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由卢梭的生活经历及这些经历对卢梭政治思想的影响引入,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了贯穿卢梭主要著作,特别是《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中的社会理想:一个真正的共和和它的自主公民。作者认为,卢梭首先指出了洛克式的、由个人利益和财产权所驱动的个人所形成的社会契约既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也是人类堕落之源;而要在社会状态中保证个人的利益和意志不依赖/服从于他人意志,只能靠普遍同意形成的、人民作为主权者的社会契约。最后,要成为这样的共和公民,只能通过爱弥儿式的教育才可能实现。

  • 标签: 《社会契约论》 公意 公民 自主性
  • 简介: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的联系杨浩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核心与原则之间的联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 标签: 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原则 人民群众 人民利益 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简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创新意识,更需要在这种意识之下形成的普遍品质。只有当创新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和自发意向时,创新才会渗透于并体现在国家和人民的一切活动之中。如此,中国人才会真正成为创新性的人民,中国才会真正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并走

  • 标签: 心理定势 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贡献率 社会环境 课程教育 实现理论
  • 简介:道德建设是公安队伍最基本的建设。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需求,启动公安民警道德建设的动力系统,是公安机关道德建设健康、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此,一要进行经常性的道德教化和引导;二要实施道德制度性约束;三要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四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 标签: 激活 公安民警 道德内需
  • 简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内涵丰富、工程浩大的文化事业,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首先需要我们说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醒国人重视精神家园建设。

  • 标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人 文化焦虑 路径 设计 理想
  • 简介:作为哲学家,康德并非没有故事或没有历史,其生活的真正精彩之处在于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符合自己道德哲学思想的理想人格,尼采称之为"中国人格"。这种人格的核心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善良意志"。对应康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善良意志"并非纯粹理性思辨的结果,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性现实基础。同时,"善良意志"与中国儒家陆王心学中的"良知"概念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二者都是心之本体,是最高善。在认知层面上,最高善对所有经验知识具有统摄作用;在实践层面上,对最高善的遵从形成了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道德准则。

  • 标签: 善良意志 良知 经验知识 理性法则
  • 简介:全国第一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于2017年7月19-2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学者围绕“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主题,展开体育伦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讨与交流。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市伦理学会和湖南省体育伦理学会协办,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和体育与健康伦理E-研究院承办。

  • 标签: 体育伦理 国家责任 伦理困境 中国体育 人民 上海体育学院
  • 简介:2015年11月初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发展,全会强调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

  • 标签: 经济治理 互利共赢 文化走向 行为方式 洋节 泱泱中华
  • 简介:<正>美国舆论研究公司(OpinionResearchCorporation)每两年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认为从事下列工作的人的道德行为是优秀、好、一般、不好,还是不予评论?下表是近几次调查的结果:

  • 标签: 道德行为 民意调查 道德评价 舆论 评论 职业
  • 简介: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儒家的“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的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 标签: 儒家 内在超越
  • 简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比较和考据等方法以武德为线索,对中华武德的来龙去脉及军旅武德和武术武德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突破了以往只从单个领域考察武德的研究范式,系统分析了传统军事武德与武术武德的关联,从而深入探析武术伦理的源起和历史演进。文章还深入阐释了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与中华武德形成与演化的深刻关联以及中华武德所蕴含的基本精神。

  • 标签: 武术 军旅武德 武术武德 伦理
  • 简介: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包括优良的美德,也包含腐朽的糟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剔除其腐朽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概括说来,“三纲”基本上属于腐朽和束缚人性的“糟粕”,应当彻底予以否定,而“五常”则可以视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我们要持分析和“扬弃”的态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必须同弘扬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中华民族 传统道德 五常 三纲
  • 简介:<正>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提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中先进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方面的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

  • 标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研究 德目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爱国爱民
  • 简介:60年来中国的伦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研究成果非常丰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文明建设做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社会的变化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关注这些资源,将为伦理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 标签: 中国人 客观条件 伦理关系 伦理学 研究成果 道德建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学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态度由先前长期否定批判向批判继承的整体性转变,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在跨越两个世纪近三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华传统美德给予了持续性关注,形成诸多富有启发性的重要观点。全面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呈现的重要观点和基本特征,对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传统美德 整体性研究 基本特征 未来展望
  • 简介:中华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要真正发挥好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作用,就必须正视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新挑战,对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从而在对应挑战的过程中开拓前行。

  • 标签: 中华道德 传统文化 价值 道德建设 发展
  • 简介:<正>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医学伦理学第五次讨论会于去年10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共有400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70篇。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树奇参加了这次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以日本医学哲学伦理学会会长杉田勇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加拿大安大略的林奇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郭罗夫·潘斯教授等国际友人。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医德原则、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医学道德、医疗卫生承包责任制与医学道德、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医学道德、各种特殊人群(老年、儿童、残疾人、干部)卫生保健中的道德、“安乐死”死亡标准、“尸体解剖”、“人工受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医学伦理学 医学道德 医德原则 医务人员 商品经济
  • 简介:<正>环境与环境道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并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环境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与环境道德,是法律与道德范畴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新兴的和边缘的学科。它们除具有法律与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

  • 标签: 环境道德 环境法 环境问题 环境法规 人类生存环境 可借鉴性
  • 简介:公平正义是一个具有多维度价值目标的概念。但在实践领域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往往集中于财富分配。人力资本失灵作为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突出表现为个人收入与其运用自身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价值的严重偏离。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及权力寻租,在部分劳动者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存在普遍的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它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并促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政治正义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制约经济公平和增长及发展转型。与此同时,失灵强化了弱势群体对社会不公的感受,正在放大并挑战当下我国的社会稳定。

  • 标签: 公平正义 人力资本失灵 贫富差距 社会稳定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表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的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的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