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它的实质是主观归责,无过错责任则是一种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在商标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平、提升效率。在我国今后的商标侵权立法中,应该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理念及方向。

  • 标签: 商标侵权 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 公平效率
  • 简介:2016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微信"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本案的核心冲突在于商标先申请人与后使用人的利益冲突。平衡以上二者的利益冲突首先需要回归《商标法》的本源,即商标本身应具有显著性,其次再考虑主观因素或时间因素等。针对"微信"商标案,最合理的方式是通过非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同时应建立商标申请信息及时公开制度、善意商标在后使用人的利益保护制度等,避免再次出现极端案例。商标的作用不止于庭审,判决后的商标将回归于市场,判决的作用应当有利于商标本质价值的体现。

  • 标签: 先申请原则 商标显著性 先申请人 后使用人 利益平衡
  • 简介:《关于申请注册新增零售或批发服务商标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2012年12月14日发布)所创设的过渡期制度,是商标局以法律拟制技术表达的法律政策(个别规范),而非《商标法》所规定的"同一天"的"重新定义"。它既非法律所明确授权,又非法律所禁止。在内容上,过渡期制度对于《商标法》的顺畅实施而言是必要的。同时,1993年先例的存在等立法事实表明,商标局对它的创设也是法律秩序所容认的。"华源公司诉商标局等商标行政纠纷案"一审判决有重大疑问。

  • 标签: 过渡期制度 商标法 规范审查 框架秩序 承认规则
  • 简介:姓名具有识别功能,亦可被作为商标使用。公众人物基于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的姓名在社会公众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使得自己的姓名蕴含了一定的商业价值。基于此,常有第三人欲借用公众人物对社会大众吸引力变为对商品的消费,而未经公众人物许可将其姓名注册为商标。对此情况,我国商标法以较隐蔽的方式进行限制,但法律规定的不明晰使得公众人物姓名被抢注为商标的情况仍不时发生,并直接导致公众人物姓名权与姓名商标权之间的冲突。为此,法律在商标注册时应进行规制,从知名度的认定、争议商标与公众人物姓名相同的认定以及争议商标使用的事实状态等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防止不当注册的情况产生。

  • 标签: 商标注册 姓名权 权利冲突 公众人物
  • 简介:中世纪到19世纪中叶,英美两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对商标是通过欺诈之诉来保护的.但是,司法实践中过于强调被诉侵权人主观欺诈的意图并不利于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由于商标财产权观的确立和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19世纪中叶之后,法院在侵权判定中开始考察被告行为是否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商标混淆成为了商标侵权判定的主要依据.在混淆标准确立之后,其在适用范围上不断扩张.混淆标准的演化历史表明,混淆标准的适用范围并非越大越好,混淆标准的立法构造不能够仅仅考虑商标权人的利益,还要衡量消费者和其他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的利益.在商标侵权判定中,法官应从市场的真实情况出发,考察市场中的相关消费者是否确实容易发生混淆.

  • 标签: 商标侵权判定 消费者 主观欺诈 意图混淆标准
  • 简介: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就制度本身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推陈出新.正确地认识陪审制的不同功能,合理地进行功能定位,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的理论基础;只有对制度进行创新,才能使来自异域的陪审制在中国本土立足、生根.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功能定位 制度创新
  • 简介: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或将得到更严密的规制。2017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商标申请人与代理人存在亲属等特定身份关系的,可以推定为恶意串通注册行为。

  • 标签: 抢注商标行为 商标申请人 代理人 恶意 亲属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着眼于解决影响刑事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把证据裁判要求贯彻到刑事诉讼各环节,健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周强院长强调,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诉讼制度改革 刑事司法公正 证据裁判 法律原则 司法责任制
  • 简介:我国教科书审定制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科书审定制度存在之必要性、制度的关键要素以及与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展开,具体包含:国家是否有权审定教科书;教科书的审定标准、审定主体、审定程序;英、美、日、德等国教科书审定制度的比较。未来研究应着重以下方面:关注立法研究,推进教科书审定法制化;强化程序研究,提高教科书审定的科学性;注重实证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审定制度

