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是在故意侵害人与知识产权人之间进行强制资源配置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的要求,故意侵害人承担的赔偿金超过其给知识产权人造成的损失。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与知识产权客体的经济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经济特征相适应,该制度并不会导致潜在故意侵害人以及知识产权人投入不适当的预防侵权成本,也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相反,该制度不仅有助于遏制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从而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而且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进社会整体效率。因此,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具有经济学上的正当基础,值得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全面推广。

  • 标签: 知识产权 惩罚性赔偿 资源的优化配置 侵权成本 交易成本
  • 简介:修订后的刑诉法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有利于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对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现有法条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不够细化。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工作程序、审查处理结果、监督程序等方面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制度提出建议,以使这一制度更具可行

  • 标签: 捕后羁押 权利保障 审查制度
  • 简介: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涉及大量的“技术事实”,其兼具专业、复杂、交叉的特点,对职业法官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而正确、高效地查明这些技术事实,作出正确的事实认定,是公开透明审理案件,获取当事人信任、认同之基础,是案件公正审理、审判质效有效提升之保证。本文以部分法院的审判实践为切入口,探讨实践中运行知识产权专家陪审的缘由、取得的效果及所存问题;通过对比专家陪审与其他技术事实查明制度,提出专家陪审所具有的优势、价值,理性思辨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引入专家陪审之正当依据;以我国人民陪审制为基础,探讨在现实法律语境下完善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制度

  • 标签: 专家陪审 公正 质效
  • 简介:文章以介绍惩罚赔偿制度在法国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为起始点,再通过对《法国债权法改革草案建议稿》中有关惩罚赔偿制度条款的解读,不仅反映该制度在法国的未来发展趋向,也以此为参照对《中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惩罚赔偿制度的规定进行评述。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适用范围 蓄意过错 获益性过错 给付对象
  • 简介:修改《矿产资源法》,以破除“两证同体”制为入口,以建立现代矿业制度为目标,重构矿业法律体系.从传统的调整矿产物权为主的《矿产资源法》,转向现代的以调整矿山产业为主的《矿业法》.现代矿业制度,明确市场与政府的分工,让权利与权力之间边界明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融入普通物权地位而由民法调整,矿产权的商品市场自由流转;政府对产权归属明晰的矿产开发行为和开发主体进行严格管制,矿业开发市场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建立合理且严格的矿业开发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后的矿业环境保护、场所健康与安全、矿业用地以及矿业相邻关系等行为进行重点规范,并构建保障这些行为预期的系列矿业法律责任.

  • 标签: 矿业 矿业法 现代矿业制度 矿产资源法修改
  • 简介:由于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完善,部分农民工在参加养老保险时仍然出现诸多问题。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法制政策先行是关键。即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社会保障事业,另一方面又要结合目前情况,把握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利益需求,以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障的权益。

  • 标签: 农民工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 分析
  • 简介:竞争倡导是反垄断执法机关落实竞争政策的主要方式之一。该制度源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在促进竞争、保护消费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司法部已经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竞争倡导法律制度,所使用的竞争倡导工具包括竞争评估、提倡发布真实信息、作为法庭之友提交法律意见书、发布竞争影响报告书等,并且已经在运输、电子商务、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成功地开展了竞争倡导工作。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在最近一年内有了突破的进展,但竞争倡导工作却仍未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我国目前没有竞争倡导的直接法律依据,但可以通过立法解释来确定竞争倡导制度。我国要顺利实施竞争倡导制度,还缺少一个独立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关,一个负责竞争倡导的主导机构。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应给予竞争倡导优先于行政执法的地位。我国竞争倡导必须建立多样化的倡导工具,除了导入竞争评估、提倡发布真实消息和法庭之友三种竞争倡导工具以外,还应通过发布各类指南、进行市场研究、召开研讨会等各种形式推进竞争倡导工作。

  • 标签: 反托拉斯法 竞争政策 竞争倡导 竞争评估 中国竞争倡导制度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机理在于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人民的知情权以及信息自由的三重价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公众知情权的宪法依据,可依法律解释而获得。对比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公开范围、救济途径、制度程序等五个方面,表明美国《信息自由法》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具体制度的规定具有理念与实践的差异,从而透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并指出《信息公开法》出台的必要与紧迫。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知情权 信息自由 美国
  • 简介:2014年首轮中央巡视工作业已启动.此轮巡视亮点纷呈:扩大了巡视范围、拓展了巡视内容、增加了巡视方式.在这一系列量变的背后,中央巡视组在中国这场“反腐大戏”中的角色已悄然发生改变:2013年他们成功完成了当好党中央“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任务.有别于2013年的两轮巡视,在此轮巡视中,中央将首次推行“专项巡视”.与常规巡视“搭档”,更为有的放矢的专项巡视,料将强势震慑心怀贪念的“老虎”“苍蝇”,高悬起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标签: 巡视制度 反腐 党中央 巡视组
  • 简介:2014年10月出版本书系陈兴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四编共计十七章。第一编基础理论,是对案例指导制度基本原理的一般探讨,描述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形成的历史沿革,并对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根据进行了法理考察,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功能以及与判例制度

