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是指"根本",问题是指根本的问题。"道德人"就是那些能够在实践理性精神主导下自觉作出有益于他人的却与自身利益无关甚至是有违自身利益的行为或活动的人。"道德人"的问题就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它回答了"道德人"何以为"道德人"之根本所在。在当代,人的解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于"道德人"评判的思维模式是超越了"主体论"工具理性的"主体间"论。

  • 标签: 道德人 元问题 人的价值
  • 简介:<正>三十一张骞张骞(?—前114),西汉武帝时首通西域的使节。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以郎应募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攻匈奴。途中为匈奴俘虏。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西走大宛,经康居入大月氏。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为敌,未能缔约,张骞又至大夏。留岁余,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得脱,于公元前126年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张骞从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建议武帝联结被匈奴赶出故土的乌孙,

  • 标签: 匈奴 张骞 道德家 苏武 班超 西域都护
  • 简介:摩尔所谓“自然主义谬误”批判的是将“善”这种非自然的属性直接等同于快乐、进化以及实存等这些非价值属性的自然物,但他并不否认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善事物或手段善中推导出善本身;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虽然强调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析的根本性和相对独立性,但并不否认部分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歧的依赖性和共存性;黑尔作为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复归的一个重要代表,更是有意弥合事实与价值的裂痕,强调道德语言的普遍规定性,强调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制度对价值评价的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通常所认为的伦理学关于不能从“是”推出“应该”的结论,实际上是对伦理学观点的误读,而这种误读也同样发生在休谟身上。

  • 标签: 事实 价值 休谟 摩尔 斯蒂文森 黑尔
  • 简介: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的世界和谐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应该追求世界一化,但这种一华应该是和谐主义的,而不应该是霸权主义的。世界走向和谐是世界各国利益的需要,也是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坚持世界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博爱主义;其次,要强化世界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扩大国际合作。

  • 标签: 全球一体 世界和谐
  • 简介:综合古今中外休闲伦理的研究成果,吸收当代社会人们休闲生活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幸福人生和高品质生活的价值目标,我们认为,现代休闲伦理应当以健康与舒适、愉悦与幸福、低碳与环保、优美与高雅大基本理念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精神大厦,形成扎根传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的休闲伦理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休闲伦理 基本理念
  • 简介:《了凡训》为明末袁黄所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部分构成。“立命之学”来自用以训诚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分别取自《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二者均取自早年的著作《祈嗣真诠》;“谦德之效”则是晚年的著作《谦虚利中》。《了凡训》属于善书,主讲道德,其主旨是劝人为善,主要讲人的命运由人自己来把握,人孰能无错而关键在于改过,而且要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如此才能得到好回报,平安度过一生。作者在发挥自己的道德观点与主张时旁征博引,涉及儒释道诸多经典,且杂以民间宗教书籍。

  • 标签: 袁黄 了凡四训 伦理
  • 简介:我国早朝企业文化的结晶──“永久黄大信条”张克生“永久黄团体”是由解放前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天津创建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及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组成的企业团体。所谓永久黄团体的“大信条”就是: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二、我们在...

  • 标签: 企业文化 范旭东 中国传统文化 侯德榜 社会主义 信条
  • 简介:<正>、职业信誉职业信誉是包含着职业信用和职业名誉双重概念的职业道德范畴,它是调整职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它体现出社会承认一个行业过去职业活动的价值,另一方面它影响着该行业在以后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构成职业信誉范畴的职业信用和名誉,乃是一定行业履行社会所赋予的职业义务而取得的社会信任的一种肯定的社会舆论。就其是一种舆论形式而言,它与职业荣誉范畴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对该行业的社会价值的客观评价(褒奖)。但二者又有区别,即职业荣誉范畴注重每一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视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光荣的。而职业信誉则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各种职业成绩、信用、威望上,也就是,它更注重各种职业的社会价

  • 标签: 职业尊严 职业信誉 职业道德 从业人员 基本范畴 职业关系
  • 简介: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 标签: 城乡二元 公共经济制度 公正缺失 矫正路径 制度伦理
  • 简介:先秦儒家所谓“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民”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民”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民”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 标签: 先秦儒家 “四民” 政治伦理 职业分层 伦理分殊秩序构建
  • 简介:2009年11月21日,以“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伦理”为主题的全国第次政治伦理学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会议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和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行政伦理与官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等问题等进行了学术研讨。

  • 标签: 政治伦理学 科学发展观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央党校 政治文明建设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德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德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德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
  • 简介:2001年8月3日至6日,河北省伦理学会第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了.大会围绕“以德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本次会议讨论的基本情况综述如下:一、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专题研讨 河北省 理论与实践 以德治国 学术研讨会 基本情况
  • 简介:如果说中国传统文明观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具有整体性与合一性特征,那么西方文明观则以天人二分为基础,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具有理性与科学特征。在具体认识中西文明观产生的哲学基础,分析二者不同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强调五位一,主要表现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起点,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的和谐,最终实现五位一的有机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通过对中西传统文明观进行比较,对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与特点,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文明观 天人合一 天人二分 五位一体
  • 简介:2011年7月2日,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市属“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与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成功举办了“文化软实力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第次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5人出席。

  • 标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文化软实力 学术研讨会 建筑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