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既有公海保护国际法律依据的基础上,探究公海保护对公海自由和公海权利的限制能否对第方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并尝试从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从条约法的角度来回答条约的第方效力问题,二是从海洋法视角下公海国际法律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判断公海保护能否通过习惯国际法拘束第方。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公海保护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够获得针对第方的国际法律效力,但这一结论并不妨碍公海保护在两种特殊的情况下对第方产生国际法律效力的可能:其一,公海保护可能会依据全球性的国际条约获得间接的第方效力;其二,公海保护的建设和管理措施存在通过习惯国际法而对第方产生法律效力的可能性。

  • 标签: 公海保护区 公海自由 第三方效力
  • 简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中,事权与事权划分的内涵、理论及原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却被极大忽略。事实上,应当在明确事权、事权划分等基础概念准确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委托——代理”、公共产品层次、博弈等基础理论的学术价值,以兼顾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客观现实、事权、责任和职能相适应、灵活性以及法制为指导原则,进而明晰因何划分、以何划分和如何划分个重要逻辑问题,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事权划分乃至宏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事权划分 内涵 理论 原则
  • 简介:传统的法律效力理论认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不包括没有国家在内的社会关系。因而国家在以传统理念来实行社会管理时,越来越多的采用私法的方式来达到行政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私法主体的垄断地位。而第人效力理论源起于德国,根据二战后的特殊背景,由民法典的思想熏陶,以及多年来司法判例的双重推动下逐步形成。

  • 标签: 第三人效力 宪法适用 德国基本法 基本权利 宪法司法化 宪法的规范对象
  • 简介:在现代法律理论中,规范性既意味着法律对行为的影响,也用以表达有别于事实的另一世界。有关法律规范性的争议可分解为个相互关联的理论难题:制裁与义务是否具有同样的规范作用?是否只有一般性的法律规则才具有规范性?哲学实证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对规范性的理解是否相同?通过思考这些难题可以得出结论:规范问题不同于价值问题,法律实证主义能够在探讨规范问题时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法律的规范性不能化约为唯一一种规范作用,对此有必要进行更加精致的研究。

  • 标签: 制裁 义务 规范 规则 法律实证主义
  • 简介:与我国民事诉讼不同,德国民事诉讼法至今未确立第人撤销判决制度。通过既判力主体相对性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内"和"执行外"救济措施以及另行起诉制度,德国民事诉讼法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案外第人权益保障体系,因此德国并没有引入第人撤销判决制度的强烈愿望。不仅如此,第人撤销判决制度虽然在第人保护方面有积极效果,却对民事诉讼既判力体系、法律安定性及司法权威有明显破坏作用。分析与总结德国民事诉讼法在案外第人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也从另一个角度有助于我国第人撤销判决制度的科学定位与正确实施。

  • 标签: 第三人撤销判决 虚假诉讼 既判力主体相对性 第三人异议之诉 物权变动
  • 简介:汤姆·雷根提出的动物权利论存在着运用双重逻辑的理论缺陷。雷根除了在立论的核心内容中运用了'理性人标准'和'固有价值假设'的双重逻辑以外,他在论证其理论的进化论依据、反驳罗尔斯的正义论、区分生命价值和固有价值、分析'救生艇案例'以及批判人类食用动物的行为以及相关产业时都存在着运用双重逻辑的缺陷。因此,雷根提出的动物权利论并不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 标签: 双重逻辑 动物权利论 道德义务 固有价值假设
  • 简介:近些年来,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在我国经历了从理论倡导到实践尝试、从局部地区试点到全面推广探索的发展历程,预计下一步将从政策推动的实践探索方式走向立法引导的规范实施方式。在社会各界的一再呼吁下,我国正在酝酿制定关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统一立法。需要重视是,我国将来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究竟应当建立在何种理论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

