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环境法学界在各种教材和论著中均将文献中记载的殷商和秦国“弃”定位为环境,并认为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环境。这是环境法学界抱持的一种长期性、整体性的错误观点。从环境的视角解读“弃”并不具有合理性,而对之最具合理性的两种解释是“发展农业说”和“禁止移祸行人说”。

  • 标签: 弃灰法 环境法 发展农业说 禁止移祸行人说
  • 简介:代理是代理人为处理权限内事务之全部或一部,以代理人自己之名义另选他人予以代理之代理。我国只规定了委托代理中的代理,未对法定代理中的代理作出明确规定。代理产生的前提是本人赋予代理人复任权,该项权利不属于代理权的权限范围,是独立于代理权的一项权利。代理人是本人的代理人,但代理人应对代理人的选任、监督或指示向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代理人只有在本代理权和代理权的范围内实施的行为才能产生代理后果,否则属于无权代理行为。

  • 标签: 代理 复代理 复任权 无权代理
  • 简介:“代办验车,包过”“代发论文,100%录用”“代办二手房低评”“代取住房公积金”……近年来,各种名目的“代办”肆意生长,活跃在各行各业。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代办”,有的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或者处于法律监管的空白;有的则直接违反相应的法律规范而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有的更是直接攫取有限的公共资源,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或者渠道。

  • 标签: 代办 法律监管 住房公积金 法律规范 公共资源 权力寻租
  • 简介:循环经济能否得到积极实施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动力机制。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在实施循环经济法方面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而其动力机制也不同。我国循环经济实施动力的加强应从强化政府责任、增强对企业的经济激励和加强对个人的伦理教育三方面着手。

  • 标签: 循环经济法 实施 动力 加强
  • 简介:报应刑植根于人报复的本性,反映了人类对正义的追求,但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以恶制恶”,因而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刑事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装置,随着公权力的介入,虽更能体现公正和效率,但也越来越偏离解决争论的诉讼目标。由此,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尤其在监狱行刑活动中,有必要引入和正义以弥补报应刑和报应性司法的不足。

  • 标签: 中国 监狱行刑 复和正义 刑事犯罪 刑事判决 报应正义
  • 简介:某市规划局在执法大检查中发现一处违章建筑,拟责令其拆除。利害关系人声称该房已经建成超过两年,按照《行政处罚》的规定,违法行为超过两年未被发现的,不能再施以行政处罚。因此,规划局无权要求其拆除该房屋。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规划局有权要求该利害关系人拆除房屋。理由是该房屋经利害关系人修建,一直存续至今,因此,其违法呈持续状态。根据《行政处罚》第29条第2款之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计算。”所以,拆除房屋的处罚没有超过处

  • 标签: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 行政恢复原状 法律救助 侵权对象 行政机关
  • 简介:随着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这个新兴行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理论研究不够,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实践中许多纠纷发生后不能很好地解决。本案就是因居民小区内住户被害、且犯罪分子被判死刑后,被害人家属要求物业管理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引起的。本文以小区“公共契约”的性质为基础,分析了物业管理公司对业主所负有的保安义务。

  • 标签: 徐顺法 周玉芳 上海复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 民事诉讼 《合同法》
  • 简介:在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正视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性,保护其正当权利。这是当代司法制度存在的一个重大本身难题。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推动的“和司法”运动,提出了“和司法”和“耻感重建”理论,强调给犯事者和受害者调和的机制,双方及其他支持者在协调者的协助下,找出一个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青少年罪犯在被尊重的环境下,明白其行为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和对受害人的伤害,让犯人有机会向受害者作出补偿。这种方法提供给犯罪者以改遏自斯的机会,让犯罪者反省悔过,避免再次犯罪,而被害人的宽恕给犯罪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树立信心的机会。

  • 标签: 复和司法 青少年犯罪 耻感重建 宽恕
  • 简介:近日,印度推出了一部严格的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既适用于国内公司,也适用于外国公司。该法案要求年利润7800万美元及以上公司,应至少将利润2%用于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并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将被罚款,主要责任人还会被判监禁。

  • 标签: 公司责任 主要责任人 国内公司 外国公司 社会发展 法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20世纪,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带入一个或多或少频繁相连的关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宣告世界经济、世界技术、世界范围的交流,世界组织、世界科技、世界文学、世界学术、世界旅行、世界体育运动已经来临。我们极尽自信地宣称,一个世界社会正在形成,尽管民族的和地

  • 标签: 世界体育运动 世界学术 世界旅行 世界技术 世界组织 世界文学
  • 简介:全书以"致力于建立中国的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为宗旨,精选了我国法学领域及国外著名学者论述"哲学与社会学"的文章,以中、英、德三种文字出现,基本上反映了中外学者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法社会学 法哲学 学术传统 最新成果 法学领域 中外学者
  • 简介:作为的最高抽象形式的理论表达,哲学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它是从的角度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哲学理解和对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因此,哲学是一种人学。在的理论体系中,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的元理论。就功能而言,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的现实(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哲学的内在本性

  • 标签: 法哲学 人学 元理论 批判
  • 简介:监察委员会权力来源的多元性以及集"党纪处分、行政监察与刑事调查"于一体的反腐工作模式,使得"法纪贯通""衔接"成为理论界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案件何时开始适用刑事诉讼更是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既不能以统一的监察立案作为适用刑事诉讼的时间起点,也不能以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作为与刑事诉讼衔接的时间标志,而应当考虑在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置党纪政纪调查部与刑事调查部,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中区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分别设置监察立案与刑事立案两套立案程序,以便解决监察案件"衔接"环节的诸多问题。

  • 标签: 监察法 刑事诉讼法 法法衔接 刑事立案
  • 简介:经济与劳动的关系、经济在法律分类中所处的位置等,均是经济在最初发展阶段被广泛思考的问题,对于推进对经济的认知大有启益,迄今反思这一问题仍然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民国时期学者就继受德日学说,将经济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由此廊清民法、行政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证成经济作为部门法存在的合法性。社会所谓的“社会”,自始就有“部分社会说”和“全体社会说”两种认知取向。目前,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属性的争论,仍然与这种社会观有关。在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方面,经济的积极平等观与社会的消极平等观相互协调。所谓社会本位的法律,不过是权利本位法律的调整。其基础还是权利,仅是有目的地予以限制而已。其法律的目的虽转向增进社会大众的生活,但着手处仍是在保护个人权利。

  • 标签: 经济法 社会法 社会本位 权利本位
  • 简介:《竞争示范》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下属的政府间竞争与竞争政策专家组研究国际竞争的最主要的成果,它及时因应了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立法、协调各国竞争立法进行了有益尝试。

  • 标签: 竞争法 示范法 述评
  • 简介:每一个国家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方法以便有效地保证履行、遵守各国自愿做出的各种国际承诺。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修改、废除或者新颁布各国自身的各种法律规范文本,各国已经“促成”了国家法律和国际的和谐。

  • 标签: 国际法 越南法 和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