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一、法学上之实证法夫研究法学,必须有一个科学方法;吾人所采用者为狄骥(LéonDuguit)之实证方法,乃以孔德之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基础而改进之者。依孔德之所说,事物之本质乃不可知,吾人之一切认识皆限于现象,而应以研究自然科学之方法研究之。孔德谓人类之认识乃经过三个阶段:其一为神学的阶段(l’étatthélogique),此时,人类以为宇宙现象为人类意志以外之意志所统治;最初以为事物皆有生命、有意志,且拟之为神,其后以为宇宙现象为多神或一神所统治。

  • 标签: 实证法 孔德 狄骥 实证方法 采用者 法律地位
  • 简介:<正>马克思就像孔多塞那样是启蒙运动的一员,尽管他的出场晚于启蒙运动的典范表述,尤其是在黑格尔之后,而且面对着反启蒙运动的风气,我们发现一套经过修改的、可以说更加发达的启蒙信念和观念。首先,我将阐明一种非常简约的启蒙人道主义观念的若干核心特征。其次,我将指出,马克思依然属于启蒙人道主义,但在某些方面有所调整。再次,我将描述若干特征,它们是被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奉为圭臬的一些观念,并且详细说明其中两点,因为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点不符合马克思那种对历史和情境敏感的启蒙人道主义,尽管这种看法未必契合马克思的本意。最后,我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统 孔多塞 核心特征 非道德主义 道德社会学 道德原则
  • 简介:一、婚姻财产契约概述婚姻财产契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婚姻财产契约是指夫妻双方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各自婚前财产的归属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广义的婚姻财产契约则指男女双方因可能缔结、已经缔结或即将解除、已经解除的婚姻关系中所涉各自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离婚财产分割等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

  • 标签: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财产契约 法律研究 公证 书面协议 婚前财产
  • 简介: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究竟应当分离还是合一,这不只是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职权配置之争,更关乎检察制度的发展和法治正义的实现,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抉择。捕诉合一确实具有超越于捕诉分离的一些功利性价值,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其获得法理上的正当性基础。对此,应当在实体上强化对逮捕的指引,在程序上,为逮捕设计合议办案与权利救济机制。

  • 标签: 捕诉分离 捕诉合一 检察制度 逮捕 司法审查
  • 简介:对于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进行一定的客观评判当属摆在公证人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笔者在此试图从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业务范围、举证责任、法定程序、法定公证、公证管理以及公证救济等一些基本制度入手对于该法的立法得失之处加以一定的分析,唯愿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 标签: 《公证法》 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定程序 举证责任 基本制度
  • 简介:我国民法典的第一编也是民法典的基础和灵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已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民法典时代的正式到来,同时也必然意味着在《民法通则》时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国公证制度,至少在实务层面将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化。

  • 标签: 公证法 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行为 公证制度 公证事项 监护制度
  • 简介:<正>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公证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公证法》的颁行是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必将开创我国公证的新局面。为保障《公证法》的顺利实施,司法部先后发布了《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2006年2月28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公证法 公证制度 公证程序 公证活动 公证事项 公证业务
  • 简介:长期以来,在国际海运和贸易界,人们普遍认为,提单所具有的货物收据功能来源于大副收据,并且将大副收据视为签发提单的唯一凭据.当承运人滥用大副批注时,托运人只能以提供保函的形式求得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提单所具有的货物收据功能系根植于法律而非大副收据,承运人有权根据自身的判断并依照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采纳或者如何采纳大副批注.当承运人不适当地行使批注权时,托运人和收货人亦可用海事强制令制度和诉讼手段寻求法律救济.

  • 标签: 提单 大副收据 法律救济 海事强制令
  • 简介:《红楼梦》的政法启蒙意义是红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百年红学记录了百年中国政法启蒙的跌宕起伏,从排满革命、民权民主、反封建与阶级斗争的启蒙,直到本世纪上升为普世价值的启蒙。《红楼梦》应当告别政法启蒙的沉重,回到人文理性与悲剧精神,回到关照人性本体和生活本身的平常人的启蒙

  • 标签: 《红楼梦》 政法转型 启蒙 新民说
  • 简介:我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相关法条的分析,结合整个民法体系的构架,事实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完全承认,物权行为不仅独立存在,并且具有无因性。

  • 标签: 物权行为 区分原则 抽象原则 我国态度
  • 简介:企业及其产品获得质量认证是突破技术壁垒、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已等效适用ISO9000族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品质量法》及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对我国有关质量认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定。本文针对《产品质量法》及《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服务作为质量认证对象的法律定位、强制性认证对象、外资进入认证领域立法现状及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评析,特别指出质量认证“书面保证”的“担保”性质,认为质量认证机构应对出具虚假证明、出具证明不实而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承担连带责任。

  • 标签: 中国 企业质量认证 立法现状 服务认证 强制性认证 外资进入认证
  • 简介:这首先表现在立法上:第一,重要的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的重要来源。比如,我国历来大力倡导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我国的《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

  • 标签: 德治思想 法治建设 道德精神 依法治国
  • 简介:实践中,一些当事人在申请办理公证时,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让公证员防不胜防,成为附着于公证法律服务领域中的“隐形毒瘤”。“隐形毒瘤”的存在和入侵影响了正常的公证秩序.增加了公证员审查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难度,使公证质量受到严峻挑战。

  • 标签: 公证法律服务 隐形 证明材料 公证事项 公证质量 公证员
  • 简介:作为辩论主义原则的体现,大陆法系的司法鉴定人和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在各个国家的法律中一般都有规定。但对于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由于诉讼观影响下的鉴定人的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立法目的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鉴定人地位的比较研究,对目前我国鉴定人的地位进行定位。结合司法实践,完善《民事诉讼法》第78条的规定及配套措施。

  • 标签: 辩论主义 诉讼观 司法鉴定 出庭作证制度 鉴定意见
  • 简介:“互相攀比、心理失衡”,是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干警心理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为此,探索这种心态产生的成因,研究如何看待、如何调整这种心态,对于做好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互相攀比 心理失衡 心态
  • 简介:海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收益,也有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亏损,甚至是生命的丧失。海外发展与海外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体系过程中无法回避而又相辅相成的问题。健全海外安全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是对中国国民海外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 标签: 海外发展 海外安全 法制建设
  • 简介:收费权质押作为权利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保障资本顺利流通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担保法对各种票据的权利、债券、存单、提单、股份、股票以及商标、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权利质押作了相关规定,而对收费权质押未作明确的规定。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市场的借款融资,选择公证机构对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进行公证。本文就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涉及公证法律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 标签: 收费权质押贷款 质押登记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