  • 标签: 国家补偿 我国被害人 整合我国
  • 简介:<正>目次一、当前中国"农"问题现状分析二、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双重机制四、结束语"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对中国"农"问题的形象概括,已经成为我们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共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城市和沿海地区已经融入了现代化的潮流,而占全国70%的中国农民却似乎陷入了边缘化的泥潭,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利益牺牲者。几十年以来,关于农村或农民改革的消息,总是在其问题已经影响到全局问题时,才被提出来,今天也不例外。正如诸多学者所认识到的:"农"问题是

  • 标签: 中国农村问题 迁徙自由 合法权益保障 权利主体 自由流转 沿海地区
  • 简介:2008年10月19至20日。第届京、津、沪、渝监所检察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四个直辖市的50余名监所检察干警围绕监所检察理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检察理论 监所 重庆 检察干警 直辖市
  • 简介:<正>在传统的宪法理论中,宪法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全体人民缔结的条约,约定成立政府和服从代议制政府;宪法是人民和他们的代表之间缔结的关于政府的任期和职责的契约,此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个人的权利"。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庄严宣告"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定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因此,任何一个以实现民主及人权作为

  • 标签: 宪法司法化 宪法解释 三人 权利和自由 违宪审查制度 宪法理论
  • 简介:海南省亚市海棠湾位于亚市东北部海滨,与亚龙湾国家旅游开发毗邻,是亚市五大名湾之一。海棠湾风景迷人。早在海南建省初期的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海棠湾即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组团。预留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2007年,占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的海棠湾获得批准开发,亚海棠湾开发从此设立。

  • 标签: 旅游开发区 三亚市 海滨 原主任 管委会 饕餮
  • 简介:传统意义上,基本权利作为对抗国家公权力之“利器”,并不适用于私法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权利之第者效力理论的出现,将“基本权利的规范效力”扩展至私人与私人之间。然而,第者效力理论如何得以产生与发展却是一个有待厘清的问题。众所周知,基本权利并非一个封闭的体系,其所具备的主观公权利与客观价值秩序之二重性质,从诞生至今就经历着自身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第者效力理论的证立及其适用方式的确立,均与基本权利之二重性质——尤其是客观价值秩序面向——息息相关。

  • 标签: 基本权利 第三者效力 主观公权利 客观价值秩序
  • 简介:7月27日,由河南省法学会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承办,主题为'自贸建设法治研究'的第届'法治河南青年论坛'在郑州举行。在论坛的学术交流环节,十余位专家学者分别针对'自贸建设法治研究''自贸商事活动规范研讨''自贸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研讨'等专题从不同角度对自贸建设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记者梳理精选其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自贸区 法律服务体系 仲裁规则 青年论坛
  • 简介:当翻开法律思想史教材,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一章中,总能看见“巨头”^[1]之一的汉斯·凯尔森(HansKelsen,1881-1973)。由这位奥地利学者开创的纯粹法学,在20世纪的法哲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对欧美法学(尤其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在相当程度上启发和推动了我国的法学建设。

  • 标签: 法律思想史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现代性 国家 读法 纯粹法学
  • 简介:德语世界关于农业法基础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特别法还是功能法的路径设想上。其区分和明确工作澄清了所涉及的规范的构成。农村区域法理论超越了传统农业法的领域,并部分居于农业法的概念之上(也包括功能性农业法概念)。它已经不仅仅关注农业经济,而且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存在基础。一个摆脱了农业方面关系桎梏的且由此得到加强的农业法,必能在农村区域法内,与在其之下所包含的其他法律领域的合作和探讨中获得更高的意义。

  • 标签: 农业法 特别法理论 功能法理论 农村区域法理论
  • 简介:公证业务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也为我们创建"信誉社会"的经济宗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能作用.但是毕竟我国公证事业起步比较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与国外几百年的经验积累相比的确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 标签: 公证事业 公证业务 司法制度 中国 不规范 十年
  • 简介:"法律真实"理论与"客观真实"理论作为证据理论,在证明程度的确定性和证据裁判主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在证据的特性、证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法律真实"理论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和法治的需要;我国的证据立法应当以"法律真实"理论为指导,确立以证据的合法性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证据理论 证据立法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