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对晋文公“谲而不正评价,道出了其为人为政主要倾向。晋文公是春秋时期与齐桓公并列霸主,既有尊周室、安天子行为,也有攘除夷狄动作。然而,晋文公行事与齐桓公又确实存有差异,且更多地体现了诡谲不正特点。对晋文公评价需要眼界更宽,除了桓文比较之外,尚须注意纵向考察。

  • 标签: 晋文公 谲而不正 霸主
  • 简介: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本文从利益主体理论产生背景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中利益主体构成,指出利益主体协调机制是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途径和基本保证。这一机制核心主要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和激励、分配机制。

  • 标签: 利益主体理论 旅游利益主体 协调机制
  • 简介:<正>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一贯精神,在抓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1994年,党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决定》,

  • 标签: 腐败现象 干部选用 选人用人 重大问题 人民群众 第三代领导集体
  • 简介:在晚清和民国,中国政治正当性发生过重大历史转型。在经历传统正当性危机同时,近代中国思想家们逐步重建新政治正当性轴心。新政治正当性以“去道德化”为时代标志,以世俗化历史主义目的论为知识背景,确立了三个重要正当性轴心:自由之正当性、民主之正当性和富强之正当性,并分别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三种近代中国重要政治思潮。从天理到公理,再到潮流,近代中国政治正当性逐步失去了超越和客观性质,走向历史和心理主观意向。与此同时,政治正当基础也有一个从善(德性)到权利(自由)转型过程。

  • 标签: 正当性 天理 公理 权利
  •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其中包含了高校间德育竞争。本文首先在高校竞争现实大环境下,将生态竞争思想引入高校德育,提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理论;然后,通过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静态、动态和态势角度设计了三层、三维和三元结构评价模型,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各要素之间运行机制进行剖析,为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评价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提供了崭新视角。

  • 标签: 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 生态竞争力 评价模型
  • 简介:5月23日在四川宜宾学院召开,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唐君毅研究所联合举办,主题为“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与会学者围绕文化主体意识、哲学主体意识、中国人自我主体性等进行了广泛思想交流。另外,论坛还对简体新版《唐君毅全集》出版及纪录片《唐君毅》拍摄工作进行了具体商读。

  • 标签: 文化主体意识 中国哲学 论坛 儒学 现代新儒家 唐君毅
  • 简介:<正>这几年,史学理论研究气氛相当浓厚,这是史学研究不断深化表现。论者往往多从西方近代史学观点评介中得到启示,从而展开自己理论阐述,这是改革开放国策给史界带来盎然生机。不过,在史学理论研究中,从中国传统史学探讨中做出理论概括者却为数不多。我并非坚持中国事事皆“古已有之”观点,但绝不应该忘记我们自己优良传统。也许我们史学理论家不屑于光顾我国传统史学理论,也许我们史学家不善于做理论探讨,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进行深入

  • 标签: 史家主体意识 中国传统史学 史通 刘知几 史学家 历史研究
  • 简介:本文以儒学“洪范模式”为视角,考察了近世思想传统中政治正当性理论。这个思想范型以大法意识为根本基础,其内转趋向使道德精神成为政治秩序正当性前提。其中包含两个基本动向——人极意识中理想人格与守制性则为政治权威提供了直接正当性理据。这些观念层层转化,互相支持而又存在张力,构成了正当性论述意义网络。上述模式代表正当性观念在现代思想演变中仍然有其广泛影响力,特别是道德精神与人极意识理据,为了解正当性论述范式转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启示。

  • 标签: 政治正当性 洪范模式 大法意识 人极意识 守制性
  • 简介:试论零售业竞争误区与失范陶昀零售企业竞争决策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导战略失误,即企业在整体战略、目标市场、定位、规模,选址方面失误,导致竞争失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败北根本原因;二是战术失当,即对价格、服务、促销等战术选择和实施出现偏...

