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和错综说,是来氏易学中的两大创见。来知德所谓的易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是对《系辞传》以来的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如何可能和如何建构这一问题所作的覃思和论说。错,在形式上指的是爻性皆对整相反的两个卦。综的形式则有两种:一是四正之卦在别卦中或上或下的变化;二是四隅之卦或一别卦与其颠倒后所得之卦之间的关系。而综的第一种形式,似从未有学者注意到和发明过。错、综虽形式各异,但二者得以确立的形上学理据却都是阴阳之理:错实质上是阴阳的相互对待,综则是阴阳的上下流行。在来氏易学中,错综不仅是条例,而且是卦序的内在建构原则。来知德的像和错综说,在易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来知德 像象 错综
  • 简介:王船山学宗张载。以易学为人路构建起形上学体系。他从易学最基本的理问题出发·提出了“《易》之全体在·理一体无隔”的易学基本理念,并据此导出“即以见理”的易学方法论。他以此理无隔的易学视野和方法来统摄《六经》。进一步得出了“《五经》皆,《易》统其理”的经学。并主张治经要以训诂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从而使他的经学呈现出汉宋兼采并治的学术特色。

  • 标签: 王船山 周易 象理无隔 经学观
  • 简介: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0.6万字,228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阕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易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易体系、周易的方式,以及易中的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

  • 标签: 易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 卦象 深邃 变易
  • 简介: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 标签: 《周易》 易象 《象传》 《象经》 《说卦》
  • 简介:<正>数思维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思维模式。几千年来,它潜移默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各个方面,沉积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数思维包括八卦思维、数思维、太极思维三种类型。一、八卦思维八卦思维是数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态,它见之于中国古典《易经》。它是在占卜、巫术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观思维。八卦思维对于我国民族思维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八卦思维是古代巫术宗教思维的高级形态。在古代,世界各国都发展出了一套巫术系

  • 标签: 象数思维 八卦思维 太极思维 中国古代哲学 直观思维 传统思维模式
  • 简介:<正>医易学说研究的是易学哲理、方法论及数思维模式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学的哲理及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框架,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这就是医易相通或医易同源的实质。近年来,从传统的思想方法来理解传统的医学

  • 标签: 中医学 思维模式 象数 取象比类方法 医易学 阴阳五行学说
  • 简介:由“理”和“一所昭示的两种不同思维形式出发,形成了解读《周易》文本的两大阵营——义理易学和敬易学·义理易学阵营中的王弼、程颐易学凸现了《周易》“理”世界的超越性,数易学揭示了《周易》“”世界对于彰明“理”世界的关键性.朱熹基于《易》本为h筮之书的立场。既强调了“理”世界的超越性·又突出了“”世界对于彰明《周易》“理”世界的关键性.

  •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 “象”世界 “理”世界
  • 简介:数观念是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象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数观念本身,而对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感",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感"、""、"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经传中的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经传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感;数因感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发挥的可能性.

  • 标签: 周易 哲学人类学
  • 简介:《易传》中的“”字具有两层意涵:一指内在于《周易》古经文本的卦爻之,二指外在于古经文本的自然、人事之。在《易传》论“”诸语中,此二义参差并见。相较于涉乎古经之外的后者而言,前者直观地纯然存于古经之内,更加反映了古经文本的本质特点。因此,较之杂用“”之二义以至于招致混乱的王弼“言意”之说而言,《易传》“言意”之说专门论述卦爻象与“言”“意”间的关系,是一种更贴合古经本质特点的学说。

  • 标签: 《易传》 王弼
  • 简介:论《文心》的易思想陈守富《文心》与《周易》关系至密。粗略统计,《文心》上编十篇、下编十二篇引用了《周易》原文或运用了《周易》思想,有《易经》二十余卦象,涉及《易传》十篇。《周易》是《文心》思想的重要渊源。《文心》主要《周易》哪些卦象,起了怎样的...

