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 标签: 《文殊说般若经》 甚深般若 一行三昧 《金刚般若经》
  • 简介:本文试从宗教地理学的学科进展史、传统研究范畴和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入手,论述了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主题。认为宗教地理的研究包括传统的人文地理学方面和新的文化地理学、社会学及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其主要研究课题有宗教与空间、宗教与神圣空间、宗教构成要素与地理环境及新的宗教与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研究倾向。

  • 标签: 宗教地理学 研究内容 发展动态 学科建设 宗教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
  • 简介:什么是五戒凡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团体,有其组成的人员,也必有其组织的规章;组织的健全与否,但看其规章的内容而定。此一组织是否有其卓越的成绩表现,也由其规章中所含的理想而定。一切的社会组织,都是依其理想而制定规章,再由规章产生力量。不过规章的能否产生力量,尚视其组成人员的能否一致对其规章的拥护与遵守。

  • 标签: 一切众生 持戒 戒体 净戒 邪淫 四分律
  • 简介:单道开曾对人说“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可乎?”(《高僧传》初集卷十罗浮山单道开)佛教是把疾病的对治视为自己的修学内容的。通常说这就是医方明。因此佛教寺院在古代一般会有为民间看病施药的传统。中国古代的好些名僧也

  • 标签: 中国佛教 修学 医学 释杯度 佛图澄 单道开
  • 简介:陈兵教授的新著《佛教心理学》,即是一本对佛教“心学”进行系统梳理与阐释的专著。作者详细介绍了佛法有关心理现象、深层心理结构、心理过程的理论,探讨了心理与生理、行为、环境的关系,更涉及佛教关于认知、人格、情绪、心理健康、心理治疗、死亡心理、管理心理、教育心理、艺术心理、犯罪心理等理论。最令人瞩目的是,此书还详尽总结了有关禅定心理

  • 标签: 心理学 佛教 出版 “心学” 心理现象 心理结构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渐被中国古文明及人文习俗所接收,成为至今仍对中国民众思想、生活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发展.

  • 标签: 佛教 中医心理学 精神修养 养生理论
  • 简介:面对现代数字化的办公设备,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于是打电话给一位搞电脑软件的朋友,想请她来演示指导一番。她满口答应来帮我,话锋一转,又谈及我遇到意外的车祸后仍然很乐观,心态还是那么好,要是她早就受不了了,所以要问我有什么密诀;并说“你是学心理的,提不提供心理咨询?”我说我不专业,但可以尽力而为。于是她就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倾诉了她的心理问题,大有当下就要我解决之势。.

  • 标签: 修持 心理咨询 倾诉 朋友 心理问题 打电话
  • 简介:心理和谐是指人心理成分以及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首先,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以下简称内心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其次,表现为人事心理和谐,即在处理事情或事件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

  • 标签: 心理和谐 和谐思想 《庄子》 协调统一 相对稳定 心理健康
  • 简介:谈及当代大学校园生活,“宗教热”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形形式式的说法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认为已经到了过热的程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大学只要条件许可,都纷纷开设有关宗教的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常常需要限制名额来控制规模。有些同学即便未曾选修这类课程,也会抽空前去有选。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学术环境 宗教知识
  • 简介:论内丹修炼心理的几个原则张钦内丹是唐末至宋元道教修炼最重要的方术,它秘传师承,形成众多流派,丹经丹法汗牛充栋,但多岐同源,皆援外丹术语,将人体某些部位作为炉鼎,以人之精气神作为运炼对象,通过一定的方法、步骤,使人之精气神内凝成丹而达长生成仙。它的实质...

  • 标签: 内丹修炼 《金丹大要》 精气神 心理修炼 基本原则 生命物质
  • 简介:佛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在中国、在亚洲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可资利用的价值,这是当代宗教学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佛教不但具有号称“甚深”的宗教义理,而且还包括了“法门”繁多的修持方法,正是这些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内容,在现代科学文化的反思中显示出了独有的文化价值。

  • 标签: 心理学价值 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 资源优势 意识形态 社会精神
  • 简介:李洪志之流唆使“法轮功”痴迷者制造的一起起悲惨事件,充分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同时也更加引起我们的警觉: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迷惑力不可低估,其欺骗性亦不可小视。此文试从“法轮功”练习者如何陷入心理误区的视角,揭示李洪志之流的欺骗伎俩,以期引起那些“痴迷者”的醒悟和广大民众与“法轮功”之类邪教斗争的坚强决心。

  • 标签: 李洪志 “法轮功” 邪教组织 邪教本质 心理骗术 歪理邪说
  • 简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举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因蒲州古属河东道,故称王维为河东蒲人。王维生活的时代,正值大唐由“开元盛世”走向衰颓的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时期,作为一个集诗、画、乐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难以施展才智与时代抗衡,最终被时代所扭曲、遗弃,由一个奋发向上的雄材

  • 标签: 王维诗 诗佛 心理历程 雄材 摩诘 大照禅师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
  • 简介: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曾经假设,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与心境压抑、思想僵化、反应迟钝,甚至妄想等神经症问题有关。最近,美国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温德尔·沃特斯(WendellWatters)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负面

  • 标签: 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 心理健康 辨析 调适机制 人口统计
  • 简介:知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总理和老教授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

  • 标签: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伊斯兰教 温家宝总理 自然和谐 知名学者
  • 简介:“法轮功”与世界上一切声名狼藉的邪恶组织一样,都是通过对成员实施精神控制,来达到其邪恶目的。在李洪志妖言蛊惑下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再次充分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

  • 标签: 社会秩序 “法轮功”邪教组织 病态社会心理 中国 宗教工作
  • 简介:公案是禅宗教育的独特方式之一,在参公案的过程中,参公案者达到“开悟”前的确存在元认知的作用。禅具有最大统一,纯粹直观,无住生念,无我执、法执等特点。而元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建立在知见的基础上的,执念有住,不能纯粹直观。本文根据元认知及禅的特点,初步分析元认知在参公案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有限性。

  • 标签: 公案 元认知 我执 法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