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清明和墨西哥亡灵虽节日时间不同、地域有别,但两国的节日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的清明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思先人,感恩怀远;勿忘生者,幸福明天是其节日文化寓意之所在;而墨西哥亡灵历史演变复杂,虽经改良,但仍带有浓厚的墨西哥土著居民阿兹特克人祭奠亡灵、感恩亡灵、崇拜亡灵的节日狂欢文化,“逝者在棺,生者狂欢”是其节日文化的形象描述.本文从两国节日之历史沿革、节日外延、节日意义及节日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异同分析.

  • 标签: 中国清明节 墨西哥亡灵节 中国传统文化 阿兹特克土著文化 祭奠 文化传承
  • 简介:《孟子文》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相"制衡"政治王"的激进理想,根本不利于他通过废除固有的宰相制度、从而营造明代的集权政治模式.尽管《孟子》文本的复原,仿佛表明传统儒家在"道德王国"与"权力王国"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道德王国"的思想者们在集权政治模式下的"真实命运",乃至一代代知识分子置身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坎坷经历,却是意味深长的.

  • 标签: 《孟子节文》 文化省思 集权政治模式 朱元璋 “道德相” “政治王”
  • 简介:本文以现代日本学者的眼光对邵雍的易学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邵雍从宇宙观和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上推演出他的历史观来,企图把宇宙世界的生成、万物的存在以及历史的变迁都还原为抽象的数,因而一方面难免陷入脱离事实、空洞推演的弊端,而在另方面又增加了重视义理以指导人事的内容.所以他的易学思想在古代术数与宋明理学之间,起了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 标签: 邵康节 易学思想 易数推演 义理
  • 简介:《周易程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和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 标签: 节卦 节贵适中 程颐 周易程氏传
  • 简介:3月25日至4月1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以“一千颗心灵,一千种世界”为核心思想。本届人文共邀请了7位研究领域各异的哲学教师及1位特约嘉宾——哲学系系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先生,围绕“心灵与世界”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8场学术报告。

  • 标签: 大学哲学 世界 心灵 人文 学院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简介:<正>《晏子春秋》辑录了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政治活动、言论、生平轶事,又有在传叙传抄过程中后人托晏子之名附加的自己的观点。其包容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表”作,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晏子春秋》的法律思想作些探讨(拙文:《<晏子春秋>政治法律思想

  • 标签: 晏子春秋 政治法律思想 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权者 齐鲁文化
  • 简介:11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主题为“信仰的力量”。会议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晨曦到会致辞,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书记席锁柱教授介绍承办单位概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所长贾喜喜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学院李晶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斯琴博士后、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景剑锋博士、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大学哲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座谈会 党委副书记
  • 简介:<正>《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图》所记乃是布图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 标签: 二十四节气 玄宫 管子 十月历 吕氏春秋 时令
  • 简介: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一组渐顿、本体工夫的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学的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的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的说法。同时,阳明的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的意义。从对“恶”的处理来看,两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的来源是外在的、后天的。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的障蔽;于是,恶便成为自身的异化。对此一问题,阳明本身并未有解,牟先生则藉由《大乘起信论》“依于一心有二门”的理论模型说解之。不过,我们认为《大乘起信论》之说与“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并不相同。同时,再比对钱、王之说,二人虽也有“心无一善”的说法,但前者乃是指“不心外求理”,后者则是指“空洞无一物”,显然对良知本体的理解颇不相侔。准此可知,阳明的良知教当有前后期之差异,而后期在道德之外,明显另具佛、道二家超越善恶、超越道德之意义。

  • 标签: 良知 存有 本体 无善无恶 至善无恶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的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的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的规则共治。

  • 标签: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