  • 标签: 中国案例 制度研究 指导制度
  • 简介:<正>陈兴良/主编本书系陈兴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四编共十七章。第一编基础理论,是对案例指导制度基本原理的一般探讨,叙述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形成的历史沿革,并对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根据进行了法理考察,对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陈兴良教授 书系 判例制度 指导性案例 实体性
  • 简介: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灭刑、假释、暂子监外执行,并明确规范了减刑、假释的办理程序。继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的要求後,新公布的意见为中国刑罚变更执行工作的依法、公正、规范进行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持.多年来,司法机关依法适用减刑制度,封激励罪犯改过自新。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减刑假释审判庭、刑罚执行网上协同工作平台等的创新实践也为减刑制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期特选取西南政法大学石艳芳博士候选人的文章,梳理中国减刑制度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减刑制度 发展报告 中国 西南政法大学 监外执行 办理程序
  • 简介:阳光中途之家作为社区矫正的重要载体。它是对传统改造方式低效之积极反思的结果,亦是对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政策的积极因应。社区组织的初步完善与中华民族固有的隐忍性格为阳光中途之家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土壤。北京市阳光中途之家实践既为推进该制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亦为检视其不足提供了实践基础。以制度衔接为基础,通过打造主体、制度锤炼、规范完善及功能延伸,全面推进“阳光中途之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书写浓重的一笔。

  • 标签: 阳光中途之家 创新社会管理 思路与展望
  • 简介:我国法律规定的申诉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改造申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界定申诉制度的功能,使其向信访方向转变;科学区分申诉和申请再审,将诉讼法中的申诉制度置换为申请再审制度;完善申诉制度的基本结构,促进其内容更加合理和完备。

  • 标签: 申诉 申请再审 信访
  • 简介:取保候审具有人权保障与诉讼保障的双重价值,但由于秩序优先思想的主导,取保候审决定透明的缺失和监管的无力,使司法者不愿适用取保候审。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提高了取保候审在强制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取保候审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从执法理念、制度完善和监督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取保候审 强制措施 人权保障
  • 简介:<正>(一)合并仲裁的必要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信息时代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国际商事交易逐步呈扩大化趋势,由此伴生的是交易模式的变革,即商事往来已突破传统的双方单合同交易,多方当事人交易渐成经贸活动中的主流。而多方当事人交易在具体运作中不可避免会衍生出多方主体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争议,此类纠纷尤其突出体现在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建设工程等领域。实务中的多方当事人多合同纠纷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可称为链式/连锁型争议(chaindis-

  • 标签: 仲裁规则 商事交易 合并审理 仲裁庭 仲裁员 仲裁案件
  • 简介:<正>破产管理人作为破产案件中至关重要的机构,在整个破产程序中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破产程序能否在公正、有序、高效的基础上正常运转,多方利益能否得到兼顾,与破产管理人指定制度密不可分。如何选择最佳管理人既取决于法律对管理人的价值定位,也是一个技术操作的问题。一、我国现行破产管理人指定制度的缺陷(一)法院作为破产管理人唯一的选任主体权力过于集中我国破产管理人只能由人民法院确定,法院是破产管理人唯一的选任主体。破产管理人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从破产管理人名册中选任,而破产管理人名册由辖

  • 标签: 破产管理人 企业破产案件 破产程序 竞争方式 管理人制度 清算组
  • 简介:地方立法创新在社会改革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广东省社会组织立法便是一例。社会组织对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社会组织法制体系现状与广东社会组织发展需求之间张力明显,改革本省社会组织立法具有正当与合法,应当考虑在去行政化、改革注册登记制度、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提升监管水平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广东省的立法创新将成为全国改革一个参照样本。

  • 标签: 社会组织 市民社会 注册登记 政社分开 培育扶持 监管
  • 简介:审查逮捕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受侦查阶段保密要求的限制,此阶段检务公开程序相对较低。通过加强对侦查机关与案件当事人双方意见的听取和审查,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查逮捕阶段的听证制度既节约了司法成本,又实现了公正和效率的最大化。文章指出,应限定启动听证程序的案件范围,采用自愿、公开、辩论的原则,就适用主体、举证责任、效力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审查逮捕听证制度的构想,以期对审查逮捕阶段检务公开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审查逮捕 检务公开 听证制度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是否享有免证权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认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设置相关的证人免证(私人特权)制度很有必要。证人免证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首先考虑到证人因其证言会导致自己或者其近亲属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拒绝回答相关问题。

  • 标签: 刑事诉讼 作证 证人私人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