  • 标签: 教科书 教科书审定制度 研究述评
  • 简介:宪法宣誓是一种政治化的仪式,公职人员通过就职宣誓表明其忠于宪法、尊重法律、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和承诺,实现国家公权力的正当化移转。宪法授权和人民主权原则为宪法宣誓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依法治国、提升公民宪法信仰、树立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宣誓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中的'新生儿',其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存在着宣誓主体有待拓宽、宣誓誓词过于单一、宣誓责任机制缺位、程序规定粗糙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反思,借鉴域外宪法宣誓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想:宣誓主体拓宽、宣誓誓词多元化、明确宣誓责任、宣誓誓词细化等。

  • 标签: 宪法宣誓 宣誓誓词 宣誓责任
  • 简介:德国的法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和其他公务员一样受到法院行政部门在业务上的监督.但职务监督只能针对法官的外部行为,而不能干预审判行为本身,且行政上级只能采取警告的惩戒措施.法官有不当行为损害司法公正、从而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应视情况严重程度承担不同形式的法律责任,其中惩戒责任是法官违反审判职务行为需承担的主要后果,故对法官的责任追究一般称之为“法官惩戒”.对法官的惩戒机关包括主管部门(联邦和各州司法部)和法院(联邦和各州的职务法庭).职务法庭的诉讼程序适用行政法院法的规定.惩戒措施包括警告、罚款、降低薪金、降级、解除公务员关系、降低退休金和剥夺退休金.惩戒措施适用时效制度,且不得对同一行为重复惩戒.惩戒事由包括司法职务内的不当行为和司法职务外的不当行为.针对惩戒措施和裁判,当事法官可以提起复议、撤销之诉、上诉和再审等救济措施.

  • 标签: 司法责任 惩戒法 法官法 德国法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庭财产的日益增多,单纯靠法定夫妻财产制已经不能迎合越来越复杂的夫妻家庭财产关系,因此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我国逐渐被夫妻双方用来确定家庭财产关系。

  • 标签: 夫妻约定财产制 新婚姻法 家庭财产
  • 简介:现代亲属法(或称家庭法)所面临的社会迥异以往,生育率降低、夫妻经济能力的逆转、异地夫妻、高龄社会的来临等等问题,已经改变了家事事件的面貌.因应面貌完全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家事审理制度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各国的家事审理制度积极变革,台湾地区也在2012年出台新的"家事事件法",其中有权利(效益)型、(非)对审型家事审理程序理念的思索,也有家事调解、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程序监理人、家事调查官、家事服务中心等制度的革新.华人世界百年来,继受西方对审型审判制度,却仍然有浓厚的本土非对审型、效益型的审判理念.当西方各国的家事审理制度转向非对审型、效益型的审理理念时,或许我们可以透过实践提供更多有用的人类共享经验.

  • 标签: 家事审理制度 权利(效益)型 (非)对审型 程序监理人 家事调查官 家事服务中心
  • 简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民群众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环保已是不断加强,公民逐渐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在捍卫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感到了环境公益诉讼相较于常规诉讼的无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制约因素
  • 简介:审判团队在弱化案件审批、强化专业审理、推动领导办案、优化人力配置等方面已取得成效,尤其在“去行政化”促进法官独立审判,重“集约化”强化团队办案力量上体现出显著的制度优势.同时,该项改革也存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包括司法责任制难以完全落实、增加管理成本、削弱审判合力优势、审判庭长“有权无力”导致履职困难等.对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强化制度自洽,重视既有制度对接和给未来制度留下接口,另一方面应加强改革的协同落实,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启动释法或修法,对审判团队制度做出更为系统、整体和可行的完善设计.

  • 标签: 审判团队 制度完善 司法责任制 《人民法院组织法》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是党中央强化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要把握机遇,深刻理解制度改革的内涵,积极适应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决定》提出的新要求,力求构建完善的行政公益诉讼体系。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现实需要 制度构建
  • 简介:2016年国务院公布34号文,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构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所迈出的关键一步,是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一项创新型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重点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分析了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具体设计及特点,并对日本政策评价相关的三个不同制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策评价制度,尤其是RIA事前评价制度,综合既有评价制度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行科学定位,并对该制度相关的法律依据、配套措施、评价指标、评价流程等进行详细设计。在此前提下,实行存量与增量法律政策同等对待,对上位法律政策一并审查;限制或删除'例外情况',强化对'替代方案'的评价分析;完善法律层面保障及配套政策体系,制定实施细则。

  • 标签: 日本竞争评价 公平竞争审查 政策评价制度 RIA制度
  • 简介: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均不同程度地在其辖区范围内实施案例指导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目前案例指导制度的分析,就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指导制度作出一定的理论思考。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案例指导制度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