  • 标签: 不正当竞争 零售业 竞争规则 竞争者 不正当手段 误区
  • 简介:文章描述了生育意愿抉择理论,介绍了欧美及中国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分析了二者悖离原因,探讨了西方研究对我国未来生育行为、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走向启示。

  • 标签: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发达国家 中国 生育政策
  • 简介:法治核心理念,一是对政府权力约束和限制,二是对人民权利维护和保障.法治是政府存在和运行重要依据,政府亦是践行法治精神,实现社会法治重要运行载体.法治与政府结合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遵循着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为人民服务价值原则.在现实中,法律和制度制定、颁布和实施常会受到不同利益主体影响,使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陷入良法与恶法、现实法与自然法两难抉择困境.而如何在这种困境中明辨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和正义性,是法治国家哲学基础.

  • 标签: 政府法治 行政行为 价值意蕴 合法性 正义性
  • 简介:本文以先秦秦汉时期丧葬习俗中数术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先秦秦汉时期数术行为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地位,并对数术行为存在社会原因、思想文化基础及社会意义进行了探究。

  • 标签: 丧葬习俗 数术行为 卜葬兆 卜宅 卜日
  • 简介:<正>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真正始祖”。他在人类认识史上巨大贡献在于,致力于认识论探讨,提出并解决了若干重要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方向根本转换。关于培根认识论性质与特点,学术界

  • 标签: 理性认识 马克思 哲学思想 主体能动性 学术界 认识论问题
  • 简介:对国家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观点中,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有不同见解,但不可否认事实是目前既没有明确国际公约、国内法为国家作出承担责任要求,也没有直接国家实践支持国家承担责任事例,目前在整个国际损害责任领域国家责任作用是极其有限,实际上国家是不应该作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对待

  • 标签: 国家 义务主体 船舶油污损害 民事责任公约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
  • 简介:中国人“自私”行为和“公德”缺乏,不是一个筒单道德现象,它“不道德”获得了一种“道德信念”强烈支持。回溯历史可以发现,这个道德信念制度背景和基础都带有明显“公”性质:中国农业产权显著特征是“公”;中国社会分配调节制度是“公”;中国文化基本观念是“公”。在这个“公”与“私”悖论之后,其逻辑转换关键点是个体权利极端缺乏。作为历史长期演化产物,“私心”虽然不应该受到过多道德道责,但却十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扩大个体对生产资料支配权;收入调节问题则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化保障制度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弱化“分配正义”,发展出承认个体交易选择“交换正义”,牢固地确定个体私有权利。

  • 标签: 中国人“自私”行为 公德 道德信念 社会分配 调节制度 文化
  • 简介: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以CEO领导风格、TMT行为整合和企业创新绩效理论为依据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有效样本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究CEO领导风格、TMT行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O放任型领导风格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CEO交易型领导风格和CEO变革型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TMT行为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CEO放任型领导风格对TMT行为整合中决策参与和团队合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CEO交易型领导风格和CEO变革型领导风格对TMT行为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TMT行为整合在CEO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CEO领导风格 TMT行为整合 企业创新绩效
  • 简介:儒家德性观向来是以自我身心道德修养为核心为己之学。德作为“实得”,强调是唯有主体才能够承担起道德价值,而完全靠自我修养则易使本真德性旁落。王船山强调知德之难言,即揭露出这一问题。他通过“德”“化”关系从天道向人道价值转化,阐发个体性和普遍性统一于德本质内容。在他看来,圣人存神忘迹于天下,不同于道家式无为,即在于圣人敦仁而逐渐进入仁熟盛德境界,由此而可以推扩、建构仁之流行感通的人文世界,是内在整体地参与“化”作用中而自成其“德”,是一仁之体显其大用。德落实到人文化成即是德之无私性和笃实性,德独知、自成则坚守了儒家为己成德准则。

  • 标签: 王船山 知德 敦化 存神 盛德
  • 简介:本文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国经济先发达地区也应该成为三个文明率先协调发展示范区,并就区域文化现代化时代背景和战略目标作出了较深入理论探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域现代化四个战略重点和深化文化体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等七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文化现代化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一体化 区域文化 文化体制 江苏
  • 简介: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n)思想方式,它是从对象整体性出发,“排除任何立场和先验性假设,在回复性思考过程,重新决定事物秩序与因果关系,并以此建构整个意义内容。”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中国文明 主体性 学时 叙述 理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