  • 标签: 《易》象 《周易》 《原道》 刘勰 天地之心 卦象
  • 简介:“制器尚”,不是如孔颖达等人理解的“依卦造器”或“观象制器”,而是借助各种发明创造事例(如井、鼎),来揭示“人法自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从侧面角度表达《易》道的广大和周普。

  • 标签: 周易 制器尚象 观象制器 人法自然
  • 简介:宋南渡数易学是在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质。其兴盛可归因于宋室的君臣讲易,资政求贤;世人的推崇筮占,弥纶天地I易学的师门传授,良知绳墨;士子的党争惧祸,忧患著易。宋南渡数易学实现了易学版图的重组、易学风尚的转变与易学文化格局的重构,是数易学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开端,在易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过渡与传承作用。

  • 标签: 宋南渡 象数易学 尚变 易图
  • 简介:"易道"的根本在于,,并进而在的流动与转化中洞察出卦象,由卦象以尽意."思维"的本质在于"非实体性",而这种非实体性使的思维具有"原发创生"性,并且表现出与西方实体性的概念思维本质不同.从原发创生的视角观之,历史上和今天关于卦爻之数与卦爻辞哪个根本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原发创生的"筑"过程."原发创生",就是无极而太极之生,是"无中生有"和"有中见无"之生.

  • 标签: 卦爻 非实体性 原发创生性
  • 简介:何丽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8万字,322页。八字术源于《周易》,是传统术数中的一种,在中国城乡具有广泛影响。该书主要从八字易本身的组成和八字术的来源、术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八字易哲学思想本身发展的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八字是一个结合了阴阳五行的,阴阳为体,五行为用,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哲学思维 易象 古代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 《周易》
  • 简介:侔式推理是一种由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其基本方法是紧挨着前提的主、谓项前面粘附上一个相同的词语从而得出结论。侔式推理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和“不是而不然”等四种不同的推理形式。《墨经·小》中侔式推理的不同类型并不是区分推理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并非某一类型是有效的,而其他类型是无效的。

  • 标签: 墨经 推理形式 谓项
  • 简介:2002年在洛阳唐城花园发掘一批西周墓葬,其中一座编号C3M434墓葬中出土的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画,本文对其中的筮数与图画进行考释,结果表明筮数与图画存在对应关系,图画所表现的就是筮数之""。这是早期《周易》"数"、""关系的重要发现。今本《周易.系辞下》"制器尚"章由此可以得到确认,可证其并非后人伪造。

  • 标签: 陶簋 筮数 图画 制器尚象
  • 简介:峰(1900-1983年),安徽贵池(今池州)人,著名社会学家.1912年求学于金陵中学,192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7-1930年于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0年获法国里昂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任教于金陵大学社会学系,历任教授、系主任、金陵大学教务长.1943年当选中国社会学社理事长.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照搬苏联高教模式,撤消社会学,转任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1978年,南京大学恢复、重建经济学系,先生转任该系教授,以垂暮之年为中国经济社会学之发展尽最后之力.1980年,经小平同志指示,中国社会学得以恢复,先生已退休矣.但其一生最后几年,始终关注着中国社会学的重建进程.

  • 标签: 柯象峰 学术主旨 生平 中国 社会学研究 人口问题
  • 简介: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辞关系、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舍不可以言易、立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为本、无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数思想。

  • 标签: 来知德 易象 错综 假象寓理 主宰者理
  • 简介:<正>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孔子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小小学术座谈会”。座谈的题目定为:“心性之学”,并且在通知单上写明:“这是一个古老的题目,但望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出来”。我觉得会议召开得好,题目出得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来”的立意更好。“心性之学”,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我们民族的凝聚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正面作用固然很重大,负面作用也很不小。告子提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夫子批评说,这是不分人和禽兽:难道人和牛和犬是一样的吗?(见《孟子·告子上》)看来,告子讲的是人性的最低层次,孟子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性的第二层次;还有在人中再分出圣人和凡人的区别,这是人性的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了。儒家特别强调“修身”、“养心”、“养性”。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树

  • 标签: 重要内容 人性 负面作用 孟子 正面作用 圣人
  • 简介:清初易学家胡煦以乾元为本体构建起了一套非常具有特色的宇宙生成论体系。其中,对于乾元本体的数义,他主要从乾元为本体、阴阳为大用而生成《周易》六十四卦的路向进行解说。他的乾元本体论思想,既丰富了《周易》乾元思想的内涵,也对现代新儒家熊十力本体论的建构与诠释起了积极的启发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胡煦 乾元 阴阳 用九 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