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本文针对这种观点进行驳难。首先,在“述旨”部分,就这种观点所涉及的儒家经典中的三章(《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日”章、《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日”章和《孟子·万章上》“象日以杀舜为事”章),本文陈述了历代注解中最值得重视的看法,以此作为分析相关问题的根据。其次,在“析理”部分,就持论者对这三章的过度诠释,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应当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而非从义务论的角度去理解儒家思想,质言之,这三章都应当从“行乎中道”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从抽象原则的角度去理解。最后,就持论者持论的不同层次,本文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圣人腐败论、伦理原则腐败论和文化心理腐败论是持论者持论的三个不同层次。前两个层次的漏洞比较明显,因此反驳也比较容易。比较特别的是第三个层次。通过对文化心理腐败论的仔细分析,本文指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的看法实际上以大公无私的观念为基础的,这可能是持论者自己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的一点。相比之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公不废私的思想则是一种更为平实、更值得欲求的伦理观念。

  • 标签: 行乎中道 美德伦理 公不废私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机会的非均等化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是""应当"的问题,特别是"应当"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的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应当之冲突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事实,不仅威胁着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解读这一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村生态环境 伦理向度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一种互容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道德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吸纳和培育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进步理念和道德资源,为其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要顺应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始终朝着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健康发展.入世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但要吸纳WTO规则的合理因素,而且要在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其特殊作用.

  • 标签: 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 互容互动 入世
  • 简介:罗尔斯的契约论强调公民是正常而充分合作的社会成员,而且它还假定他们的种种天赋才能处于正常范围。在可行能力思路看来,由于这样一种契约主义的方法论,那些具有严重能力缺陷的人不能从正义原则中公平受益,他们甚至被排除在正义原则的选择过程之外了,因此这种理论没能真正保障每一个人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但在罗尔斯的契约论中,作为正常合作成员之基础的两种道德能力应当被理解为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而正常能力的假定意在排除能力差异在原则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而它反而是包容性的。在组织有序的社会中,有能力缺陷的人的一些特殊需要确实没有被当作一个基本正义问题来对待,但这一点乃是平等的政治自主性的代价。

  • 标签: 契约论 可行能力思路 正常能力 能力缺陷 政治自主性
  • 简介:博弈困境为探究社会合作秩序和道德(正义)准则从一种缺乏伦理引导的状态中缘起,提供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的类比。而与博弈论通过重复博弈的实验来解释合作演化的机制所不同的是,伦理学家们在分享“博弈玩具”兴趣的同时,通过对博弈境遇中人类互动合作的条件以及道德(正义)原则的获得和服从问题的诠释,力图为这一困境提供某种“道德解”。

  • 标签: 博弈困境 合作 正义 服从问题
  • 简介:食品具有伦理属性,食品安全传播应受安全、健康、文明三个伦理维度的制约。但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化报道方式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传播 伦理维度 公信力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的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的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的公正性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的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的条件及其判定的“儿童一代理人一伦理审查机构”的权力三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
  • 简介:社会公正是一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的诸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之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社会 中国改革 伦理学研究 人类社会 自由和谐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问题脉络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的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的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多向度的理论研究,至今积累了丰富成果。积极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原因出路,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报告依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选择河南省十三家上市公司为剖析对象,从面上资料到个案实情,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多方位考察,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误区、制度机制缺陷仍较突出存在,出路则在于从制度机制上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的大格局。

  • 标签: 上市企业 社会责任 成就 问题 对策
  • 简介:"网恋"可划分为"网恋Ⅰ"(通过网络恋爱)和"网恋Ⅱ"(纯粹的网恋)两种类型,由"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可分为"问题Ⅰ"、"问题Ⅱ"和"问题Ⅲ".这种区分有助于分辨网恋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伦理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网恋及其问题,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

  • 标签: 网恋 网恋Ⅱ 网络成瘾 网络伦理
  • 简介:宁新昌、许平二位先生的《张载康德伦理思想的相异相通》一文在曲解康德的道德、义务的基础上,把二律背反归结为康德的阶级软弱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康德的道德、义务和相应的中文含义不同,二律背反既不是康德本人的思想,也和其阶级软弱性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无关。相反,正是因为康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阶级软弱性等经验对象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才发现并试图解决二律背反。

  • 标签: 康德 道德 伦理 义务 二律背反
  • 简介:面对日渐公共化的现代社会,占据现代道德理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是否为德性伦理预留空间?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必然将遭遇公共化困境?文章从"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说法入手,通过梳理、分析当代伦理学界出现的几种化解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之方案,并依据德性与人的生存之间关系论证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德性伦理是否遭遇公共化困境,而是揭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性伦理类型、寻求现代人生存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多样化德目清单。

  • 标签: 德性伦理 现代社会 公共化 陌生人的德性 生存
  • 简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以及个人偏好信息的泄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数据应用主体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大数据技术自身的不完善不成熟,以及大数据使用者的道德原则立法方面的缺失。大数据应用主体只有通过树立与时俱进的隐私观、大力开展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道德教育、完善大数据技术、创建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共有的道德标准以及完善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才是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大数据 隐私 伦理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的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的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的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的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从道德哲学精神哲学角度考察马家爵事件以来的校园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社会事件,更是精神事件,其根源是伦理病灶的癌变,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概念是"贱民"。"贱民"哲学地内在于"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其癌变的精神哲学轨迹是:卑贱意识—贫民—贱民—暴民。由"卑贱意识"到"贱民"的异化,是伦理及其精神链断裂的结果;由"贱民"到"暴民"的恶变,是"伦理出局"的结果。必须在消灭极端贫困的基础上,透过"伦理安全"体系的建构和"精神援助"的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贱民"以及由"贱民"向"暴民"恶变的精神土壤。

  • 标签: 贱民 伦理病灶 卑贱意识 暴民 伦理安全 精神援助
  • 简介:转化医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向生物医学研究众多领域迈进,它既给人类带来治疗疾病的希望,也引发了许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本文围绕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知情同意、分配公正、群已关系、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伦理分析和论证,以期使转化医学在其运用领域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并造福人类。

  • 标签: 转化医学研究 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