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民法对成年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类型划分不具备妥当性,对其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不具备可适用性。因而应取消成年无行为能力人,仅保留限制行为能力人一级。对限制行为能力人,宜以意思能力的残余程度为标准,将其进行划分。在法律效力制度中,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如果属于不受限制的法律行为,本人可以单独有效实施;对于受限制范围内的法律行为,则需经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的同意,否则为可撤销。同时,宜将撤销权赋予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和法定代理人。

  • 标签: 非完全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 可撤销 行为能力定型化
  • 简介: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人民法院判定某项法律行为是否应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标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颁布民法典,人们在审判实践中对此认识往往难以一致,掌握上也难相同。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保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探讨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十分必要。

  • 标签: 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要件 社会主义法制 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 审判实践
  • 简介:<正>《政治与法律》1991年第4期所载《论要约》一文,读后受到很大启发。但是,对该文所持的“要约是一种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意见.“法律行为”一词,最早是1805年由德国法学家贺古在其所著的《日耳曼普通法》一文中提出来的,用以概括一切合法的民事行为。以后,德国学者萨维尼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法律行为

  • 标签: 非法律行为 要约生效 意思表示 法律效果 受要约人 行为人
  • 简介:在研究法律行为的意志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对于法律行为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因为特性总是从概念中引申而来。

  • 标签: 法律行为概念 意志性 法学方法
  • 简介:法律行为的无效原则上应当是确定、自始、终局的,但也存在例外,即无效法律行为经补正和转换可以成为有效的法律行为。补正是指无效法律行为于无效原因消灭后因当事人的承认而在当事人之间成立与该无效法律行为有同一内容的法律行为的情形;转换是指无效法律行为若具备其他法律行为的要件并依其情形可以认为当事人若知其无效即意图作出该其他法律行为的,该其他法律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有效的情形。补正、转换均系专为无效法律行为而设的制度,与适用于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的补全制度不同。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如其无效部分具备补正或转换的要件,可对该部分适用补正制度或者转换制度。

  • 标签: 无效法律行为的补正 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法律行为的效力 效力未定法律行 为的补全
  • 简介: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这一定义,概括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消除了“无效的法律行为”、“被撤销的法律行为”以及“违法行为”也是法律行为等等不科学的概念或观点中存在的矛盾,把民事法律行为汉仅限定在规范民事行为范围之内。

  • 标签: 民事法律行为 本质 合法性 民法通则 合法行为 民事义务
  • 简介:《民法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较之《民法通则》第西章第-节“民事法律行为”之规定,在彰显意思自治原则上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民法总则》放弃了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的定性,恢复了传统民法的法律行为概念体系,其关于表意瑕疵行为效力的规定彰显了对行为人意愿的尊重、关于违法性行为效力的规定扩大了意思自治的空间,凸显了“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础地位,为行为人实现意思自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指引.另外该章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在编纂民法典的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解决.

  • 标签: 民法通则 民法总则 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自治
  • 简介:离婚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或者意见。近年来,"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产生的财产分割纠纷时有发生,依照现行相关司法解释,此类协议一方反悔即属无效。本文结合离婚协议是否为《合同法》所调整、意思自治在离婚协议中的体现、夫妻财产约定制在离婚协议中的适用以及当下社会现状等方面,论证了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约定部分应当有效。

  • 标签: 净身出户 离婚协议 财产分割 意思自治 夫妻财产约定制
  • 简介:【提问】编辑同志:2018年春节期间,因为我丈夫陈某玩网络游戏欠下不少债务,我提出离婚要求。为挽救婚姻,他与我签下一份协议书:如果再因玩网络游戏而欠债,就“净身出户”。2018年4月,他又因玩网络游戏透支信用卡1万余元,我要求他“净身出户”,他却不同意。最近,我想去法院起诉,请求判决离婚。请问,这份“净身出户”协议是否有效?婚后所有财产能否归我所有?牡丹江市读者:周明玉【答疑】根据周明玉的提问,本栏编辑查询了相关法律法规。

