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之一,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病变部位的目标细胞,使之有效地表达为相应的蛋白质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增强人体某些性状的目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分子外科手术"。按照学术界当前较为一致的划分方法,根据运作细胞对象的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基因治疗又可分为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狭义基因治疗和以增强人类性状与能力为目的的基因增强。

  • 标签: 基因治疗 伦理反思 基因工程技术 体细胞 转移技术 病变部位
  • 简介:基因水稻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代表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到转基因大米摆上我们的餐桌,中间必然要经过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环节。目前,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之所以引发全世界舆论的轩然大波在于两点:一是以现在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转基因水稻,还具有安全的不确定性;二是转基因大米安全的不确定性引发的人体试验的伦理争议。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要得到伦理上的辩护,首先,要用新的转基因策略,如创制智能不育系等,使得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之后,再进行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第二,必需遵循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个人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分配利益与承担风险原则;最后,人体试验要严格依照相关管理程序提交申请,由特设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才能进行。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食品安全 人体试验
  • 简介:被广泛应用于生殖技术的基因科技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更带来了诸多伦理的、道德的难题。基因增强、基因改良本质上是一个优生学的问题,需要通过回溯优生学的历史来阐释对其加以禁止的原因。优生学的支持者认为基因科技介入生殖工程会让人类更完美,但是用基因技术介入人类生殖过程来打造理想的孩子,破坏了原本平等的代际关系,侵害了下一代的自由选择权和平等权利。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学者对此给出了充分的论证。出生是自然的事实,人类的出生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开端,在对待下一代的问题上,先天的完美设计无法完全取代后天的辛苦努力。人类需要从生命的终极价值角度出发,尊重生命的偶然性。

  • 标签: 基因科技 优生学 生命伦理
  • 简介:<正>在中国传统义利论的历史中,先秦义利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本的思维框架和深厚的思想来源。在理论基础上、先秦义利论在诸多方面为后来奠定了基础。无论对义利范畴内涵的揭示,对义利关系的把握,对价值标准的确定,对基本目的的悉,还是对道义与功利、功利与超功利、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和物质生活、价值标准与价值导向、群体与个体、公

  • 标签: 义利论 历史影响 义利之辨 中国传统伦理 价值导向 儒家伦理思想
  • 简介:魏晋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玄学兴起,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明教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受伦理思潮的流变影响,服饰礼仪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出现不合名教礼制的反叛和个性化发展。研究魏晋时期的服饰风尚,可以使我们从服饰和伦理两个层面把握传统文化,为当前服饰时尚审美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 标签: 魏晋伦理思潮 服饰礼仪 服饰风尚
  • 简介:"左派王学"是王阳明后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王阳明心学能够风靡大江南北,有赖于"左派王学"的传播、推广。"左派王学"进一步推动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张扬了个性。不过,一部分"左派王学"也逐渐突破了阳明心学的藩篱,滋生流弊。本文剖析"左派王学"伦理思想的特色,并揭示其对晚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 标签: “左派王学” 现成良知 狂禅 儒家伦理
  • 简介:当前我国大陆公众的腐败容忍度究竟如何,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公职人员为主)的问卷调查发现:一,在校学生与在职人员的腐败容忍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二,人们对政府腐败更不能容忍,其具体的容忍值可划分为三个等级:较低容忍腐败(Y〈3)主要是危害公众安全和官员私生活混乱的腐败;中度容忍腐败(3〈Y〈4)是≯亍立名目收取贿赂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而较高容忍腐败(Y〉4)主要是集体性腐败和被动型腐败。三,低腐败容忍度并未带来高反腐积极性,人们对腐败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参与度较低,且反腐意愿不受教育程度影响。四,收入水平和利益相关度直接影响人们的腐败容忍度,个人收入越高,腐败容忍度越高;而利益相关度与腐败容忍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腐败容忍度 政府腐败容忍等级 反腐意愿 利益相关度
  • 简介:罗尔斯所说的理性多元论指的是西方当代民主社会各种不同并且互不相容的合乎理性的完备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多元论。他通过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从古代之善的主题到当代之正义主题的"主题转换"(它与理性多元论密切相连),以及理性多元论出现的"历史必然"和"进步意义"三个方面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理性多元论"是始终伴随西方未来民主社会的不可消除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他采用一种在社会基本结构(政治领域)而非完备性学说中探寻"共识"的方式来解决在多元化下人类如何共存的问题,他的解决方式应该高于那种试图从历史中寻找共识资源或通过建构新的完备性学说来探求共识的做法,因而预示了西方未来政治哲学探求"共识"方式的新的走向。

  • 标签: 理性多元论 完备性学说 重叠共识 未来走向
  • 简介:公平正义是一个具有多维度价值目标的概念。但在实践领域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往往集中于财富分配。人力资本失灵作为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突出表现为个人收入与其运用自身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价值的严重偏离。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及权力寻租,在部分劳动者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存在普遍的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它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并促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政治正义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制约经济公平和增长及发展转型。与此同时,失灵强化了弱势群体对社会不公的感受,正在放大并挑战当下我国的社会稳定。

  • 标签: 公平正义 人力资本失灵 贫富差距 社会稳定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的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是有欠缺的,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的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错位与类比的错位。这些理解上的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的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
  • 简介: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实质是以"私"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的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强势地位,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造成了语境之困。

  • 标签: 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核心价值观
  • 简介: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画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