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焕老和尚走了,来自深圳弘法寺的消息说,他是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安详示寂的。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受人们尊敬和怀念的一位划时代的佛教领袖。他是集佛教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传教家,高僧和诗人于一体的杰出僧人。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佛教、整顿僧伽、提倡佛教三大革新,倡导“人生佛教”。在传统佛教根深蒂固下,虽重重阻力,但他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坚持真理,以大无畏的精神,一生不屈不挠,不折不扣的为佛教舍身奋斗,

  • 标签: 太虚大师 境界 内证 佛法 中国近代 坚持真理
  • 简介: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是古今中外诸多学者思考人生问题的一条重要思路,也是诸多宗教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之一。在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领域.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学说可以说是这一思路上的典型代表。

  • 标签: 冯友兰 佛教思想 学说 人生问题 生命存在 人生境界
  • 简介:皎然(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自称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是唐代活动于大历至贞元年间的著名诗僧。早年即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来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皎然博学多识,不仅精通佛教经典,

  • 标签: 皎然 诗僧 禅境 佛教经典 山水诗人 谢灵运
  • 简介:本文从本体、境界与现实型态三个方面诠释“生活即修行”的涵义:一、“生活即修行”的本体在于“般若法性”,是理悟与实践并重;二、其境界是“平常心是道”,提倡在生活中要有真实的体悟,培养去执、自由、宁静、灵性之心;三、“生活即修行”只关涉修道个体,与寺院等组织无关,寺院的制度性生活必须是出世、批判世俗意义的生活,必须强调只有出家、禁欲主义的生活才是修行.

  • 标签: 生活即修行 性在作用 平常心是道 制度性生活
  • 简介:道教认为人、人类社会、自然都是由"道"产生的,因而"物化"在道教思想中被看成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转化现象。随着道教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道教围绕"道化"、"仙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化"思想体系,其本质在于人与"道"的对立统一,体现的是人生境界审美境界的统一。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道教"物化"思想的审美性在于:"道"的审美需要、"虚静"的审美态度、"与道为一"的审美体验、"无我"的审美人生。

  • 标签: 道教 “物化”思想 审美性
  • 简介:第一佛土是“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无上超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 标签: 藏传佛教 智慧 造像 心性 本性 烦恼
  • 简介:印度原始佛学在两汉时传入中国,自唐以后,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乘学说纷纷自立门户。在繁多的宗派中,禅宗与净土宗最逮民心,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其中,与中国能咏善吟的士大夫们结下不解之缘的当属禅宗。

  • 标签: 禅宗 白居易 柳宗元 中国特色 中国民众
  • 简介: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 标签: 憨山德清 崂山那罗延窟 修证 大光明藏
  • 简介: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的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落实到对道的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的道术还是文学瑰丽的想象,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打破或者超越时空有限性的梦想。在审美的时空里,修道者逍遥遨游,实现并完成了自我。在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努力中,在实现从“人”到“仙”的跨越中,呈现出神圣的超越的无与伦比的审美境界

  • 标签: 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 简介:本文从陈景元美学思想中析出其自然审美观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推演出陈景元以自然适度为美的审美原则,通过对陈景元自然审美思想的探究和解读,对其彰显的古老生态智慧和对当代的现实意义予以阐释。

  • 标签: 陈景元 道教 美学 自然审美 生态智慧
  • 简介: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或隐或显地绽露出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本文从分析道教徒的诗歌着手,初步探讨了道教徒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追踪和探求了这类诗歌的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

  • 标签: 逍遥 唐代 道教山水悟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