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欧盟成员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模式。协调内部会计准则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必然的一部分。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差异巨大和协调方式的缺陷,欧盟上个世纪的会计准则协调并不成功。2002年欧盟新颁布的“规则”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IASC),但欧盟的会计协调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

  • 标签: 会计模式 经济体制 资本结构 发展前景 法律体系 欧盟
  • 简介: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协调,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从协调到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存货的相关概念、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中缅存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 标签: 存货 存货成本 计量
  • 简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将建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次地区安全秩序,维护南海的安全稳定,体现11个国家之间具有较高的政治安全信心和信任程度,为未来落实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从许多方面来看,"南海行为准则"和"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和实施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建设提供了两个强硬的抓手。中国需要借助磋商和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的契机,与东盟国家建立和其他合作机制有联系但有所区别的南海合作机制,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共同促进南海次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构建一个符合南海地区形势演进特征的新秩序,为未来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有利的环境。

  • 标签: 南海行为准则 丝路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南海合作机制
  • 简介:本文论及"东盟方式"的形成,认为诸如不干涉原则等全球性准则构成了"东盟方式"的基本原则.然而经过了几十年的相互交往过程,东南亚国家却根据亚洲的情况来逐渐修改了这些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了"东盟方式".这个过程受到了东南亚特定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盟国家特别关注国家的主权及其在政策上对维持国内稳定的优先考虑.上述观点导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最近关于灵活解释"东盟方式"的建议是为时过早的.这是因为那些影响"东盟方式"形成的政治因素尚未发生很大的变化.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东盟方式” 东盟国家 外交准则 成员国 国家主权
  • 简介:随着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张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空间不断增长的财富、战略价值以及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对网络空间的深度依赖,使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但国家对于安全的偏好没有改变,对安全追求的逻辑路径依旧。从理论的角度看,由于体系压力以及国家对于安全的追求,国家会选择制衡的战略,但在现实中,制衡经常缺位或迟到。受到非传统安全环境影响,地缘战略中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衡手的存在等制衡方式和作用、意义同时发生了变化。细分到网络安全领域,沟通机制的不同、威慑效果不同、行为体的多样、行为判断的困难等特殊性,导致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选择追随或合作将成为更优选择

  • 标签: 制衡战略 网络威慑 网络安全 合作治理
  • 简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尽可能地规避他国对其内部团结与发展的影响,保持和不断塑造自身的独立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南海问题,给东盟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1991年我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及柬埔寨问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之后,南海问题凸显为制约我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变量。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到2017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的达成,正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付出的努力。2018年3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将开始逐步启动有关"准则"的案文磋商,但鉴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一过程注定将是异常艰巨的。本文通过回顾并对比《宣言》与"准则"达成的历史进程,分析"准则"案文磋商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与考验,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思考。

  • 标签: 中国 东盟 “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简介:<正>一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1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6%,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1%,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8%,农业原料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0%,农业还为巴基斯坦的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业是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40年来,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从60年代中期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开始了以引进高产品种为中心、广泛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与投入的绿色革命,旨在加

  • 标签: 巴基斯坦 持续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 印度河 国民经济 农业劳动力
  • 简介:中美关系面临战略选择楚树龙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中美关系正处于决定冷战后两国关系长期性质的重要时刻,两国面临在21世纪是合作还是对抗的战略选择。中国选择的方针是“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但也要看美国的态度;美国今年大选前对华关系有改善,但战略方针尚不明朗...

  • 标签: 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 冷战后 经贸关系 战略选择 对华外交
  • 简介: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的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的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的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的认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 标签: 李光耀 睿智 香港中文大学 亚太研究所 两岸统一 统一条件
  • 简介:<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为标志的冷战格局和苏、印之间逐渐发展起来的密切关系对印度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印度势必受到冲击,面临着内外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印度的内外政策将怎样选择和调整,这是世人所关注的。本文拟就印度在战略态势、不结盟的外交和“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体制”这三个带有根本方向性的问题上印度的政策趋向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印度政府 战略态势 内外政策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
  • 简介: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明确和准确的把握,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并确立一个具有某种基本共识的有效分析标准和基础。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 国际战略形势 地缘战略 有效分析
  • 简介:进入21世纪之后,以FTA和RTA为特征的东南亚区域内与区域间经济合作蓬勃开展,而作为老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参与步履却十分蹒跚。本文首先介绍菲律宾的FTAs和RTAs发展现状及特点;其次描述了菲律宾主流学界对东亚FTAs和RTAs的解析,进而勾勒菲律宾政府选择FTAs和RTAs的3项原则与两种策略;最后对菲律宾政府的国别差异化FTA政策和区域差异化RTA政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菲律宾 FTAs和RTAs 发展与特点 差异化政策
  • 简介: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 标签: 大国竞争 地区合作 东亚 战略选择
  • 简介:一、中国投资东盟现状分析(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基本特征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自从中国政府批准对东盟投资以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5—2006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1.52亿美元增长到9.37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应从0.76%提高到1.79%。实际投资额应比这一统计数字大,因为这一数据未包括许多在东盟国家投资而未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未在中国商务部备案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 标签: 境外直接投资 中国投资 东盟 中国商务部 企业投资 中国政府
  • 简介:本文分析新加坡为确保并扩展其政治与经济空间而从多边、双边和地区等多种途径来采取的自由化行动。本文评论新加坡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和危机后的贸易政策趋势,着重论及新加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优先利益和关注,及其在推动谈判过程方面所起的作用。展望未来,本文讨论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及其对新加坡的影响。世贸组织和多哈回合谈判仍然是新加坡国际贸易的优先考虑事项。本文还论及新加坡寻求自由贸易协定和互惠贸易协定(RTA)的潜在政治与战略理由,并研究新加坡在寻求更大自由化和开放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本文认为,从战略上看,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增强和扩大了新加坡在全球的经济联系,而且还有助于使地区外部大国的经济利益扎根于东南亚。

  • 标签: 新加坡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协定 亚洲金融危机 多哈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
  • 简介:在荷兰对印尼群岛的殖民统治及欧亚文化交流过程中,印尼形成一个新的族群——欧亚裔印尼人,他们在法律上一直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台了一系列国籍法,对欧洲外侨人籍采取主动制原则,但多数欧亚裔并不愿意加入印尼国籍,这有其深刻的原因所在,本文试图就此做一浅要分析。

  • 标签: 战后初期 欧亚裔印尼人 国籍 选择
  • 简介:13年来,APEC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特别是在推动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APEC自身固有的缺陷和矛盾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日益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要想项住压力和挑战,成为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核心力量,APEC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机制化成了APEC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机制化 APEC 亚太地区 经济合作 贸易自由化
  • 简介:亚太经济合作:中国的机遇与选择孙福生世界经济就整体而言,早在70年代初就已进入相当低速增长时期。世界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0年代曾达5.3%,70年代降为3.7%,80年代又进一步降为2.9%。进入90年代后,苏联解体,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急剧恶化,欧美...

  • 标签: 亚太经济合作 华南经济圈 东盟四国 亚洲四小龙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遇与选择
  • 简介:本文简要概括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黄金十年”取得的成效,分析目前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5个方面论述构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钻石十年”的策略,并提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钻石十年”广西的战略选择.

  • 标签: 中国—东盟 服务贸易 “钻石十年” 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