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人工酵母染色体的诞生表明正如科学家所预想的那样,合成生物学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清洁能源、便宜的药物和新型材料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环保组织者认为合成生物学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要求暂停甚至终止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视角评估合成生物学的风险和利益,讨论过程中还涉及相关的技术挑战。

  • 标签: 伦理学 合成生物学 风险 利益 评价
  • 简介:自主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临床生命伦理学中最具重大意义的突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临床生命伦理学中的“自主”既然不同于康德的自主,也不必然是“个人原子主义”的体现。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医疗服务特殊,病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医学知识上与医生存在差别,医生不仅应该在消极的意义上,也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尊重病人的自主,因此通过有限的干预使病人获得较高程度的自我决定能力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 标签: 自主 最佳利益 有限干预
  • 简介: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 标签: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公民伦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之道,构建和培育公民伦理是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培育我国的公民伦理,在体现其共性的同时,应当寻找符合国情的路径。

  • 标签: 治国理政 公民伦理 构建 培育
  • 简介:改革开放后乡村家庭伦理研究是在传统乡村家庭伦理改造未完成、新型家庭伦理建设具有局限、当前乡村家庭伦理处于困境的情况下蓬勃兴起的。改革开放打破乡村固有的组织结构和惯习,乡村家庭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以致伦理规则的规范力量被严重削弱,乡村家庭伦理面临现代转型的诸多问题。围绕不断出现的问题,乡村家庭伦理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增加,但是与乡村社会的整体转型对乡村家庭伦理的要求而言,研究还需要在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对策性上进一步增强。

  • 标签: 改革开放 乡村家庭伦理 背景 视域 方向
  • 简介: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可以分为两大流派:重义轻利的德性主义和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到底哪一种思想更适合现代市场社会,还有待于具体分析。重义轻利论的核心是公利重于私利,义利并重论的本义是无利不成义,一个是注重国家社会的公利,一个是注重利益本身的正当性,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实际上并无根本的冲突。市场经济不等于利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价值系统中,“正其谊不谋其利”与“正其谊以谋其利”各有其针对性,不可偏废.

  • 标签: 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 重义轻利 义利并重
  • 简介: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 标签: 婚姻伦理 黑格尔 精神哲学 伦理性的爱
  • 简介:<正>自1979年以来,共青团上海市委先后组织了十一个演讲报告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道德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是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和标准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进行褒贬和扬抑,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演讲,作为人类社会的语言宣传形式,它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有力武器。1、演讲的鲜明性,使道德评价褒贬分明。演讲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演讲中,往往会有意对自己以往的错误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对今后的道德行为提出要求。这一正一反,一褒一贬,都要以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标准和依据。如有些失足青少年在演讲中就能抓住自己偷窃、打架、赌博、投机、诈骗、侮辱妇

  • 标签: 道德评价 生动形式 演讲报告 社会舆论 演讲者 失足青少年
  • 简介:近代以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公德与私德的争论。梁启超认为,无论公德、私德,本质都在于为公共利益服务,他试图以构建公德来促使个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身,而将公德的培育又纳入私德范围,强调个体的道德实践。梁启超的公德观以日本的公德思想为中介,有其西方思想的渊源。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边沁首次提出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的区分,密尔进一步将之发展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公共道德是不同于私人道德的外在规范,主要由社会制裁加以维护,其培育则依靠国家引导。中国古代的公共道德理论是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应用哲学,把公共道德看作是一种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活艺术。在这一视野下,由于商业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商业中的契约原则为核心,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引导,在上层建筑的领域中构建公共道德。

  • 标签: 公德 私德 社会契约
  • 简介:资本成为当今学术界热议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在于"资本的文明"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只有对资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抵制资本的负面效应及其对人的抽象统治,进而在马克思所言的立足"人类社会"的语境中开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向。在马克思对资本进行批判的思路方面,当今学界的研究多见于宏观上的梳理与阐发,而从具体化途径分析马克思资本批判的构思,即从人的对象性活动出发阐释资本批判的方向方面,亟须做出理论上的推进和深化。

  • 标签: 资本批判 自我意识 对象性活动 中国道路 存在论
  • 简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撑,筑牢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标准和现代转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在遴选标准的建构上,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构建由政治遴选标准、伦理遴选标准、"生态"遴选标准和"生产力"遴选标准构成的遴选标准体系。在现代转换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现代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 标签: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遴选标准 现代转换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和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和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从根本上说,真正的动画片作为人类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蕴含一定的伦理价值观念。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的动画片伦理的缺失。从内在原因来看,动画制作者的个人道德修养、相关专业素养以及迫于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主观决定也导致了所制作的动画片必然存在着水平的高低、画面的精致与低劣、作品所蕴含品味的高雅与低俗。研究动画片伦理评价的基本准则,并提出建构当代中国动画片伦理评价的基本路径,从而真正引领和约束动画片市场的理性而和谐的发展,并可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动画片 伦理评价 标准 实践路径
  • 简介:儒学将伦理学与哲学相结合,探讨道德的本体、本原问题,试图为伦理道德提供一个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如何评价儒学的这一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儒学 道德本体 评价
  • 简介:负责任创新(RI)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科技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对创新过程及其后果中"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引发了对责任伦理的深刻反思。本文从追溯作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来源之一的责任伦理入手,基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负责任创新中"责任"概念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负责任创新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治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负责任创新 责任伦理 概念框架 现实意义
  • 简介:从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年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年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年底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的80年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的显学,到影响全球的《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

  • 标签: 责任伦理 理学研究 导论 视域 《责任原理》 2001年
  • 简介: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 标签: 道家 佛教 道德评价 真平等 法界
  • 简介:欺诈性侦查与刑讯逼供不同,在进行伦理评价时会遇到“善恶难辨”的灰色区域。对欺诈性侦查进行伦理评价,应当避免持机械道义论或庸俗功利论为理论工具,而是应结合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各自优点走一条中庸之路,采用双层伦理评价的方法。对欺诈性侦查进行双层伦理分析,可以简化分析逻辑,避免伦理评价的绝对化与庸俗化;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其“必要之恶”的本质,为适用“非法推定”框架分析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欺诈性侦查 道义论 功利论 双层伦理分析
  • 简介:<正>美国舆论研究公司(OpinionResearchCorporation)每两年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认为从事下列工作的人的道德行为是优秀、好、一般、不好,还是不予评论?下表是近几次调查的结果:

  • 标签: 道德行为 民意调查 道德评价 舆论 评论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