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池田大作从哲学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幸福、绝对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幸福.于是,他用最大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使命是为了民众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 标签: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 人类幸福 人本教育 终极指向
  • 简介: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评价。人们对幸福感受与人们对幸福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从社会或人际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生活状态。创造幸福过程是痛苦,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亭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角度来说,幸福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要与公民幸福目的一致。

  • 标签: 幸福 幸福广东 创造幸福 享受幸福
  • 简介:幸福是人类以道德方式追求终极目的,但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理解却有较大差异。在"现代性"道德对传统伦理"价值颠覆"社会转型后,人按照自然权利追求幸福物质生活,保障幸福前提条件。在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理性刺激和推动下,人们物质欲求由手段遮蔽目的,使人幸福追求系于"手段王国"中,沦为不断递进欲望或幻觉。现代人需要激发自身道德超越性,在现代文明进步成果道路上,沿着作为"目的"幸福伦理指向,通过关注和敬畏生命,协调人与自然伦理关系,走向幸福好生活。

  • 标签: 幸福 手段王国 目的 超越
  • 简介:一德性本身乃是关于德性理念曼诺说:"男子德性即在于他有能力治理城邦事物,管理它们,使朋友获益,使敌人受害。而他自己却能注意免受其害。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人德性,那说起来也并不难:她职责是必须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看管好家中财物,听从丈夫。如果你想知道,那么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还有孩子德性、老人德性、自由人德性和奴隶德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德性存在。

  • 标签: 德性 幸福 性存在 自由人 事物 城邦
  • 简介:傣族是中国云南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较高文明程度少数民族。在傣族传统社会,幸福主要被界定为现实生活中无病无灾状态以及对“涅槃”境界期待和追求;傣族群众相信幸福是辛勤耕耘和奉持佛法结果;傣族认为道德与幸福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道德生活与幸福生活具有一致性。

  • 标签: 傣族 幸福 佛教 道德
  • 简介:费尔巴哈幸福论思想包括两个大部分。在本体论维度阐释中,费尔巴哈强调了人本质就是物质性,强调生命本身是幸福,对物质生活追求、对性追求甚至自杀都是追逐幸福表现。在伦理学维度阐释中,费尔巴哈认为幸福需通过义务、良心去促使人们超越狭隘利己主义束缚,并建立一种“爱宗教”来实现利己与利他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幸福根本缺陷在于缺乏革命实践品质。时至如今,费尔巴哈幸福论思想对于我们珍惜生命、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

  • 标签: 费尔巴哈 幸福论 本体论 伦理学 实践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幸福是老年这一特定人生阶段幸福,它以老年个体存在为形式,关涉到老年群体与社会整体关系,是老年人主观体验感受和整体生活实践。老年幸福实现伦理基础就在于幸福权的确立、社会正义实现和老年需求满足。老年幸福实现离不开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养老政策、完善老年权益实体法律制度和完善老年权益程序法律制度。

  • 标签: 老年幸福 伦理基础 制度保障
  • 简介: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重要作用。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道德选择 理性 中道 幸福
  • 简介:传统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纳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心灵哲学"转向"。弗拉纳根把他对幸福自然化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神经现象学"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形而上学问题。弗拉纳根工作是一次"将幸福自然化"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自然主义注入了新动力。

  • 标签: 幸福 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
  • 简介: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一种必要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形上学基础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方向。

  • 标签: 断裂 虚构 幸福 快乐 善好
  • 简介:孔子“义”内舍“仁”与“礼”两大因素,在外延上展开为“义德”、“义政”、“义利”三个方面。从幸福观一般原则意义上看,孔子义利观规定着幸福德性基调和现实品格,表现为重公利轻私利、重精神轻物欲整体倾向,同时也客观地确认了功利正当性。这种规定和确认是孔子在对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中完成。孔子义利观探讨不仅是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而且关乎理想人格成就,“成人”意义上义利观在内在和深层意义上确立了孔子德性幸福基本原则。

  • 标签: 孔子 义利之辨 德性幸福 幸福原则 成人
  • 简介:西方国家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西方国家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 标签: 西方 宗教 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 简介: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分别以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联系”。在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转向而导致道德基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理解产生分歧。解决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和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 标签: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好人 好公民 美好生活
  • 简介:<正>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前途高度责任感对伦理教育问题给予了异乎寻常关注。他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伦理教育困难“在于,怎样能使我们教导工作在人感情生活中变得这样有力,使它影响能顶

  • 标签: 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 教导工作 宗教说 感情生活 伟大人物
  • 简介:<正>“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不是道德基础和道德原则教育?”起初我回答说,数学内容本身,数学逻辑精确性趋向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无疑会激起正直与诚实内在要求。其次,教师本身酷爱课题,会使他去积极培养学生类似的感情,同时也向他们指明了认识乐趣,以及掌握了认识定量法的人类理智能力。教师这种积极性在道德上是深刻,以致于我们不由得参与到形成学生道德基础过程中去了。我老师A·R·辛欣曾讲:钻研数学科学必然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许多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特点。在数学教育所形成特征中,辛欣指出了真诚、正直、坚韧和勇敢四点。人们都明白,数学教师是不可能搞欺骗,任何自高自大和

  • 标签: 数学教育 数学教师 数学科学 学生道德 培养学生 道德基础
  • 简介:探索和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对于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至关重要。道德教育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本地地情、本校校情和学生个体个性,讲究艺术性,推动知情意信行积极互动,坚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传承性和前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一元主导和多元互补有机结合等。

  • 标签: 高校 道德教育 规律
  • 简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关乎校园和谐及社会稳定。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点、过程、结果和内部管理来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为了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和完善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把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与实施必要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公平操作。

  • 标签: 高等教育 公平问题 解决办法
  • 简介:历史上两个著名关于人发育和成长争论区分了先天/后天因素、遗传/环境,这个区分转化到人道德品质形成上,可以作出能动/习就因素区分。人道德品质是两者综合作用结果。如果把虚拟情景当作习就因素,那么人虚拟道德品质是可能,即是在虚拟情景中形成道德品质;因为虚拟品质和真实品质共享同一能动性因素,它们性质和伦理学地位就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进行道德教育,而其必要条件是:第一,在虚拟和真实之间建立无间隙连接;第二,受教育者认同虚拟现实中行动和感受。

  • 标签: 虚拟品质 虚拟现实 道德教育
  • 简介:<正>美国军队和日本自卫队十分重视官兵德操教育,旨在使官兵成为资产阶级利益忠实工具。根据有关资料,本文简述如下。在不断重温誓言中强化军人意识日本自卫队队员入伍时,都要进行宣誓活动。

  • 标签: 德操 军官 士兵 美日 军队 日本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