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前,世界各国少年司法的立法模式可以归纳为附属条文模式、半独立立法模式和独立立法模式三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增设未成年人专章,开启了中国少年司法法典化的大门,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彩取的半独立立法模式将把我国少年司法法典化之路引向何方,值得认真思考。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订 少年司法 立法模式
  • 简介:素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再次“大修”。连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这样一部程序基本法,被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被称为“宪法适用法”或“动态的宪法”,刑事诉讼的规定关乎公权力配置与私权利保障,因此关注刑事诉讼修改,就是关注公民自身。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大修 十一届全国人大 权利保障 权力配置 宪法
  • 简介:少年司法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多年来只在实体法上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相应的程序作保障,因此少年司法制度一直处于困境之中。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修正案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这对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少年司法 刑事诉讼法 价值
  • 简介:新《刑事诉讼》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设置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三种特殊制度,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单独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立法模式,适度放宽附条件不起诉的可能刑罚条件,逐步用前科消灭制度取代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细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制度 完善
  • 简介:从国际普遍的条约规定到我国的制度沿革,暂予监外执行一直是刑罚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具有正当的理论来源。新刑事诉讼对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决定机关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司法实践工作而言,暂予监外执行仍存在立法矛盾、操作性不强、跨地区的衔接工作发展缓慢等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 标签: 暂予监外执行 现行规定 运行问题
  • 简介:2012年4月23日,刑事诉讼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法制日报社、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社共同承办。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刑事诉讼法 研讨会综述 预防 修改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 简介:"刑事诉讼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讨会于2012年4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法制日报社、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社共同承办。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刑事诉讼法 预防 修改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共青团中央
  • 简介:自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制定少年法庭和建立少年司法制度以来,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蓬勃地发展起来。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状况:一是从青少年法规的内容来看,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转变为对青少年进行积极保护;二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向“司法福利”发展;三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向成年人发展;四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对少年犯处理向社会化和多样化发展;五是将危害少年的成年人犯罪特别规定为青少年法规的主要内容,借以保护少年。

  • 标签: 青少年立法 少年司法制度 发展趋势
  • 简介:龙年快去,蛇年将至。用动物来纪年,古今中外皆有之,只不过纪年的方式和动物的种类不尽相同。

  • 标签: 纪年法 十二生肖 动物
  • 简介: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决定着一国少年民事司法制度的覆盖程度,也决定着未成年人专门审判组织的职能大小和对未成年人民事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自200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对其进行了两次调整。由于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司法资源,因此在确定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受理范围时应当遵循经济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基于这两个原则,我国将来正式确定的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应当进一步缩小,以此来保证未成年人审判组织有足够的司法资源实现其在诉讼程序方面的创新功能,提高对确有需要特别救助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程度。

  • 标签: 未成年人 民事案件 受理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文件
  • 简介:刑事诉讼对未成年人诉讼专门规定了11条23款优先适用的条款。其内容有诉讼的方针和原则、办案人员的专业化、辩护权的特殊保障、社会调查制度、严格逮捕的适用、分管分押分教、通知到场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公开审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本文在对各条款立法含义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又从检察监督的角度,对司法操作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程序 特别条款 检察监督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经历了几代审判人员的探索和总结,现在可以说是初具雏形,因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方可补充与完善少年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河南省正阳县人民法院在少年刑事审判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年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体系——“三二四”调解体系。经过近五年的审判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彰显了司法公正。本文主要介绍“三二四”模式的内容、理论依据、经验做法及实践效果,进一步论证“三二四”模式的可行性。

  • 标签: “三二四”模式 理论依据 经验做法 实践效果
  • 简介:法国未成年人刑事程序成型于二战后,系意大利实证主义犯罪学影响的产物。与普通的程序法则相比,法国未成年刑事程序奉行独特的原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旨在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但近些年来,随着未成年刑事人案件的急剧增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也时而有之,法国开始弱化未成年人刑事程序的特殊性,包括增设了程序速决机制、强化了强制措施和刑罚体系。制度的演进显然已超越了某些技术细节的调整,而可能动摇长期以来以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刑事程序原则和体系。

  • 标签: 法国 未成年刑事程序 制度框架 演进
  • 简介:在域外立法例中,有犯罪事实但不负刑事责任的少年被告人被误捕、误判后,享有或部分享有国家补偿请求权。这是因为司法误认是司法权运用中难以避免却又务必容许的风险,基于分配正义的原理,应该由社会成员公平分担被误认被告人的牺牲利益。我国《国家赔偿》第19条第(二)项关于免责事由的规定不仅剥夺了少年被告人的赔偿申请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赔偿的成功申请,上述规定有违未成年人特别保护刑事政策。因此应在《国家赔偿》相关条文基础上,建构与完善无过失责任的少年被告人刑事补偿制度,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去平衡刑事补偿个案中社会文化观念与被告人权利救济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少年被告人 刑事补偿 国家赔偿 特别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