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劫难:女儿凡琪刚出世,就因“胎儿宫内窘迫症”差点窒息;两岁半时,又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而被送上了手术台。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委实让人怜惜。因为这,女儿从小就被家里人当“国宝”一样处处呵护着,生怕再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也挺争气,不但字写得端端正正,歌唱得悦耳动听,而且还十分听话,讲卫生。周围的邻居都夸我家养了个乖乖女。然而,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身上的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症 讲卫生 悦耳动听 别人家 人生旅途 给你
  • 简介:本文采用两个叶斯推理问题和一个数字运算能力量表对102个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数字运算能力对叶斯推理有影响,具体表现为高数字运算能力被试比低数字运算能力被试的叶斯推理成绩要好;(2)自然频数袁征对叶斯推理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只有高数字运算能力被试才出现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而低数字运算能力被试并没有出现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这可能表明,即使是对自然频数的理解和操纵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数字运算能力,而且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并没有以前认为的那么普遍。

  • 标签: 数字运算能力 贝叶斯推理 自然频率表征 大学生
  • 简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的状况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研究者的关注。医患关系的研究有很多,各个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而相关的案例建设还基本处于空白。这样的案例建设将丰富医患关系研究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提出新解释。我们通过对报纸期刊上的案例进行整理,初步建设起了一个从2000年到2015年,包含16个字段2625条案例的医疗纠纷案例。该案例还在进一步扩充之中。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 案例库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主观情绪唤醒度、正负性和分化情绪量表对FilmStim大型情绪影片数据进行本土化评定。研究发现,所有情绪影片唤醒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性影片;正、负性情绪影片诱发相应效价的情绪;悲伤、恐惧、厌恶和中性影片成功诱发目标情绪,愤怒、温和和愉快影片同时诱发同效价的其他情绪。结果表明:FilmStim中的中性影片可作为其他情绪的控制条件;除愤怒外的负性影片可有效诱发目标情绪;正性情绪影片没有有效诱发目标情绪,存在较大文化差异。

  • 标签: 情绪 影像库 FilmStim 本土化评定
  • 简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建设的重要批示,贯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提出努力打造一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的精神。中国心理学界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建设。2013年10月14日,“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建设”高层论坛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召开。论坛会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特色 论坛会 智库 高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叶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叶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叶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叶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叶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叶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
  • 简介:2017年1月1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建设”高层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邀请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内部分高校心理学机构负责人参加。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特色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与行为研究 评审组成员
  • 简介: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创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童年经历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玛格丽特·尤瑟纳是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著作《阿历克西,又名徒劳无益的战斗契约》、《苦炼》以及《哈德良回忆录》等一方面享有盛誉,另一方面因其涉及的题材相当敏感而饱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玛格丽特·尤瑟纳童年的经历以及她与众不同的同性恋性向的选择,探寻作家童年经历对其创作心理形成的影响。

  • 标签: 尤瑟纳尔 玛格丽特 文学创作 女作家 心路历程 法国
  • 简介: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