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三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掌握的。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的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的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

  • 标签: 标准 “听” 瓷器 质地
  • 简介:旨在建立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的全国常模。应用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216名成年人的健康信念进行了调查。在全国样本中再次验证了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在健康信念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女性健康信念的合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青年人的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3)城市户口的人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农村户口人群。(4)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成年人的健康信念水平显著升高。(5)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的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健康信念 中国成年人 全国常模.
  • 简介:旨在调查我国现阶段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全国常模。使用之前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在全国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抽样,获有效样本6350人。结果表明:女性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及自我欺骗否定、能动性管理和交流性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青年人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低于中、老年人;城市人口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农村人口:初中受教育程度者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低于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在交流性管理水平上.初中受教育程度者低于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低收入者的能动性管理水平高于中、高收入者.高收入者的交流性管理水平低于中、低收入者。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 标签: 社会赞许性 中国成年人 全国常模
  • 简介:旨在建立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的全国常模。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按行政区域、性别、年龄、户籍地、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等人口学特征分层抽样取得容量为6433的成年人样本。在该全国样本中再次验证了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在一般自我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男性自我概念积极性和调节性优于女性;青年组自我概念清晰性低于中老年组,但悦纳性高于中老年组;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个人收入中等以上的被试群体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更高,不同民族被试的自我概念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 标签: 自我概念 中国 成年人 全国常模
  • 简介:《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下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 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活动 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 学生
  • 简介: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美国十几位健康专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公布了一张健康金标准list。在你的男人自夸身体很棒前不妨先给他看看这个。首先要声明的一点:能完全符合以下11项测试、够格称为“真正健康”的男人,简直百里挑一!如果11条中他能达到7条,已堪称健康男人的范本。

  • 标签: 心理健康 男人 标准 时间
  • 简介:随着认知潜意识研究的兴起和证实,心理学家们对潜意识的研究兴趣转到了情绪的领域。本文顺应这种情绪是人格核心观点的潮流,对目前有关潜意识情绪的最新研究做个扼要的介绍。文章的前部分介绍了潜意识情绪存在的可能形式及其表现,后部分介绍了潜意识情绪研究的意义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标签: 潜意识 意义 未来发展趋势 意识研究 研究兴趣 心理学家
  • 简介: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韦小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自从道尔(E.Doll)在本世纪30年代编制出第一个标准化的适应行为量表以来,适应行为的评定已成为儿童心理评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特殊教育领域,适应行为量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智力落后...

  • 标签: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传统智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 分量表 智力落后学生 普通儿童
  • 简介:一法家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起源于管仲、李悝,发展于战国时代的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由韩非集其大成,这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统治。他们心理学思想集中表现为把人心、人情、人性等心理学问题看成是“正法之本”,即实行法治的依据,其主要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是《管子》和韩非。

  • 标签: 心理学思想 法家 意义 以法治国 战国时期 地主阶级
  • 简介:从湖南两所大学选取2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友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友伴选择标准调查问卷,然后再从湖南一所大学选取11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友伴选择标准及其友伴数量、友伴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友伴选择标准方面可以归为完美型、适度型和低要求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适度型大学生的友伴数量显著多于完美型;完美型、适度型大学生在与友伴的帮助与支持、与友伴的冲突方面显著多于低要求型,完美型在与友伴的冲突强度上也显著大于低要求型.

