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大危机引致大冲击,导致大衰退,引发经济、社会、政治等系列危机,对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危机的压力下,相关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国际社会致力全球治理,然而应对举措更多地集中于扬汤止沸,停留在表面文章。作为危机元凶的金融垄断资本,其实力与势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贪婪与投机非但没有被遏制,反而不断强化。如此,解决旧危机的果,极有可能成为引发新危机的因。

  • 标签: 金融危机 十周年纪念 经验教训
  • 简介:乌克兰危机后至今,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乌克兰危机伊始,日本一边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俄的谅解,继续与俄保持稳定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日本的做法引起俄的不满。随后乘普京访日之机,日本对俄经济制裁有所松动,与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日俄关系起伏不定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日俄关系,领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双方仍会保持各领域的合作关系。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日本
  • 简介:冷战结束尤其是2014年后,美国对亚洲安全事务的影响和作用总体有所降低,中国参与、贡献和引领亚洲安全新格局构建的地位和作用上升.中国、美国及地区国家深度博弈,多数国家期待建立一个全面、有效、可被广泛接受的亚洲安全新格局.当前,亚洲安全格局存在着时空错位、理念分歧、结构冲突、机制分散等四大关联交互的突出问题,导致亚洲安全面临系统困境.从区域公共产品视角看,亚洲安全公共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亟待探索构建亚洲安全新格局.中国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发挥在亚洲安全新格局建构中的角色作用,加强理念和方向引领,加强同世界主要力量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妥善处理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亚洲安全治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亚洲安全合作,努力实现从安全公共产品的消费国向供给国转变,为自身建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也为亚洲安全建设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 标签: 亚洲安全 区域公共产品 系统困境 历史性建构
  • 简介: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是高效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稳定性是金融市场的固有顽疾。著名金融史学家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认为,金融一直是一项重要而脆弱的业务。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是个严重事件,可能引发整个经济的系统性后果,远超个别机构及其客户的命运,经济学家称之为金融系统性风险。

  • 标签: 系统性风险 金融体系 述论 经济学家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 简介:印度政府实施"数字印度"战略后,陆续推出数字化身份认证(Aadhaar项目)、普惠金融计划、"废钞运动"等多项改革举措,刺激了印度金融科技的发展。2015-2017年印度金融科技呈现迅猛增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越来越高,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提升。印度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事件和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国内民众对金融科技接受度在全球也位居前列,逐步形成了以数字支付、网络借贷(P2P)、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为主要业态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

  • 标签: 金融科技 数字支付 网络借贷 人工智能 大数据
  • 简介:2017年11月,特朗普总统在越南岘港召开的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在随后举行的马尼拉东盟首脑会议期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局长级外交人员举行非公开会议,就四国协商机制问题进行磋商.据此,外界评论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四国同盟初现雏形.作为印太构想的核心要旨,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战略牵制是美、日、澳、印四国的“思想共识”;通过军事、外交手段遏制中国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地区的战略扩张是四国的“共同目标”.因此,印太四国协商机制在本质上具有安保联盟的性质.

  • 标签: 协商机制 特朗普 亚洲政策 东盟 政府 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