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肯定“经济”假设及其理论应有意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归纳西方经济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成果,结合现代世界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对“经济”假设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批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从根本上说是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本质,脱离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特点。文章同时认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积极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设,构建综合性理论学说,是把握经济活动规律,正确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经济人”假设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人类本质 社会实践
  • 简介:"经济"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的利己属性是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理性"经济人" 利已主义 利润最大化 企业市场经济 社会利益
  • 简介:<正>关于的本质,的本性,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归入人学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以人为中心,向来注重对的研究探讨,因此虽无完整形态的人学,但人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关于的理论也异说纷呈。本文试对法家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轮廓,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人学思想 人的发现 以人为本 封建化改革 《左传》 春秋时期
  • 简介:<正>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谱》的性质之后,细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 标签: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儒学与佛学都在关注“”,但其所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儒家颜元的《存编》和佛家宗密的《华严原人论》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存编》中,颜元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其答案是只有实践了儒家“人伦”关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在《华严原人论》中,宗密则探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答案是“人本来是佛”。可以看出,颜元着眼于的实践形态,是要对作出一个符合儒学的价值判断,而宗密则着眼于的本来形态,是要对作出一个符合佛学的事实判断,两者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儒佛两家“人学”思想的不同进路,即儒学的实践进路和佛学的形而上学进路。

  • 标签: 颜元 宗密 儒学 佛学
  • 简介:<正>“《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系辞》)历代学者在研究其内容时,或着眼其卜筮之术,或侧重其哲学思想,或注目其预测之学,而对其所描述的经济现象,表达的经济思想却很少涉及。其实,《周易》经传对于贯串天、地、“三材”的经济问题的表述是很多的。在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和《易大传》释文中,直接谈论或涉及经济问题的就有三十多卦。后世的经济思想家、理财家在论辩陈事时也经

  • 标签: 经济思想 周易 经济问题 系辞 初探 哲学思想
  • 简介:<正>《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重要著作,它对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科学功绩,曾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①;而《周易》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化产物,其萌芽期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它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一直受到中国历代学

  • 标签: 经济表 周易 魁奈 十八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 六十四卦
  • 简介:“过(恶)”思想是刘宗周《谱》核心话题之一。《谱》将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谱》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 标签: 《人谱》 “过” 迁善改过“本心”
  • 简介:域中有四大:道、天、地、。域之空间性所具有之承受与保持的可能性,由于时间性之道在其中的流逝而成为现实,展开为天地世界,召唤着物与人。物与人在天地世界中的逗留,使得天地世界分裂为天下。圣人、民、众人、我、吾便生存于天下。在天下与天地的张力中,圣人“为无为”于天下,使远离本真天地世界的群体存性存在民与众人,开始向“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回归:“吾”则在对天下的静观中展现出纯粹的生命力与生命感。

  • 标签: 域一空间 道一时光 万物
  • 简介:<正>儒家学说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有待于我们深入地发掘和研究。本文仅从介绍儒家的整体和谐观念、自然天道观念、社会人本观念、循环发展观念和中庸守常观念等五大哲学观念入手,来探讨儒家经济哲学。

  • 标签: 儒家学说 孔子 孟子 社会经济关系 荀子 人与人
  • 简介:《中庸》一书引“子日”处甚多,“道不远”章①即其例。此章论君子之道,内及“忠恕”,与《论语》颇可映证。然细加推绎,又可见其说已非“忠恕”所能范围。深研究此章,既有利我们看清《中庸》作者对孔子“忠恕”思想之发展,同时,对我们认识《中庸》所引“子曰”之特点亦不无裨益。据文意,全章可分五节。

  • 标签: “忠恕”之道 《中庸》 义疏 《论语》 “子曰” 君子
  • 简介:<正>抗战胜利后的江苏国统区经济,基础残破,百废待兴,虽然由于山河恢复、经济接收,曾经出现过重振经济的有利条件,某些实业部门也有过局部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国民党当局挑起的全面内战,又把江苏国统区的经济推向危机的深渊。总的说来,战后江苏国统区的经济,始终处在衰落和危机之中。到江苏全境解放的前夕,随着国民党政权在这一地区军事防御和政治统治的崩溃,江苏国统区的经济也濒临崩溃。本文拟根据历史档案资料,对战后江苏国统区经济在不同阶段的状况,作简要的论述。

  • 标签: 江苏省 县政府 有利条件 江苏地区 危机 省政府
  • 简介: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的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的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注意温州经济奇迹的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的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的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的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温州的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的追求“自主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的世界,来超越人世的羁绊。

  • 标签: 经济 仪式 中国 宗教
  • 简介:<正>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伦理,即如何正确处理与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确立人类社会的秩序是历代儒家久盛不衰的理伦旨趣,由此汇成了规模宏大的儒家伦理的思想及规范体系,并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发挥着现实作用.近代以来,儒家伦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是只能陈列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展品呢,还是可以继续发挥现实作用的文化因素?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厘清儒家伦理在传统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挥作用以及在近代社会之所以受到冲击而衰落的深层原因.本文正是力图以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线素,通过历史的分析,对这一问题作一个侧面的深入思考.

  • 标签: 儒家伦理 近代经济生活 传统儒家伦理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互动关系
  • 简介:经济规则与道德规范●周荣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从社会整体来看,道德的滑坡也相当严重。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能带来道德的堕落呢?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必然以牺性道德为代价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虽...

  • 标签: 道德规范 经济规则 经济与道德 经济规律 经济活动 利益关系
  • 简介: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 标签: 生态经济 天时 地利 适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