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司法伦理是法官司法行为不可或缺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职责型的司法伦理以完成份内责任为天职,并通过司法行为与后果相连,是一种理性的司法伦理规范。德行型司法伦理则是以未来为指向的,结果如何不在考虑范畴之列。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对立,都被深层结构所推动,并且在一些领域还存在联系。司法伦理的功能指向应当是现实的社会需求,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司法发展程度选择所需求的司法伦理以及功能,因此,以责任或义务为内容、以规范或规则为形式的职责型司法伦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司法伦理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法律职业
  • 简介:<正>知识产权法定主义,按郑胜利教授的定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有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 标签: 法定主义 私人财产权 自由裁量权 权利客体 无体物 文字作品
  • 简介:<正>不言而喻,互联网给知识产权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体现在无以计数的侵权与盗版,同时体现在对于知识产权本身正当性的反思。在美国,以哈佛大学教授、网络法名家莱西格(LarryLessig)为旗手的知识产权反思派极力反对版权法的无限

  • 标签: 莱西 LARRY 普林 杰弗逊 冬天的故事 美国工业化
  • 简介:<正>在哪里并以何种方式对恐怖分子进行审判,是依法反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如何有效追究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责任,更能直观反映出国家在对待恐怖主义犯罪被告人人权时的基本态度。尊重并坚持法治原则应当是依法反恐的根本,面对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法治也要致力于实现双重目的:为社会提供一个惩治违法者的机会,同时确保被告人庭审中的基本权利。审判恐怖分子不同的庭审模式和程序的背后实质上是国家在犯罪追诉的高效性和公正审判、国家安全利益与个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平衡与考量。价值选择的过程伴随了制度和规则设计的技术性,因此通过考察不同国家的庭审结构模式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程序设计的历史背景、价值目标及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审判程序 证据规则 军事审判委员会 证据调查 控方
  • 简介:作为国家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统计工作伴随着人民法院的成立和发展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司法统计是在作为独立方法论科学的统计学理论指导下,依照我国《统计法》的规定,以各类实体法律、诉讼法律学科及法院管理学为依据,与司法实践密切结合的囊括司法数据统计、统计调查、崩;合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统计监督等多项任务在内的法院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是分析审判现状、评估审判运行态势、总结审判经验、认识审判规律、监督审判活动、提供审判决策的重要工具,是人民法院和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做好法院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保证。

  • 标签: 司法统计工作 基本属性 人民法院 审判规律 功能 诉讼法律
  • 简介:对社会思潮传播载体的规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这种指导主要通过制度对传播载体进行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传播载体的规范要坚持自我完善原则、党和政府的主导地位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和主导的多样性原则,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及道德和技术的手段对传播载体的活动原则、主体资格、从业人员、传播形式及信息使用者等进行规范。

  • 标签: 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载体规范原则规范内容规范手段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个审慎而折中的制度选择。借由"指导"的价值表述及"应当参照"的效力界定,指导性案例不但宣示了与判例法之判例的本质区别,还表明其有别于大量的普通案例的特殊品质。在民事裁判活动中,指导性案例不但具有解释法律、填补漏洞以及补充价值的作用,还兼具创设规则的功能,对推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的不断进步具有不可小觑的方法论价值。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法律解释 填补漏洞 价值补充 利益衡量 创设规则
  • 简介:近年来,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十分盛行,成为当下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抛锚式教学模式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优化涉外警务的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对人才培养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在涉外警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涉外警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抛锚式教学模式
  • 简介:竞技体操主要具有对参与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大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认识并切实发挥这些功能,对加强和改进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激发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竞技体操 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 集体主义
  • 简介:法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政治法学的中国风格,是政治法学的中国化表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一门课程,也可以培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它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界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雏形;在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也可以找到它的对应物。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法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把中国的法学体系悬挂在中国政治的天花板上、连接在中国政治的火车头上,以促成法学体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血脉贯通。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学体系 核心价值 政治法学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二、民元的"孔教入宪"事件:一些背景三、孔教为什么不能是国教:经验性的研究四、宪法能够容纳哪些价值:规范性的观点五、儒家何为:或者儒家宪政主义如何可能一、引言无论是传统史学中的以史为鉴,还是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都意味着在特定的历史兴趣背后总是或明或暗地存在着现实的动机。民初的"孔教入宪"以及孔教国教化运

