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的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的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的都是以经典为中心的述的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的意味,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的文献。

  • 标签: “述而不作” 中国学术 经典解释 《论语》 《书》 《诗》
  • 简介:朱子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夏正式获读《上蔡语录》;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谢子雅言》为基础进行初次编订后,经谢良佐的启发,朱子提出忠体恕用说,并发展成乾道二年(1166年)的性体心用说,形成乾道四年(1168年)再《上蔡语录》定本的义理基础。李侗在壬午年(1162年)抄赠朱子的《上蔡语录》,其实源于赣上传刻的朱子初本;张拭曾在隆兴二年(1164年)持有《上蔡语录》底本一种,但未曾向朱子出示。这显示出在李侗、张拭之外,朱子早年道学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即从谢良佐、胡安国到胡宪这一脉的影响。

  • 标签: 朱子 胡宪 上蔡语录 谢良佐 胡安国
  • 简介:台湾学者孙剑秋博士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12月初版,2000年9月再版,全书316页。此书是作者多年来习《易》、治《易》的论文及讲授《周易》的材料汇辑,但全书仍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并反映出作者多年治《易》的一贯倾向。(1)以义理为主,不废象数。认为“象数图书之学愈盛,则人的自主性便愈低”,故治《易》应“先立乎其大”者(《自序》),又认为“象数亦为易理之二”(《亭林之易经学·论学易不可废数》),不能尽去。

  • 标签: 《易理新研》 孙剑秋 台湾省 易学研究 易学文化
  • 简介: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简,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 标签: 《诗论》 战国楚简 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
  • 简介:补苴罅漏嘉惠士林──评《论语外》杨亚利裴传永著、洋洋55万字的《论语外》一书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资料较全。“《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

  • 标签: 《论语》 补苴罅漏 孔子 言论 嘉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简介:<正>一《禁藏》是一篇逻辑严密、首尾完整的经济论文。如同《牧民》、《五辅》、《侈靡》《轻重》诸篇《管子》书主要篇章一样,作者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熔政治、经济于一炉,同时阐释了自己观察、分析政治、经济问题的世界观——哲学基础。作者以这样两句颇富哲理性的两段话开篇:

  • 标签: 管子 侈靡 哲学基础 经济论文 经济生活 作者
  • 简介:儒学与佛学都在关注“人”,但其所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儒家颜元的《存人》和佛家宗密的《华严原人论》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存人》中,颜元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其答案是只有实践了儒家“人伦”关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在《华严原人论》中,宗密则探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答案是“人本来是佛”。可以看出,颜元着眼于人的实践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儒学的价值判断,而宗密则着眼于人的本来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佛学的事实判断,两者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儒佛两家“人学”思想的不同进路,即儒学的实践进路和佛学的形而上学进路。

  • 标签: 颜元 宗密 儒学 佛学
  • 简介:山东大学主办,凤凰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子海》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 标签: 成果 珍本 工程 两岸 文化业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