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992年12月正式成立'南非问题研究中心',其宗旨是:积极开展对南非各界的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任务是:(1)加强对南非深入系统的研究;(2)向国内有关部门提供有关南非情况的咨询,包括承担有偿专题研

  • 标签: 研究中心 两国关系 国内有关部门 国际关系研究 文资 万寿寺
  • 简介: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由法律项目主任玛利亚·约尔丹诺娃女士率领的保加利亚民主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5人于9月7—13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代表团,杜克宁副秘书长与代表团举行工作会谈。代表团还拜会了国家预防腐败局和中关村科技园。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赴武汉、上海参观访问。

  • 标签: 保加利亚 代表团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访华 民主 中关村科技园
  • 简介:拉丁美洲是西半球唯一的发展中地区,中国是东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拉两地人民跨越浩淼万里的太平洋天堑,相互交往长达近500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拉美国家不约而同地实施了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均经历了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为中拉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力和空间,中拉关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迈入21世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中拉关系提供了新契机与新平台.双方领导人均站在新世纪的"了望台"上,谋篇布局,展望未来,力图用战略的眼光发展双边关系.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指出:"进入新世纪,中国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南南合作的战略高度出发,更加重视中拉关系."

  • 标签: 中国 拉丁美洲 国际地位 财政政策 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
  • 简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实权派开始认识到天朝上国不是尽善尽美,夷狄之船坚炮利也非雕虫小技,他们秉承前一代地主阶级先进分子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之长”的主张,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某些制度,进而推行新政,自强求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洋务派”。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犹与洋务派代表人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晚清政府 天朝上国 咸丰皇帝 华侨政策 李文忠公全集
  • 简介: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 标签: 华侨政策 海外华侨 社会政治经济 中外关系 保护华侨 西方殖民者
  • 简介:ICI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企业,现代图书馆的科学管理逐步引入ICI概念.本文据此尝试从图书馆的形象设计角度探讨今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并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目标得以实践的条件.

  • 标签: ICI 中心图书馆 形象设计
  • 简介:面对恐怖主义极端势力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彻底摧毁”“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ISIS,以下简称“伊斯兰国”)。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同时组建网络新反恐国际联盟,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对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美延续反恐、维护自身及盟友利益的需要,同时亦映射出美主导中东局势、保持领导力的实质。但在奥巴马剩余任期不到两年的情况下,美国不会大幅度调整其中东政策,会出现从克制、收缩到进取、干预政策的小幅回摆。

  • 标签: 美国反恐政策 伊拉克 伊斯兰国 叙利亚危机
  • 简介:1776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可分为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两个时期。通过回顾这两个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极入世,干预世界事务,并且对各个时期的国际关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这种“积极入世型”的对外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将是大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将依此作出调整,从而进入全球伙伴主义时期

  • 标签: 美国 对外政策史 地区主义时期 全球主义时期
  • 简介:当前美国国内进行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对以往几十年间美国奉行的以接触为主的政策及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估,辩论的参与者可大致分为强硬派、顺应派和维持现行政策派,各派代表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和政策主张。这场大辩论反映出中美关系新态势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多元思考,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辩论虽必然会对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产生影响,但不致引发根本性变化。

  • 标签: 美国 中美关系 政策辩论
  • 简介: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年)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成立了季诺维也夫思想俱乐部等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召开全球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大会,可以看出国外对季诺维也夫思想的研究已趋于炽热化。

  • 标签: 季诺维也夫 亚历山大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研究机构 莫斯科大学
  •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晚清政府积极推行拉拢和控制海外华人社会的政策,先后在华埠建立数十处领事馆。但清朝领事馆的官方色彩较浓,既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掣肘,也经常受到海外康、梁信徒和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抵制和攻击。在清朝政府的一手扶持下,海外各华埠陆续建立中华总商会,使之作为领事馆的外围组织和华人社会的最高社团。华人社团组织产生甚早。各种社团组织一方面起了保护、组织华人的作用,但另一

  • 标签: 中华总商会 华侨政策 华人社会 华人社团 官方色彩 革命党人
  • 简介: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 标签: 越战 美国外交政策 老挝 研究综述
  • 简介: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两国关系正常化近40年来最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从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已经开始。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失望,以及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系统性误读和曲解。此次特朗普政府与以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不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美国对华关系的政治气氛变得严峻,对华强硬成为新的"政治正确";全方位、多领域、经常性的竞争和博弈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美方还在构建针对中国的国际压力。面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调整,中方既要认真对待,又要冷静、镇定。要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努力通过对话、协商的办法来化解、缩小、弱化双方之间的分歧、争端,做到仁至义尽;要抵制与美进行战略摊牌的诱惑,把中美关系维持得越久越好。

  • 标签: 美国对华政策 特朗普政府 台湾问题 中美竞争
  • 简介: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 标签: 晚清政府 利用侨资 新加坡华人 经济管理 清季外交史料 郑观应
  • 简介:每逢总统大选,美国各大思想库便会开足马力,连续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建议报告,为新一届政府提供建言,期望对美国未来的内外政策施加各自的影响。对于2000年的跨世纪大选,各思想库更是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其中,亚洲基金会(AsiaFoundation)早在1999年就已着手实施题为“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研究项目,并于2001年3月将《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美国人的观点》和《美国在亚洲的角色:亚洲人的观点》两大研究报告分别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

  • 标签: 美国 亚洲政策 书评 《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美国人的观点》 思想库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并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逼其放弃核项目.由此,伊朗"核争端"逐渐浮出水面.伊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可以说,是两国各自战略意图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核争端.本文在分析美伊不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伊政策的基本走向.

  • 标签: 伊朗 核技术 美国 美伊关系 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