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存在之显现”是伽默尔的真理观念。“时间性”指的是通过语言性、书写性、和诗歌的奇迹,产生了文本战胜历史“时间”而具有“同时性”的奇迹。“实践智慧”是伦理方式选择善的理智。“应用”的意思是当我们理解过去的某件事物时,我们同样领会它在今天是如何应用的“传统”是指我们在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试图弄懂任何事物时都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作用,而“效果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总结在发挥作用的意识。语言最典型地生存于交谈、问答、对话的平等交换之中。使人类团结在一起的节日庆典是真正交流的基础。

  • 标签: 伽达默尔哲学 术语 真理 时间性 实践智慧 应用
  • 简介:胡塞尔认为作为本质的观念之物通过直观来把握,德里则认为本质的把握必须借助符号。德里的观点是基于对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的困难的深入思考,这种困难涉及胡塞尔直观主义在理念问题和符号问题上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胡塞尔的文本已经显露出来。德里对胡塞尔的文本的"解构"尽管偏离了胡塞尔的原意,却准确指出了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的困难,并试图提供出解决困难的方案。但由于德里达式的辩证法也未能成功地被主题化,并且德里对于延异如何把各个层面的非直观和非当下的要素贯通起来以及对于生成运动缺乏必要的阐述,所以德里用以克服这些困难的方式是不令人满意的。

  • 标签: 观念之物 本质直观 符号 理念 现象学
  • 简介:德里的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的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完全不同的、非互惠的友爱和关心的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的基础。德里认为,基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之上的传统的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的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的平等观念之上的现代法律的困境。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德里的道德观,并指出了他的这一带有解构意图的道德观所具有的积极的建构性的意义。

  • 标签: 友爱和关心的德道原理 现代法律的困境 互惠的道德原理批判
  • 简介:该文考察了海德格尔与德里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条箴言的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的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的基本经验。海氏的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的“裂缝”是消极的、派生的,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认为海氏的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不应当被克服,反而应当在开端处就予以保持,如此才能给他者、未来和正义的到来保有一线机会。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实质上反映了关于开端、历史与未来的两种不同思想。

  • 标签: 海德格尔 德里达 开端 裂缝 未来
  • 简介:该文受戴维森的启发,并基于唯特根斯坦对“把…看作…”的分析,尝试提出隐喻创造相似性的工作机制以及这一机制运作如何可能的恰当件条件,并将笔者的这一理论与哈雷等提出的语义学一本体论分析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把……看作…… 隐喻性分析 类型层级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倾向的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分析哲学 社会历史形态 理论问题
  • 简介:<正>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和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与“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 简介:Made,生存即实践,是除了从圣经首章《创世纪》到《约翰福音》的“语词中心论”之外的另一个主题,即身体化的行动.从male(造物)在《创世纪》中的位置来说,某种程度实际上预示着“语言-时间”向“实践-空间”的变奏.这同时也是对从古希腊转化而来的语词中心主义的内在挑战,但这一点却与圣经《约翰福音》中译本的“太初有道(Wod)”内在契合.这种“身体-实践”的行动主义在西方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时代进程中得到强化,并进而表现为歌德以“太初有为”重译“太初有言”的行动主义的自觉.在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身体/实践”与“语词/言说”的紧张得到了调和,叙述中的双重合奏.呈现出的是人之存在就是在行动的空间展开与言说的时间,

  • 标签: made(造物) 生存 实践 身体 语词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
  • 简介: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的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的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的动态的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