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一位正在读高中年级的少女,在听了我的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每周星期四晚上的《今夜不寂寞——心理咨询热线节目》之后,给我写了一封心情复杂的求助信。她在信中说:。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女孩子.小时候由于我们那里的风气不是很好,而父母对我的管教也很少,于是我和村里的其他几个女孩子,在玩耍、游戏之时,渐渐地喜欢上了偷盗这项既刺激又冒险的活动。

  • 标签: 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 偷窃行为 中国
  • 简介: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中,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抑制控制测量。结果发现:(1)抑制控制力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2)各年级学生的两项抑制控制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较高的正或负相关。结论:抑制控制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即抑制控制是有效学习的监控系统。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年级
  • 简介:行为抑制指儿童不愿意接近陌生刺激,并带有害羞、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气质类型,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和特定生理基础,对儿童日后情绪和行为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与非行为抑制个体相比,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行为抑制个体的杏仁核、纹状体和右前额区域的激活水平可能较高,心率和可的松水平也倾向于较高。目前,研究者已结合行为和生理学方法来探讨行为抑制的生理机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行为抑制 神经基础 生理指标 气质
  • 简介:采用组块提示法,以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共104名为被试,考察语词记忆指向性遗忘效应的机制及其发展.结果表明:(1)各年龄段被试都明显存在着指向性遗忘效应;(2)指向性遗忘效应是提取抑制和选择性编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成人之间作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3)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认知抑制能力差异显著,随年龄增长,认知抑制能力不断增长.

  • 标签: 指向性遗忘 认知抑制 认知发展 年龄趋势 选择性编码 心理研究
  • 简介:采用线索-靶范式,通过两项实验探讨阈下金钱线索对注意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实验一通过在线索中引入阈下金钱概念(1元/1分/模糊硬币),要求被试对靶子快速做出探测反应。实验在此基础上引入外币(1卢布硬币),探析物理特征以及熟悉性差异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1元硬币线索显著地减弱了返回抑制效应,物理特征或熟悉性差异并非阈下金钱线索产生调节作用的充分条件,金钱意义可能是金钱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金钱 注意效应 返回抑制 阈下线索
  • 简介: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让被试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刺激重复量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重复类型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信号反应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的反应抑制后效应是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而非自动化的记忆提取。

  • 标签: 刺激重复量 反应抑制后效应 认知控制理论 自动化理论
  • 简介:采用2×2被试内设计,考察了在靶子呈现位置不确定、SOA为800ms条件下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存在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说明颜色与空间位置、客体一样在注意的搜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机制提出了新的假设.

  • 标签: 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 返回抑制 重复盲
  • 简介: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岁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的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岁到4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的不同类型在发展的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主要在3~4岁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岁期间都有显著的发展.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计划控制 “冷”“热”执行功能
  • 简介:职场奴隶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中止步不前,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在工作中时常抱怨、缺乏创造力、害怕失败……那么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

  • 标签: 奴隶 职场 心理 创造力 抱怨
  • 简介: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化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化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中央线索化 听觉障碍 辨别任务 返回抑制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母亲养育方式 问题行为 性别 调节作用
  • 简介:采用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和经典的线索—靶子实验范式,考查了外框数目(4和8)、线索数目(1和3)、不同线索类型(on-off线索(即线索出现后消失)、onset线索(即线索持续呈现))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发现靶子潜在位置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小;线索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大;onset线索反应时长于on-off线索,onset线索产生的返回抑制量大于on-off线索。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和记忆痕迹会影响返回抑制

  • 标签: 返回抑制 外框数目 线索数目 线索类型
  • 简介:采用面孔图片启动不同的情绪,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两组被试中考察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和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影响。要求青年组和老年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图片进行命名。结果显示,与积极和中性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显著地延长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口语产生的潜伏期;与青年人相比,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对口语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提示老年人应该在生活中尽量保持愉悦心情。

  • 标签: 口语产生 消极情绪 年老化.
  • 简介: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 标签: 道德隐喻 句子启动范式 匹配抑制 匹配易化
  • 简介:采用3×2×3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线索一靶子呈现时间间隔条件下,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周方框旋转同时或旋转停止后中央线索化时,出现了“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外周方框旋转之前中央线索化时,“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却消失了。这说明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的“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动态范式 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 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身边常常有人这样说: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原因是,可以让孩子实现父母的梦想。比如说:母亲很想弹钢琴,但是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学习,所以就一定要让孩子学,母亲似乎觉得很满足。父亲很想上大学,但是当时无法参加高考,所以就让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父亲似乎也觉得很满足。

  • 标签: 孩子 母亲 大学 父亲 学习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