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全球竞争力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软肋,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未来稳定和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中印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均有着巨大的发展与合作潜力,而且这种发展与合作潜力不仅来自中印两国市场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源自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的互联互通的外在需求。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不仅能拓展中印经贸合作空间,促进中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 标签: 后危机时代 中印 交通基础设施 合作
  • 简介: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 发展趋势 中泰投资和经贸合作
  • 简介: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入俄等事件发生后,面对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俄国内引发了新一轮“转向亚洲”的争论。随着俄罗斯调整外交策略,其亚洲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亚洲政策新动向的动因和局限,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归纳出当前中俄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标签: 俄罗斯亚洲政策 新动向 俄罗斯外交 中俄关系
  • 简介:引言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结构正在经历巨大转变。在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爆发10年后的2008年,另一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席卷全球。由美国的雷曼兄弟破产引起的次贷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欧洲,其次是日本。此外,此次危机比起危机爆发中心地区美国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更不必说,危机也打击了东亚——这个世界的制造业基地。

  • 标签: 经济结构转换 世界经济 新兴经济体 亚洲 货币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
  • 简介:[摘要]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西部)的权势影响是越来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而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有两人类,即“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到2014年秋季为止,中国政府主要使用的政策l丁具是战略军事。从2014年秋季开始,战略经济这一政策_T具急剧凸现,与此同时,战略军事的某几个重大方面依然非常重要。因而可以说,中国当前关于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战略路径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路径。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都有审慎从事的必需,以防止形成损伤中国对内对外大局的“战略透支”。与此紧密相关,需要从大局出发对待越来越突出的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有可能开始浮现新兴强国对既有强国的一个基本互动逻辑,其意义至关紧要。南海问题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中的一个局部,需要尽可能将它置于中国的战略大局中去处理。南海问题上有个总的原则:既维权又维稳。在增进中国的军事实力地位和实际主权存在的同时,需要防止中美战略性竞争和对立进一步加剧,并且继续将支撑和改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国家的关系当做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战略军事 战略经济 战略透支 “一带一路” 南海
  • 简介: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 标签: 叙利亚危机 俄罗斯 军事干预 情感动机 身份追求
  • 简介:本文评述前近代华人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相关研究,分5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回顾学术史上华人和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几部经典研究。第二部分在这种学术脉络下评述新近吉普鲁《亚洲的地中海》一书的优劣得失,揭示其在组织研究以外的意义。基于前述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进一步阐明和评估环南海地区研究与基础训练的意义。第四部分列举研究该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一些新旧材料。最后一部分展望未来研究可行的若干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对时间和空间重新理解的可能。很大程度上,环南海的研究在国际学界是由东南亚史和海洋史的研究牵引的,在华文世界则主要是由华人华侨史和台湾史所引导,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关注主题的侧重和历史解释方向的差异。在历史解释上,学者既受自身身份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语境。在环南海区域研究中,华人的适应性和在客居社会的嵌入机制、去国家中心历史叙述或以海洋史为中心视角下商贸组织的演化与各口岸网络化的联结、边界的非实体化与流动性等议题均有很大拓展空间。

  • 标签: 华人 东南亚 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