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两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两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两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两汉 时代划分 传承 汉易
  • 简介:生先生与拙著《帛书周易校释》——怀念邱生先生邓球柏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易学家邱生先生因病仙逝已5周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与先生融洽交往的日子。1985年秋,我有幸聆听先生的讲学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被安排奉侍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

  • 标签: 帛书周易 校释 易学研究 《周易》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 简介:齐国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至公元前221年统一于秦,历800余年,在先秦各诸侯国中,开国最早,亡国最晚,历史最为悠久。其间,齐国数度得兴,两创辉煌,由初封时僻处东海一隅的弹丸小国,逐渐发展成为有周一代雄居东方的大国、富国、强国,完成了一个由霸业、王业至帝业的过程,几近统一中国。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却在战国最后6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齐国由小国、贫国、弱国变为大国、富国、强国,其中的经验固然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强大齐国的衰落、灭亡更是引人深思、发人深醒。

  • 标签: 齐国 明智 读史 公元前 诸侯国 先秦
  • 简介:文献记载一般认为,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的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的对勘,可进一步证明石经《论语》确为《鲁论》。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的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 标签: 汉石经 《论语》 《鲁论》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本文经过考证认为,汉魏学者将《说卦传》的八卦方位与易卦气六日七分术的四正卦说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康有为、顾颉刚以"《说卦传》与易卦气图相合"为理由指《说卦传》为汉人所作是不能成立的;古今一些学者用易卦气说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皆无切实根据而错乱悖谬。

  • 标签: 周易 说卦传 汉易卦气
  • 简介:  临淄齐文化研究社于1999年12月3日在齐国故都临淄召开了齐俗研讨会.有党政及有关部门领导人、齐俗研究学者共38人到会.研讨会收到论文20篇,其内容就纵向讲,上湘三代,下及秦汉;就其横向讲,涉及到了齐地、…………

  • 标签:
  • 简介:考郑杰(一)孟尝君田,出身于齐公族。《史记·"孟尝君列传》曰:"益尝君,名,姓田氏。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孟尝君少年时,便以善辩有智折服已任齐相的父亲.《史记·孟尝君列传》称,田婴贱妾以五月五日生田,而...

  • 标签: 孟尝君 《战国策》 公元前 田文 《战国纵横家书》 《史记·秦本纪》
  • 简介:初社会对黄老之学的选择和应用梁宗华产生于齐国稷下的黄老之学,在初社会寻到了用武之地。初近七十年间,从惠帝至武帝前,一直是以黄老之学作为政治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被目为时代精神之主流。于治国理民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初社会为何于诸...

  • 标签: 黄老之学 汉初社会 清静无为 黄老帛书 法家思想 社会现实
  • 简介:<正>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了知识份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良心。当时出现的一批思想家,敢于面对现实,指陈时政,无所顾忌。他们对各种

  • 标签: 人文主义 中国哲学 宗教化 先秦哲学 心性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论王弼易学对两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学术界认为王弼易学扫象阐理,一改两象数学派气象。本文对照两象数易学的残存著作,重新对王弼易学思想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王弼用了不少象数易学的注释,有的甚至与象数易学家们的注几乎完全一样,也用了一些象数易学的解经方...

  • 标签: 王弼 易学 象数 卦爻辞 卦气说 阳爻
  • 简介:《孟子节》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相"制衡"政治王"的激进理想,根本不利于他通过废除固有的宰相制度、从而营造明代的集权政治模式.尽管《孟子》文本的复原,仿佛表明传统儒家在"道德王国"与"权力王国"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道德王国"的思想者们在集权政治模式下的"真实命运",乃至一代代知识分子置身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坎坷经历,却是意味深长的.

  • 标签: 《孟子节文》 文化省思 集权政治模式 朱元璋 “道德相” “政治王”
  • 简介:本文认为,伊川易学的传统上溯到王弼是不够的;伊川易学"即事尽天理"之说,已经在宗教的层次上把握了的深义,可以追溯到马王堆易学的传统;与王弼易学不同的是,伊川易学在注重义理的同时,并没有尽黜象数,而是与马王堆易学一样,同时兼顾了卦画爻象的基本性质;比较伊川易学与帛书,使我们对宋易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宋易义理之学与帛书易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宋易象数之学与帛书易学也有不容忽视的关系;在宋易来源的考察中,只有超越义理易学与象数易学的学派偏见,才有可能对此问题有真正的再认识:在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宋代易学,其来源也许与马王堆帛书之学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程颐 马王堆 周易
  • 简介:礼防意味着华夏之为华夏的文明贞固性或礼秩基础。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人对礼防的态度却与往不同,他们将之理解为压抑人性、阻碍自由的消极力量。另一方面,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在家庭及社会伦理方面屡现的种种弊病,恰恰也跟近代礼防崩溃后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诗经》中《广》及《汝坟》两篇所蕴含的礼防思想,探讨礼防与人之性情的关系,并分析周文礼乐如何经由先秦儒家思想发生的转换,进而揭示礼防崩解与"古今之变"的特殊关联。

  • 标签: 《汉广》 《汝坟》 礼防 王化 儒家
  • 简介: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疏性质的《易经蒙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蒙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阐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蒙引》是蔡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 标签: 《周易本义》 《易经蒙引》 蔡清 朱熹 《程氏易传》
  • 简介:论《心》的易象思想陈守富《心》与《周易》关系至密。粗略统计,《心》上编十篇、下编十二篇引用了《周易》原文或运用了《周易》思想,取有《易经》二十余卦象,涉及《易传》十篇。《周易》是《心》思想的重要渊源。《心》主要取《周易》哪些卦象,起了怎样的...

  • 标签: 《易》象 《周易》 《原道》 刘勰 天地之心 卦象
  • 简介:侯在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的这段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研究实属必要;而对其名字含义的研究,则不仅有助于理牖周代的命名原则,还可以厘清晋国的相关史事。根据史籍记载,晋侯被命名为“仇”,其含义并非以往学者所谓的“战相仇怨”,而是“匹配”之义;晋侯出生之年条之役为周宣王二十三年,战争结果史籍缺载;晋侯与其弟之命名违反了周代命名原则,预示着晋国的动乱。

  • 标签: 晋文侯 条之役 周代命名原则
  • 简介:子》古今本成书年代考张杰郑建萍《子》是黄老之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但是学术界对它的真伪颇有争议,特别是河北定县40号汉墓有关《子》的文献出土以后,它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仅讨论《子》中的一个问题,即其成书年代。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

  • 标签: 《文子》 《老子》 《淮南子》 成书年代 古今本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