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 标签: 道德 宗教 价值
  • 简介: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方向,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使中国宗教信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深刻烙印,从而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文章对儒家文化与中国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和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文化与宗教之间相互渗透和无法分割的关系。

  • 标签: 儒学 宗教 文化
  • 简介:一问卷样本概述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这四所高校进行。此次一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3份。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调查了解 宗教信仰 武汉地区 信仰状况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宗教伦理学研究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重视、从自发到自觉,逐步开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宗教伦理学研究兴起的主导原因是: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广泛存在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良好的民族宗教政策环境、现代宗教对社会道德和信仰的挑战,以及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内在一体性。在不断整理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伦理学研究者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使宗教伦理学逐步系统化、学科化。宗教伦理学研究发展趋向体现为:学术视阈不断拓展,基本理论研究走向深化;比较研究持续推进,理论、应用层面多元发展;客观理性的学术态度逐步确立,科学方法论体系日渐形成;针对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成为主流,理论建构显示活力。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 宗教伦理学
  • 简介: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 标签: 西方 宗教 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也越发提高。在当今宗教升温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依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两亿多人。在新增青年教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 标签: 宗教信徒 信仰现状 大学生 湖北省 调查 社会开放程度
  • 简介: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体的世界和谐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应该追求世界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华应该是和谐主义的,而不应该是霸权主义的。世界走向和谐是世界各国利益的需要,也是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坚持世界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博爱主义;其次,要强化世界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扩大国际合作。

  • 标签: 全球一体 世界和谐
  • 简介:愿阳光永远照耀这片特殊世界──读《孤儿之谜》华丁钟越先生的新著《孤儿之谜》,集通讯、报告文学作品三十多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是特殊的群体,有孤儿、弃婴、疯子、残疾人、被拐卖的妇女和灾民等。总之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

  • 标签: 孤儿 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视角 冲击波 残疾人
  • 简介:<正>伦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有了本学科“古老而年轻”的历史,这是伦理学自身的进步,也是哲学发展的进步。有待人们反思的问题是:伦理学离开哲学究竟能走多远?存在一个非哲学的伦理学吗?对道德的伦理学思考和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可能分离吗?真正的哲学不触及道德人生吗?真正的伦理学不是哲学的吗?……本文针对片面强调二者分离的倾向,力图通过揭示道德

  • 标签: 世界观 伦理意蕴 真正的哲学 论道 伦理学研究 事实世界
  • 简介:日常生活世界的道德秩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道德秩序是如何可能呢?本文以先秦儒家的努力来尝试回答此问题:从先秦儒家对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的认识,道德秩序的建构所应对的"欲"、"恶"的基本焦虑,以及传统道德秩序的"仁"-"礼"运行模式等方面来见证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秩序的稳定性和规范化并非自然而然的,而是有一个自觉努力的建构的过程.

  • 标签: 日常生活世界 道德秩序 儒家 基本焦虑
  • 简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原初关系的考察,列维纳斯构建了一种以绝对的责任和爱为基础的好客伦理。这种好客伦理是对自我中心主义的解构,它包含了利他主义与自我牺牲的伦理品质。这种好客伦理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奠定基础。人类的和平不能通过战争与建立帝国来实现,只能通过个体的面对面的伦理的善来实现。由个体间伦理的善延伸到族群、国家关系,才能构建和平的世界。好客伦理告诉我们:新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基础应该是伦理,责任与爱是个体、民族、国家之间差异而和平地共处的基础。

  • 标签: 列维纳斯 无条件好客 伦理 和平世界
  • 简介:<正>由安徽省伦理学会、《江淮论坛》杂志社、安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安徽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讨论会”,于今年5月10日至11日在安庆市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省市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新闻单位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40名。

  • 标签: 人生观 世界观 讨论会 价值观 “三观”教育 安徽省
  • 简介:P2P文件共享引起的版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普遍存在的版权法执行难的问题出发,对P2P发展的条件和动因、P2P对音乐生产方式的冲击以及它的发展趋向,从经济和伦理方面作了分析.作者的结论是:P2P是一项有助于音乐社会化和满足人们共享人类精神财富愿望的先进技术.目前该技术的非法应用使音乐生产的资本循环发生了问题,损害了版权者的利益.但也应看到,是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尤其是现存音乐生产方式本身的问题加深了目前的危机,并呼唤新的音乐生产模式.法律应在保护版权的同时,基于公利和公意,充分肯定P2P技术的合理性,公正地处理P2P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标签: P2P 文件共享 版权法 法律伦理
  • 简介: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2011年7月2日,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市属“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与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成功举办了“文化软实力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第四次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5人出席。

  • 标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文化软实力 学术研讨会 建筑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建设
  • 简介:<正>朝鲜民族从古代起,无论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较为丰富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传统。但古代朝鲜民族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著作却很少见。因此,要研究古代朝鲜道德,首先必须找出古代朝鲜民族的道德事实,从而由此综合、分析、归纳出道德思想。本文拟从一些与朝鲜古代道德相关的习俗和事实着手,初步探讨朝鲜古代的道德。一、堂拜先祖先祖崇拜指奉谢祖先恩德,祭尊先祖,承继先祖之愿,至今也是家族道德的一个内容。古代

  • 标签: 古代朝鲜 道德研究 朝鲜民族 夫余 先祖 高句丽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它不仅是商界和社会生活中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国理论界就诚信的内涵、诚信的当代价值、诚信危机、诚信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并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当前中国诚信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 标签: 中国 诚信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 市场经济 伦理道德 社会秩序
  • 简介:<正>人类需要爱情。社会更需要对爱情问题进行研究。臧乐源教授觉得必须把爱情问题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爱情学,才能填补我国在爱情问题研究上的空白。为此,他正在主持编写一部三十万字左右的专著——《爱情学》,该书从历史学、哲学、经济

  • 标签: 爱情 人类需要 探讨和研究 爱情美 历史学 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