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见性 人格修养
  • 简介:西方有句谚语:住过一天的地方可以说上一辈子,而住过一辈子的地方却常常一句也说不上来。来美一年,学习闲暇之余蜻蜓点水般地接触到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参加了美国教会不同宗派、不同种族的崇拜。趁"司空见惯"尚未来临之际,我愿意把我的一点见闻和感受写出来与各位同学一道分享。

  • 标签: 国教会 留美 崇拜 美国人 少数族裔 随笔
  • 简介:又到岁末年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年少时很早就开始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好东西吃、新衣服穿、有龙灯、花女了和傩戏看,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多了几岁,却又怕过年,因为年一过,就又老了一岁。

  • 标签: 随笔 感悟 生活条件 过年
  • 简介:礼拜天,父亲看着那抱怨早餐不好吃的儿子,心想:“今天带孩子到哪儿去玩呢?”结果,他们既没有去曲径通幽、山环水转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去车水马龙、游人云集的繁华商业大街,而是来到了乡下,一片宁静的田野。

  • 标签: 随笔 田野 宁静 父亲 早餐 孩子
  • 简介:车子缓缓开进户县,透过车窗见远处峰峦叠嶂,岩崖如斧劈圭立.气势险绝,开车的可一法师说:“那就是唐代圭峰禅师驻锡的地方。”沿途经过香积寺、草堂寺、兴教寺、净业寺,分别是善导大师、玄奘大师、道宣律师弘法或驻锡过的地方,令人肃然起敬。在方圆不过几十里,竞有如此众多的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如海会云集一样汇集于钟南山麓,绝非偶然。

  • 标签: 随笔 玄奘大师 中国佛教史 钟南山 禅师 师说
  • 简介:一、“五十步笑百步”一外国布道家来学校讲学,其间,他谈到罪时,打了个比方。一日,他和一个朋友在乡间赶路,前遇一深坑,宽2米,若绕道,就会延误时间,误事,于是二人决定跳过去。他首当其冲,使足劲朝前蹦,结果只跳了一

  • 标签: 随笔 中间道路 末日审判 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 自我安慰
  • 简介:海啸啊请你掀开无常的面纱印度洋洋底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日已达到六万,这一突如其来的天灾更让人感受到了世事人生的无常,尚且安稳生存的我等众生为什么还不努力修行呢?

  • 标签: 中国 佛教 教义 修行
  • 简介:人生中几种可能的觉悟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如果有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舍弃大家都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追求和拥有,甚或干脆舍尘出家,为僧为尼,一般被人们称作“看破红尘”。似乎这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消极处世。但人们的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原因是这种认识与判断事物的依据,

  • 标签: 随笔 学佛 人生态度 生活 认识 舍弃
  • 简介:毕生弘法,众所知识的陈海量居士,在本刊(《浙江佛教》)的“循业发现”一文中已提到他,今介绍及其鲜为人知的、并足以确证因果、因缘、“循业发现”之真实不虚之事迹,亦为四众佛友之所关心与乐闻欤。

  • 标签: 陈海量 宗教研究 佛教
  • 简介:佛教是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全面如实地阐明宇宙人生,从伦理道德的人乘正法,十善业、四禅八定的天乘正法,到究竟解脱的了生死一一成佛的出世三乘法,真是圆满具足,渊博精深,利益人天。中国是世界佛教三大系之一——汉语系北传佛教的国家,

  • 标签: 佛教文化 中国 宗教工作 寺院 人才培养
  • 简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一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呢?我以为是一个意思,即发菩提心,要一向地(不间断)专一地(不杂乱)忆念不忘地发下去。也就是说,发菩提心要随在何处、刹那刹那、对任何一个有情、在任何状况下做到不忘失发心。如《地藏经》中婆罗门女救母一段,她无论是在供养、瞻视、哭泣时,

  • 标签: 菩提心 随笔 意思 不间断 婆罗门
  • 简介:当今佛教中提高寺院道风和培育合格僧才是最重要的大事!也就是1993年第六届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所提出的五项佛教自身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培育僧才,也要培养居士),文化建设、组织建设。这是佛教兴衰之所系!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佛学 代表会议 居士 道风建设 寺院
  • 简介:黑龙江伊兰尼众佛学院地处伊兰县慈云寺内,该寺位于五国古城旧址,即当年女真族囚禁宋钦徽二宗,所谓坐井观天处。松花江和牡丹江在此交汇,静静地向东涌去。正值秋季,远林淡漠,江水凝寒,白沙扁舟,白桦林银杆红叶,给微寒的秋季平添几分热烈。慈云寺原名慈云庵,1928年始建,主轴线上四重殿,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

  • 标签: 佛学院 慈云寺 伊兰 天王殿 慈云庵 白桦林
  • 简介:佛教教育有二种模式。一是师徒相接的口口相传教育方式;二是学校课堂知识讲解的教育方式。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模式,以佛学院课堂授课为主,成果累累,培养了许多有用的增才。能够适合时代,与时代同步的增才却唯数甚少。对此,作者分析了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培养出来的六种人才的情况,指出唯有“不为财色名利的僧人才拟合标准,只是在普度众生方面略有不足”。但是以离开教界行居士护法方向的人才,弘法最得力。所以,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应把居士教育纳入其内,内外并弘,正法久住,实现人间净土

  • 标签: 佛教教育 居士佛教 佛学院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佛教界
  • 简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来,大多数维吾尔族宗教上层人士都充当经堂教育的导师,他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使经堂教育活动更容易为维吾尔族群众所接受。大量的宗教财产被用于经堂教育事业,表现在与清真寺和经文学校分用宗教税"乌守尔"(Osur)、"扎卡提"(Zakat)和"瓦合甫"(wahpa)。[1]在这股办学的热潮中,穆斯林原本给清真寺捐的财产此时转而直接捐助给经堂教育

  • 标签: 经堂教育 上层人士 经堂语 《古兰经》 分用 维吾尔语
  • 简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神学院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近代以来,随着所谓反传统之潮流的兴起,尊师重教之风渐颓,学生与教师相轩轾。神学院、教会的成员同社会上的人一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人格矛盾、人格分裂、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包括神学教育在内的基督教宗教教育,不应回避这种现象,而应对此作多方位的分析,尝试用《圣经》和神学的观点和方法作观察和回应。神学教育中应重视人格塑造,是解决

  • 标签: 神学教育 人格分裂 人格塑造 双重人格 宗教教育 人格矛盾
  • 简介:美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三方面素质的培养:一是个性独立与自信的培养。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品格。家境好的孩子很小时就让他们睡自己的房间;家境不太富裕的家庭,也想方设法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我拜访过一个有8个儿子、2个女儿的大家庭。夫妻俩长年在非洲加纳帮助语言教学,两年前才回到美国。因为买不起更大的房子,

  • 标签: 美国 素质教育 个性独立 个性品格 语言教学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