  • 标签: 协议书 法律效力 网络游戏 判决离婚 春节期间 牡丹江市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国际范围的军事斗争行为中,个人也逐渐成了其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战争权不再是国家的绝对权利,作为国际法的正常主体要负法律责任.从国内法角度看,法与军事斗争具有阶级同源性,它们的政治本质相通,社会作用也相同,虽然某些军事斗争行为不仅具备犯罪构成的外部特性,也确实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但由于其特殊性,行为主体阻却违法应成立.在国际社会中,19世纪式的人道主义干涉现已被国际法确认为非法,并且联合国对一国采取军事斗争行为的合法性条件作了明确规定.

  • 标签: 军事斗争行为 国内法 国际法
  • 简介:洗钱行为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化的犯罪,它是将特定性质的货币资金,有预谋有计划地利用金融系统,为非法资金披上合法外衣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大致可分为放置、培植和融合三个阶段,然后利用外资、走私货币、空壳公司和信托等手段将非法资金进行处理。针对犯罪手段的多样化,我国应该放宽对洗钱上游犯罪的界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调控,与国际相接轨。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完善立法,改革银行保密制度,强化金融机构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建立专门的反洗钱组织体系,来防范和打击洗钱行为

  • 标签: 洗钱 反洗钱 法律控制
  • 简介:失信惩罚是一个包含了社会惩罚、行政处罚和司法惩罚的系统工程,而通过征信立法先行解决信用信息公开、信用主体权利配置、信用服务体制运行的程序性设计等基本问题,是防范和惩戒失信行为、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基本问题。

  • 标签: 信用体系 失信 惩罚
  • 简介: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通常因司法实务中一定的思维模式而不被关注,但是法条又不禁止,这不免让研究法学理论的人们产生种种疑问:究竟是一定无效?还是视不同具体情形而定?为何不能确定无效?其背后又是怎样的问题?实际上。研究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明确强制性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在各种强制性规范中,我们亦需确定不同类型规范的效力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能简单认为违反了强制性规范的行为即为无效,并试图提出了一种理论,借以将强制性规范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分别判别违反这些规定的法律效果。

  • 标签: 强制性规范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 效力层次 效力规定 取缔规定
  • 简介:中国正在推进的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法治财政的关键步骤.部门是最基本的预算主体,明确部门财政责任至关重要,这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根本所在.财政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才有意义.预算的本质是法律,预算的职责是控制与监督财政活动.预算必须对所有部门及其责任人产生同等的法律效力.部门作为双重利益主体和官员个人谋求利益的场所,必须有完善的预算约束.

  • 标签: 公共财政 部门 部门预算 主体 财政责任 法律效力
  • 简介:1.馆藏资源的著作权客体性《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印刷作品;舞蹈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相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使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 标签: 图书馆 著作权 法律效力
  • 简介:“医疗红包”行为中“纯感谢型红包”不属于法律规制范畴,只能在道德范围内进行调整,而“目的型红包”则可以从民法的角度将其定性为赠与、附负担的赠与、不当得利或由侵权法调整。同时,“目的型红包”根据数额的不同兼具行政法、刑法等多部门法调整属性。

  • 标签: 医疗红包 目的型红包 目的型红包的法律属性
  • 简介:过度医疗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为社会所诟病。但因医疗行业及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等原因,法律武器一直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过度医疗行为进行法理认定。明确其概念、构成要件等,对过度医疗造成的损害进行民事法律救济,并解决过度医疗维权中的难点和“症结”——鉴定问题。

  • 标签: 过度医疗 认定 法律救济
  • 简介:违法行政行为的撤销需要综合考虑行政合法性与法的安定性之间的价值冲突,需要考虑撤销所欲实现的公共利益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文章以“具有第三人效力的违法行政行为的撤销”为研究对象,在对违法行政行为作合理的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违法行政行为所关涉的相互冲突的价值与利益进行衡量取舍,进而建立相应的撤销规则,以使它们达到大致的平衡。

  • 标签: 违法行政行为的撤销 第三人效力 撤销模式 撤销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