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重复供述是指在非法讯问下获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后再经单次合法讯问获取的供述。重复供述排除与否应当以非法讯问行为与重复供述之间的联系程度是否紧密为判断标准,可以以权重分析的方法从非法讯问方法的严重程度、讯问人员和场所的更换、讯问时间的间隔、后续讯问方法的补正情况等方面综合权衡。允许在排除重复供述后重新取证,但应当在更换讯问人员及讯问场所、辩护律师在场且充分履行告知程序的情况下进行。

  • 标签: 重复供述 非法讯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实现人权保障、司法正义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是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因传统上受大陆法系影响,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立法中尚属空白,由此才有了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司法不公、侵犯人权频频发生.确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刑事立法、规范执法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角度,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确立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意见和构想.

  • 标签: 刑事诉讼 证据规则 违法证据 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证据制度 人权保障
  • 简介:我国非法鉴定意见排除规则的定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鉴定的前、中、后程序出现严重违法或瑕疵,使得鉴定意见非法或者不合法,经过法官审查或合法当事人提出,使相应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或者证明力失效的规则。非法鉴定意见排除规则由鉴定前、中、后三个程序规则构成,对诉讼理念、制度、程序与社会等各个层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鉴定意见 证据规则
  • 简介:非法证据是合法证据的对称,是一切包含违法因素的证据。现实社会实践要求排除非法证据。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我国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制度的要求,是我国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和必需。

  • 标签: 非法证据 合法证据 排除规则
  • 简介:非法口供是导致冤假错案的关键因素,但是"毒树"应开正义之花。两高司法解释不一致为实务带来一定的困扰。当前,立法和刑事政策导向、实证典例、域外参考、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都阐明了排除非法口供的必要性。排除非法口供之路径,可从保障律师参与、完善口供证据审查体系、落实不得自证其罪和无罪推定原则、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明确范畴等方面予以研究。

  • 标签: 非法口供 排除 必要性 路径
  • 简介:许明山是我职场生涯里遇到的第一个上司。他大我三岁,说是上司,其实也就是部门小主管。那时我刚毕业,其他同学在群里吐槽领导如何魔怔时,我一个人偷着乐。许明山风趣幽默,没有领导架子,也没什么心眼。可这样的他,却有办法让我们部门出业绩。

  • 标签: 幸福 干扰 职场生涯 上司 许明 领导
  • 简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逻辑、价值与结构三重困境。逻辑困境包括证明困境、调查困境和排除困境,价值困境包括警察困境、检察官困境和法官困境,结构困境包括配合制约困境、程序逆推困境和审判分离困境。与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后可以发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鲶鱼效应"相当明显,宏观层面制度张力明显,正在系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的路径来缓解非法证据难以排除的困境。

  • 标签: 非法证据 证明 口供 刑讯逼供
  • 简介:“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受实体真实主义和犯罪控制模式的影响,加之新规系中央政法各机关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表现为:非法供述排除立场的退缩,“重复性自白”排除规则设置不尽合理,非法物证、书证排除规则未能取得新发展,非法证据排除适用的证据种类不明,允许重新取证将降低排除规则的实施功效,对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允许随案移送有违非法证据排除宗旨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精神,对被告方再次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进行限制的理由欠充分。尤其是相关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仍较抽象,不仅影响排除新规的实施效果,而且不利于加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法解释技术填补漏洞,以保障新规的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适用
  • 简介: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并未对重复性供述的可采性做出明确规定。以往的非法取供方式对重复性供述所产生的现实影响直接决定了是否将其排除。基于我国实际,应当实行重复供述的分阶段排除方式。当前急需创设出有效可行的取供机制,并且重点突出激励性,对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口供应用方式加以改变,不再将非自愿供述视作重中之重。

  • 标签: 重复性供述 毒树之果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是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其中,排除危害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损害赔偿具有的事后补救功能相比,它起着预防损害之作用。传统侵权法注重赔偿损失,在环境侵权领域应倡导排除危害之广泛适用。但是,排除危害在具体适用时,又必须对侵害者与受害者之间对立的利益进行平衡。

  • 标签: 环境侵权 侵权责任 赔偿损失 排除危害 利益平衡
  • 简介:法官之所以不排除非法证据,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法官不知道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对何为非法证据、证据合法性调查的程序等问题存在认知困难。其次,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证据。如有的法官认为在非法证据本身的真实性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 标签: 非法证据 法官 证据合法性 认知困难
  • 简介:非法证据是指违反了法律准则,在使用价值上有疑问的证据资料.现代国家原则上都禁止非法取证.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程序法上是否采信,体现着国家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上的取向.我国应确立相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取得的鉴定结论予以排除;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实物证据有选择地予以排除.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价值权衡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应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的价值、程序公正三方面内容,且三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是要分析其基本问题,即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践,应当明确规定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确定非法证据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以此来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标签: 民事诉讼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 简介: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五个部分、42个条文的篇幅就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和程序等重点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有利于维护程序公正,彰显程序独立价值,夯实人权司法保障。排除非法证据,一直在努力

  • 标签: 人权保障 夯实人权 排除证据
  • 简介:在犯罪现场分析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得出结论,由于狭义的干扰因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因此其本身就是现场分析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狭义干扰因素是多样的,它们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作用各不相同。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利用的方法,能够帮助确定案件存在和判断案件性质,正确判断作案的真正目的、动机,准确划定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突破口,还能够帮助深挖犯罪。

  • 标签: 犯罪现场 狭义干扰因素 犯罪现场分析
  • 简介: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牵涉到方方面面:工会维权是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牛鼻子","欠薪欠保"是阻碍劳动关系和谐的"绊脚石",劳动保护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保护神".因而,我们从工会组建、工会作用、克扣工资、偷逃保险、劳动保护五个角度切入,透析劳动者维权现状,分析其中原委,寻找解开维权之锁的"金钥匙".

  • 标签: 劳动关系 中国 工会组织 工会组建工作 劳动保护 劳动者权益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规则的确立和应用将对反贪侦查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也将对办案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保障反贪侦查工作依法、持续、健康开展,就必须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理智辩证的对待、认真细致的研究和积极主动的应对。为此反贪侦查工作中严格执行收集证据的禁止性规定,全面落实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提高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应对能力,建立非法证据排除的预警机制和做好证据的事后补正等工作。

  • 标签: 反贪侦查 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合法取证
  • 简介: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行为属于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但是威胁、引诱、欺骗取证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排除重复性自白一般限于同一取证主体.变更管辖后的侦查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合法取得的重复性自白仍具有证据能力。非法证据与违法证据虽然都属于应当予以排除的无证据能力的证据.但排除的原因和适用的规则并不相同.瑕疵证据因为可通过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方式转化为合法证据。为正确应对法庭对非法证据的调查,检察机关除了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和法庭举证之外.要防止被告方恶意行使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并保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以及作证效果。

  • 标签: 刑事诉讼 程序 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适用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这个规则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后来逐渐为其他国家和联合国公约所采纳。在我国,立法、司法部门及理论界一致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很重要.需要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修正草案 简评 联合国公约 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