  • 标签: 政治儒学 宪政主义 孔教入宪 天坛宪草
  • 简介:无论武装冲突如何被定性、被分类,关押在敌方阵营中战俘的待遇一直是武装冲突中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古代,敌军俘获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战争囚犯这个概念。但如何对待战俘却不是一个新的挑战,甚至旧约全书中都要求给予在武装冲突中被俘获的人人道主义待遇。俘虏最初被视为获胜方战利品的一部分,并常被杀死或奴役。罗马人对待战争中抓获的俘虏非常残酷,但他也是最先意识到俘虏的经济价值并留用战俘的人。因为战俘传统上处于武装冲突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其待遇是战争法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允许拘禁战俘的情况下,武装冲突法规定了保护战俘的详细条款。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比较和对比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伊斯兰战争法中有关保护战俘的原则。

  • 标签: 战俘保护 国际人道主义法 伊斯兰战争法
  • 简介: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之下,我国法院通过颁行司法解释以及其他类型的司法文件从而在事实上行使着创制金融法律规则的权力,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若干司法权力在我国行使的特殊之处。而我国法院之所以会成为金融法律规则的创制者,一方面是因为法院有更加迫切的需要去创制金融法律规则,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式司法体系管理模式的必然产物。然而,中国法院的这种角色扮演有可能带来体制性的问题,包括在司法体系外部可能因为法院职能边界扩展导致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失衡以及在司法体系内部进一步强化法院的行政化运作模式。

  • 标签: 法院 金融 立法者
  • 简介:为了统治超大型国家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地方法制的存在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统一的法律与不同习俗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地方法制历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粗疏而越来越严密,地区性特别法成为主要形式。地方法制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省例的形成便是这种规范化的结果。同时,官府与民间的互动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 标签: 古代法 地方法制 特别法
  • 简介:民决团仅仅负责事实审,决定事实问题;法官则负责法律审,决定法律问题。这个认识的错误在于:普通法中没有“事实审”、“法律审”的术语,这是国人杜撰出来的。普通法事实发展出来法律,法律是事实的积累。民决团事实上既决定法律又决定事实。它在美国,具有最高权力,大于总统、国会和最高法庭。另外民决团在美国7个州还决定量刑,在有死刑的州,还决定死刑。事实与法律的区分和混合,有助于法官将复杂问题交给民决团决定并在上诉中捍卫民决团的最高权力;也有助于法官对法律问题下命令、进行违宪性审查。总之,理解民决团的最高权力,是理解普通法的关键。

  • 标签: 民决团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最高权力 法官
  • 简介:在新制度主义看来,人民调解的复兴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强烈扩张冲动影响下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为了获取人民调解组织在当下中国制度环境中的正当性。在此过程中人民调解不断改变组织结构以适应制度环境对正当性的定义,因此人民调解组织的结构就日益同构化。同时,由于不同位阶的制度环境型塑了多样的正当性需求,人民调解组织的行为和结构就势必会发生断藕。新制度主义为我们评析人民调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标签: 人民调解 十年复兴 同构 断藕 新制度主义
  • 简介: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海峡两岸以及实验区与内地其他地方的复杂法律关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法律问题,因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法制保障的理论支持、制度平台和规范体系须臾不可或缺。要通过中央立法、地方立法以及两岸共同立法等多种途径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立法应当积极吸收、借鉴台湾地区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努力为台湾同胞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法制条件,为台胞"第二生活圈"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建立健全专业化的涉台司法制度。

  • 标签: 平潭综合实验区 发展规划 法制需求 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