签: 达特茅斯 高校治理 伍德沃德 Woodward college 新罕布什尔州
  • 简介:7月28日上午,黄山市屯溪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专题询问会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正在进行."考官"是屯溪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考生"是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区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住建委、城管局、编办的主要负责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向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面对面进行询问.这是屯溪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2012年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首次采取专题询问的形式开展工作监督.

  • 标签: 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 区人大常委会 组成人员 主要负责人 屯溪区
  • 简介:一、相关立法背景回顾警察执行职务时经常不得不使用武力。武力主要指动用武器和警械,不包含徒手搏斗。警械与武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具有即时的致命杀伤力。〔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简称《人民警察法》)第10条规定:'遇有拒捕、暴乱、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人民警察法》第10条的武器使用问题,但这个问题必须上溯至1983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简称

  • 标签: 人民警察法刑法 具体适用 刑法理论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2014年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该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大学,共同探讨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政策主题。论坛围绕'积极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约束与创新'进行理论研讨和实践考察。10月31日,论坛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复兴主持,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谷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体系建设 分会论坛
  • 简介:近世各国法律教育,大体采取大陆英美两系法学之精神。中国法学,经有历史上悠久①地位;顾秦汉以前,诸家杂出,而法学之俦,被目为刻薄寡恩。唐宋之际,虽至中国法律大成时代;但儒家者流,羞谈刑名法术之学。甚者取其实而讳其名,偶有论法者,要不过释明成律与论列其利弊而已。降及清末,法律学之发达,竞为欧美文化所独占。泰西各国之典章文物,输入吾邦,始渐知法学之重要。

  • 标签: 法律教育 中国法学 东吴 唐宋之际 中国法律 欧美文化
  • 简介:教育政策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构成了教育政策的背景,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文化界定了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群体,造成了不同群体间的文化冲突;教育政策本身发展着自己的组织文化。文化问题成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教育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应该关注文化对教育政策的影响,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以保证教育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并建立起良性的教育政策文化。

  • 标签: 文化 教育政策 身份群体 利益相关者 教育政策文化
  • 简介:作为担保性质的行政法是将行政法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来考量的一种方法论,同时又是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回应、反思与重构。行政法为私权主体之间正当权益的实现即民法契约内容的实现提供担保,政府具有以行政法对民事契约或民事活动予以担保的能力,行政责任的实质是一种担保责任。平等观念的确立、诚信原则的完备、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发达、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都有益于作为担保性质行政法的观念的确立与制度建设的实现。担保性质行政法对行政法学范畴的创新在于:私权自由与行政权有限性、行政的双方意思性与单方意志性并存、行政权与私权关系的重新定位、指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的路径。担保性质行政法与民法作为方法论意义最为重要的关系在于将行政法与民法置于统一法律关系中同构,使双方有了直接对话的机制。

  • 标签: 担保性质行政法 行政法理论基础 行政责任 私权 行政权
  • 简介:法科学生的国际竞技是国际交流的新形式.该竞技具有竞争和教育的双重性.此教育模式能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资料查阅、学术探讨、组织协调、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等都有助益.问题式教育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其实践性能提升学习兴趣,并实现从知识教育向方法教育的转型.但该教育模式也存在过于精英化惠及面不足的缺陷,知识传授不够高效,运作中过于注重形式.

  • 标签: 法学教育 模拟法庭 竞技性教育
  • 简介:公共教育制度是为普及教育之需而发生的由社会向国家的一次教育职能的转移,是教育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次再分配。由于公共教育制度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高度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必定会与沿袭了数千年的家庭的或民间的教育传统构成极大的冲突。'二战'后最终定型的公共教育制度,由于其所具有的国家垄断性质,产生了一系列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场针对公共教育制度的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教育也经历了一条与国外类似的发展路径,故20世纪80年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种既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新型权力关系。教育体制改革带给公共教育的最大变化是,通过市场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在这一变化中,出现了政府、市场和学校三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力量,传统的公共教育利益格局开始分化,逐步向一个多元化的利益结构过渡。

  • 标签: 教育职能 国家教育权力 公共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
  • 简介: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家庭是每个人的心灵港湾,而亲情也是人们无法割舍的情感。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决定了家庭对罪犯具有不同于监狱改造的教育感化作用。家庭通过给予罪犯温暖与关怀,促使罪犯内心积极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并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同时,问题家庭也对罪犯的改造造成消极影响。针对家庭对罪犯改造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提出对罪犯教育感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家庭 犯罪 作用 启示
  • 简介:今年以来,国人对于我国法律教育屡有不满的表示.其中对于我国法律教育之现状能加以详细之分析及正确之批评的,固非尽无;但其言论失当或流于空泛的,实也不在少数.这类言论,可略分为二派;现在为便利起见,可以把两种称号加给它们,就是“高调派”与“低调派”.那些高调派的言论,只知从事于现状之批评与攻击;虽口口声声说中国的法律教育亟须改良,而对于改良之具体方法,则毫无主张提出,以供国人之参考.

  • 标签: 法律教育 中国 补救 言论 批评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