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悲剧凸显了人存在的有限性。克服有限性对人而言是必要的。悲剧的超越首先发生于个体,然后上升为整个人类。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的复归,是完成悲剧真正超越的前提条件。悲剧的超越启示人类积极克服自身的限制,为人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 标签: 悲剧 视阈 人学 自由自觉 人的自由 有限性
  • 简介:作为一部拿了有“科幻界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的中篇小说,与同样拿了雨果奖的《三体》相比,《北京折叠》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在阶级鸿沟和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卑微如蝼蚁,同时,小说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隐喻也让人心生恐惧。所幸,小说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成了救赎这个悲剧的关键。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怜悯和对未来世界的恐惧,结尾处的人文关怀又让读者压抑的情感得到了疏解。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有探讨价值的作品。

  • 标签: 《北京折叠》 现实主义 人文关怀 悲剧 净化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思想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给悲剧一个明确的界定;二是阐述构成悲剧的几种关键要素,提出情节为悲剧的灵魂和基础;三是论述了悲剧具有净化情感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思想对后来西方的戏剧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悲剧 情节 净化
  • 简介:白雪是清风镇的一名痴迷于秦腔的专业演员,夏风是一位离开乡村走向城市的现代知识分子,他轻视传统文艺,更理解不了白雪对秦腔的坚持。白雪夏风婚姻的破灭,也是贾平凹对传统与现实结合的悲剧书写,而牡丹,这颗在城市冲击下的乡土怪胎,更映射了乡土社会在城市化面前深深的无力感。通过白雪婚姻的破灭可以探索传统乡土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废弃”。

  • 标签: 贾平凹 《秦腔》 乡土文化 现代文明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主要论述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诗学理论著作。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遵循古希腊道德主义的传统,主要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论述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和悲剧的情感效果。但是,亚里士多德已经洞察到了悲剧创作中的一些重要艺术手法,意识到并且提出了艺术标准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整一性、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刻画、悲剧的特有情感艺术效果。总体而言,在论述创制悲剧的技艺时,亚里士多德遵循了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的有机统一,前者在论述中占基础性地位,后者仅仅初见端倪。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悲剧创作 《诗学》 道德标准 诗艺 定义
  • 简介:阿尔都塞理论体系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伪个人主体的观念,改造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他指出意识形态将个人传唤为主体和个人对意识形态的自动臣服,作为对人本主义哲学自欺行径的一种反驳。面对意识形态对含入的辖制,尤其是它通过文学艺术对人产生的一种隐性的控制,马尔库提出的新感性可以对摆脱意识形态桎梏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意识形态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学革命将其导向对人的正确引导。

  • 标签: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马尔库塞 新感性 美学革命
  • 简介:化妆是舞台演出时不可缺少的装扮环节。舞台演出的化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使用的材料已从油彩变为现在种类繁多的化妆品,从单纯的勾画面部结构发展到使用特殊技术。女性化妆中的夸张手法常见于眼影、眼线以及睫毛。色彩上常用玫红色、紫红色等强调女性化特征,加长和加宽的眼线再配上厚重的假睫毛,看上去可能是十分地夸张,但这样的人物在舞台上能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会显得演员面部轮廓清晰,神采奕奕。舞台演出的化妆中如果使用日常化妆的手法或者是拍摄平面的化妆手法,就会使演员在舞台上看起来面色苍白,影响演员的角色塑造。

  • 标签: 舞台化妆 《更路传奇》 化妆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