  • 标签: 大学生 友伴关系 友伴标准 性别差异
  • 简介:现今,主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对侵犯理论进行研究。其中,挫折一侵犯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有关侵犯理论研究的主导范式。本文简述了侵犯理论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侵犯理论的新观点:侵犯动机是竞争性社会比较引发的。并针对该观点对其现实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 标签: 侵犯理论 侵犯动机 社会比较
  • 简介:殡葬仪式是生者表达哀伤、对生命价值进行重新评价和心理修复的重要方式,更是对"互倚型自我"的一次洗礼和重塑。本文试图探讨传统民间信仰下殡葬习俗的宗教心理疗愈意义,以望对这一传统民间生命礼仪进行现代心理学的阐述,即厘清殡葬仪式"是什么"、"有何用"的问题,继而对民间信仰的本质和精神内核有更透彻的了解。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山东省曲阜市15名居丧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殡葬习俗对逝者亲友的心理疗愈作用主要有:(1)情感宣泄的途径和哀伤处理;(2)仪式让分离具体化,增加对死亡事实的确定,使认知发生改变;(3)群体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的获得,减轻个体的痛苦;(4)让生者与逝者的情感联结,遵循丧葬习俗,进而寻求精神寄托和宗教灵修;(5)个体在深层心理层面获得群体认同感以及释放自身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6)从灵异事件的心理发生机制层面说明殡葬仪式对居丧者的心理疗愈作用。基于以上探讨,在突发事件后对人们进行心理创伤修复工作时可借鉴传统殡葬习俗中的一些方法,这也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哀伤处理,促进咨询者自我疗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殡葬习俗 宗教心理疗愈 集体潜意识 灵异事件 仪式疗法
  • 简介:通过两个对偶学习实验探讨了对偶材料的意义性对两种类型的迁移效果的影响,即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迁移类型和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迁移类型。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低年级随机选出56名大学生,采取组内设计,自变量分无意义词对、抽象词对、具体词对三种水平;要求每名被试依次完成三种水平全部学习。依据前后学习成绩之差,考察三种水平下迁移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对偶材料意义性逐渐增大时,在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条件下,产生负迁移的程度逐渐增大;在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条件下,产生迁移的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学习迁移 对偶联想测验 学习材料的意义性
  • 简介:两个实验以汉语歧义句为材料,探讨了前后刺激语义线索在不同相容条件下歧义句意义选择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歧义句意义选择中存在刺激-刺激间和刺激-反应间的语义线索相容性效应;(2)在刺激-刺激语义线索相容条件下,刺激-刺激维度会产生维度冗余增益效应并对反应维度产生增益,而在不相容或冲突条件下,在刺激-刺激维度上出现知觉竞争现象,产生的侵扰或分心阻碍了对反应维度的加工;(3)只有刺激-刺激维度的良好重合才有可能出现刺激-反应维度上的相容性效应.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维度重合 歧义句 意义选择
  • 简介: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是中国人责任心理结构认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有无相生”的道体论和“自然”“无为”的伦理价值观,归纳提取出该文化内部“为政”“养生”“经世”三方面相辅相成的责任心理结构;并指出“真人”人格的培养是促成这一结构现实实践的关键所在;坐忘心斋、谦下守柔、知和不争,构成了责任心理品质养成的主要策略机制。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研究对当代责任心理学理论建构、个人生命意义探究及社会价值观反思,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道家 责任 无为 真人 现代意义
  • 简介: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对于以标准为导向的职业人格量表的研究,总结了关于该类人格量表在人事选聘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其结构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标签: 职业人格量表 人事选聘 工作绩效
  • 简介:宗教对于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已经被世界上曾经发生的大量暴力和战争行为所印证。本文将专门探讨宗教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冲突与解决进程中作为一种意义系统的独特角色。首先,简要探讨宗教作为单一或综合意义系统的概念;其次,分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影响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不同渠道与途径;再次,剖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促成暴力或和平的具体过程;最后,探讨宗教研究本身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宗教 恐怖主义 意义 和平 心理
  • 简介:无意视盲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的物理特性、语义相关性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意视盲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的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的无意视盲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的位置和意义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的呈现位置对无意视盲没有显著的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的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盲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的位置因素的影响;(2)意外刺激的意义性对无意视盲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通过48名13岁被试之间的对比实验,考察插图类型是否影响能力高低两种被试建构有关食物链知识的意义.结果表明,(1)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下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2)学习能力高者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学习能力低者;(3)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插图工具 预置插图 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