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乌拉圭回合谈判后,WTO成立,知识产权、反倾销、服务贸易、农产品等问题逐步纳入了多边贸易体制,关税和配额经过几轮谈判已急剧地减少,但多边贸易体制所倡导的自由贸易远远没有完成。据最近统计,全球贸易的构成如下:约25%的贸易发生在公司内部,25%发生在双边优惠协定之间,25%是易货贸易,仅有25%是自由贸易。从GATT到WTO成立已经50年了,为什么全球贸易仅1/4是在自由贸易下进行的?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选择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这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一、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是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提出的绝对优势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当专门生产成本绝对地

  • 标签: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 贸易自由化 比较优势原理
  • 简介:在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要求并存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下,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的出现符合GATT和WTO规则的框架要求,但因制定的单方性、效力的域外性和规则的模糊性特点又存在被滥用的可能。综合考虑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的发展情况我们应当树立国际贸易交往中的环保理念;积极促使双边或多边环境贸易协议的达成;加强环境与贸易关系领域的环境法制建设;积极运用包括WTO在内的国际法律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自由贸易 环境危机 单边环境贸易措施 GATT/WTO规则
  • 简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适应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和繁重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的战略选择.本文从制度与经济、实体与虚拟、区域内部、区内与区外、国内与国外五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互动机制,并就如何利用此机制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 标签: 自由贸易试验区 区域经济 开放发展
  • 简介:自由贸易贸易保护观点,不是真正的、普遍适用的经济科学的观点,它们代表着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同一国家统治阶级内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两种观点的争论背后,掩藏着不同集团利益间的斗争。了解这些争论和斗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由贸易贸易保护,正确制定外贸政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 利益
  • 简介: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就是要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主线推进主体建设任务。试验区建设的绩效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改善制度供给条件,矫正资源配置扭曲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并推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使自贸试验区建设符合国家战略意图,需要把握四方面发展路径。

  • 标签: 中国自由贸易 国家战略 实现路径
  • 简介:四川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内陆省份自贸区建设,谋划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设立自贸区,在西部地区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跨越式发展。双流航空港和综合保税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建设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双流县也适时提出了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部署。本课题将着眼依托双流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优势与不足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空港 自由贸易区 双流
  • 简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面对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行了深刻思考并作出重要部署,其基本思路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布局与基本原则;坚持底线思维,努力排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继续练好内功,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创造良好基础和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习近平 自由贸易区战略 自由贸易协定 对外开放
  • 简介: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需要把握集成优化、激励相容、有限目标的三项原则。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深入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这些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法理依据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现状及国际高标准制度的借鉴从全球范围看,自贸园区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经济发展历史纵深的差异,呈现两类不同的发展战略。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

  • 标签: 集成优化 经济发展历史 价值取向 发展战略 贸易便利化 企业经营性
  • 简介:自由贸易区在国外已经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是学习和引进了这一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主要行为体是中国的地方政府。被称之为分散性权威的中国地方政府有着充分的自主性来学习和搜寻外来政策做出政策创新。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又使得政策的跨国扩散过程大大加快。具体而言,在中国对外开放初期,当时与国际经济联系最紧密也最靠近自由香港的深圳,学习并创立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雏形,即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之下,保税区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但随着地方政府过于激烈的竞争以及全国政策的变迁,保税区优势有所下降,必须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上海市政府在此过程中拔得头筹,而其他地方政府正竞相建立下一个自由贸易区。

  • 标签: 分散性 扩散过程 经济联系 政策创新 行为体 保税港
  • 简介: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中国一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障碍 路径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论述,对今天我们认识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着现实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就是资本的自由,选择自由贸易还是保护关税要依据各国的情况而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全球化中真正得到好处,殖民地是围绕宗主国这个中心来运转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准备了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世界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全球化 自由贸易 保护关税 新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陆家嘴金融片区综合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注重夯实基础,突出品牌建设,在非公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综合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及浦东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

  • 标签: 自由贸易 创新实践 上海市 陆家嘴 试验区 党委
  • 简介:当前,成都正以'三城三都'为支撑,着力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工而建、因而兴的青白江区如何在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中、在城市之间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创道路,是全区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产业转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文创产业 青白江区 一带一路 公共文化服务 攀成钢 凤凰湖
  • 简介:2010年1月1日,拥有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几年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双方合作在更新更广的领域成效显著,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工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标签: 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中国家 一体化进程 工会组织 贸易伙伴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环黄海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已引起有关国家的重视。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在20年改革的进程中,力图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适应国际贸易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情况,并特别指出加快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以及四个方面的促进政策。

  • 标签: 环黄海 区域经济 政策
  • 简介: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和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是80年代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试点港口。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的港口之一,在1995年全国500强企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66位。1984后,天津市又把中央下放给地方的港口管理权,原则上全部放给了天津港务局。在此基础上,天津港务局又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内部配套改革,并

  • 标签: 一世纪 国际贸易港口 港口天津港
  • 简介:5所高校新增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累计培养博士后超2600人日前,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所高校的7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培养工作。其中,天津理工大学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标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信息港 天津医科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管理委员会
  • 简介:“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标签: 学术自由 言论自由 共产主义革命 底色 美国 共产党人
  • 简介:第一,法律反映自由。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自由意志”或“任何意志”。它是由统治阶级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总是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扶持和保护对其有利的事物和现象,排斥和打击对其不利的事物和现象。马克思指出:“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起真正法律的作用……它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也就是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站在维护其利益的立场上认识和利用必然,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们的行为制定的规范。自由也不是一种任性,也是被认识和被利用的必然,所以法律所作出的规定必然包含着自由。所以,马克思认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手段一样。”

  • 标签: 制定法律 重力定律 国家强制力 个人自由 物质生活条件 《论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